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剧集以 1938 至 1944 年的桂林文化抗战运动为历史基底。彼时侵华战火蔓延,山河蒙尘之际,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与周恩来直接指示下,李克农、夏衍等中共骨干南下桂林,迅速建立八路军办事处并复刊《救亡日报》。
《剧集以 1938 至 1944 年的桂林文化抗战运动为历史基底。彼时侵华战火蔓延,山河蒙尘之际,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与周恩来直接指示下,李克农、夏衍等中共骨干南下桂林,迅速建立八路军办事处并复刊《救亡日报》。
他们如磁石般凝聚起郭沫若、田汉、巴金、徐悲鸿等百余位文化界精英,以笔墨为枪、舞台为阵,通过新闻、戏剧、美术等多元形式,掀起声势浩大的抗战文化运动,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 “精神长城” 。创作上,该剧以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与 “文化抗战” 为双轴,深刻揭示文化认同与精神坚守在抗战中的关键作用,用 “笔墨为刀枪、文心铸长城” 的理念,诠释文化如何成为唤醒民众、凝聚力量的精神武器。
艺术表达上突破传统框架,以多线交织的群像叙事,刻画二十余位核心历史人物,串联起百余位文化名人和民众共赴国难的壮阔图景。夏衍话剧《一年间》的公演热潮、欧阳予倩改革桂剧《梁红玉》的艰辛、陶行知在七星岩溶洞办学的坚守、张曙谱曲殉国的悲壮、茅盾创作《霜叶红似二月花》的历程等真实事件,在剧中均有细腻呈现,完整勾勒出烽火中文化人的精神群像。
演员阵容同样亮眼。冯绍峰精准拿捏夏衍的睿智沉稳与信仰力量;李晨将李克农在情报保卫工作中的智勇干练演绎得入木三分;徐璐细腻展现任素宁从学生到战地记者的蜕变;王丽坤塑造的地下党员安娥,兼具缜密与大爱;王劲松诠释的郭沫若尽显文化大家的磅礴气度;张博饰演的田汉则燃动着炽热的爱国激情。王乐君、郭广平、刘劲等实力派演员的加盟,更让这部时代交响愈发厚重动人。
《阵地》不止是一部剧集,更是对历史的深情回望,对文化抗战精神的崇高致敬。它让我们看见,烽火岁月里,笔墨间的坚守与呐喊,同样是民族抗争的重要脊梁。不妨循着镜头,走进那段 “以文为刃、以笔为锋” 的岁月,触摸一个民族在精神战场上永不弯折的筋骨。
来源:狗仔说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