摘要:2025年8月21日,悬疑短剧《搏忆》上线腾讯视频,这部24集、单集19分钟的作品,成为霍建华自2019年《筑梦奇缘》后,暌违六年的男主回归作。说实话,当这位曾凭《花千骨》跻身古装顶流的艺人,以“缉毒警察”形象出现在竖屏短剧里时,不少观众都有种时空错位感,那个
2025年8月21日,悬疑短剧《搏忆》上线腾讯视频,这部24集、单集19分钟的作品,成为霍建华自2019年《筑梦奇缘》后,暌违六年的男主回归作。说实话,当这位曾凭《花千骨》跻身古装顶流的艺人,以“缉毒警察”形象出现在竖屏短剧里时,不少观众都有种时空错位感,那个连微博都不开的“娱乐圈隐士”,怎么就一头扎进了“五秒一反转”的短剧赛道?
霍建华的“消失”早有征兆,2016年《花千骨》爆火后,他做了个让业界意外的决定:推掉所有综艺邀约,退回台北陪家人。这个入行23年仍坚持用书信和影迷交流的艺人,对流量有种近乎固执的抗拒。他曾在访谈里说不喜欢“粉丝”这个称呼,觉得像食物,更愿意称对方“影迷”。这种纯粹在流量时代成了“易碎品”,2019年《筑梦奇缘》口碑扑街后,他彻底陷入无戏可拍的状态。
婚姻也成了事业转折点,2016年与林心如闪婚后,大量粉丝留言“一娶心如心伤尽”,网络暴力让他关闭工作室微博。那段时间同期男演员都在转型:胡歌靠《繁花》成“宝总”,阮经天凭《周处除三害》入围金马奖,而霍建华卡在40岁关口,既没赶上电影圈转型潮,又不适应内娱中年男演员的“窝囊废”人设。无奈之下,他只能在林心如制作的剧里客串,直到《搏忆》找上门。
这部剧的特殊之处在于“短剧时长,长剧质感”,腾讯视频投入电影级制作班底,让霍建华饰演的失忆警察在12集内完成身份反转。但业内清楚,这种“降维出演”背后是市场的现实:长剧市场精品难产,短剧却以年均30%增速突破700亿规模,连刘晓庆都在《萌宝助攻》里演“五十岁被小鲜肉追求”的剧情,霍建华的选择其实是艺人生存策略的缩影。
霍建华不是第一个“下海”的明星,74岁的刘晓庆去年杀进“银发甜宠”赛道,在《萌宝助攻》里搭档小30岁男演员,那句“霸道总裁爱上绝经30年的我”虽被吐槽“剧情尬”,但拍摄周期仅5天就赚足话题。68岁的潘长江更厉害,《进击的潘叔》里“豪门阔太养保洁”的剧情播放量破3亿,证明中老年甜宠剧的市场潜力。
中生代女演员的转型更显迫切,王丽坤因前夫诈骗案资源暴跌后,在《若熙传》里靠“90秒12个巴掌”的狠辣人设翻红;杨蓉则凭复仇短剧《二十九》斩获7亿播放量,被赞“演技降维打击”。就连Angelababy都接了《重生之我要夺回一切》,搭档18线男演员,这些曾站在流量顶端的艺人,如今在短剧里找“大女主”的感觉,背后是长剧资源向头部演员集中的残酷现实。
资本的嗅觉最敏锐,黄晓明投资的《一姐》24小时充值破千万,周星驰出品的《金猪玉叶》首集播放量1500万。这种“短平快”的变现模式,让短剧成了资本新宠。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短剧创造64.7万个就业岗位,上海还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微短剧+文旅”项目,当演员、导演、平台都涌进这个赛道时,有人看到的是机会,有人担忧的是行业泡沫。
短剧的崛起恰好踩中长剧的痛点,过去“40集上限”让长剧创作束手束脚,《我们与恶的距离2》导演曾透露,为压缩篇幅删掉3条支线剧情。而观众被快节奏生活培养出“性时比”需求,更愿意花10分钟看解说视频,而非追完40集长剧。这种供需失衡下,短剧用“工业化生产”抢占市场:三天拍完一部剧,AI辅助生成剧本,“逆袭重生”的公式循环用,《麒麟送子》里“生99个孩子”的雷人剧情,居然能换来4000万播放量。
但长剧也在寻求突破,广电总局取消“40集上限”后,《繁花》用30集完整呈现沪上商战,豆瓣8.7分证明优质长剧仍有市场。只是观众习惯难改,调研显示,短剧用户日均观看时长超120分钟,长剧的慢叙事如何留住碎片化时代的观众?这成了行业难题。
霍建华的复出像个风向标,当他在《搏忆》里用19分钟演完一场追凶戏时,镜头语言和表演节奏都在适应短剧的规则。有人说这是“顶流的无奈”,但换个角度看,这或许是演员在行业变革中的主动突围。毕竟在影视圈,能在长剧里沉淀演技是理想,可当市场风向转变时,懂得在短剧里找到生存空间,也是一种职业智慧。
这场长短剧的博弈远未结束,对观众来说,只要内容够好,无论长剧短剧都愿意买单;对演员而言,霍建华的选择证明:在流量退潮后,能放下身段适应市场变化,才是职业长青的关键。至于短剧能否颠覆长剧的地位?或许正如一位制片人说的:“重要的不是形式,是能不能讲好一个让观众记住的故事。”
来源:念寒尘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