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成毅新剧《赴山海》的首播数据让我震惊,更让我震惊的是随之而来的舆论黑潮。
《赴山海》爆了,爆得彻彻底底。
成毅新剧《赴山海》的首播数据让我震惊,更让我震惊的是随之而来的舆论黑潮。
今天,我要用事实和数据,为这部作品和这位演员正名。
《赴山海》开播首日云合市占率16.8%,直接登顶2025年新剧榜首。
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让我们来看一组对比数据。
备受瞩目的《藏海传》首日份额仅6.5%
白鹿的《白月梵星》7.3%
杨洋《凡人修仙传》和白敬亭《南来北往》7.7%
李兰迪《昭雪路》9.2%
李一桐《书卷一梦》10.5%
刘诗诗《淮水竹亭》10.7%
刘宇宁《折腰》10.9%
白鹿《临江仙》12%
《赴山海》以16.8%的成绩,不仅断层第一,更是前五中唯一一部非中午黄金档开播的剧集。
在当下大盘冷淡的市场环境下,许多剧集播完全程云合占比都难以突破10%
而《赴山海》首日就创下这个纪录,堪称奇迹。
酷云数据同样印证了这一现象:2025年剧集首日TOP1
更令人惊叹的是云包场数据:47.6万场次,1428万金额,创今年最高纪录。
淘票票单平台集结超60家品牌深度合作,首日热度7680,联播剧第一;
鹅厂首日热度突破26000,同样位列联播剧第一。
这些数据的背后,是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赴山海》获得了市场的认可,成毅的扛剧能力和商业价值再次得到验证。
看到有网友质疑该剧播出效果会影响成毅后续资源,这种说法实在令人啼笑皆非。
然而,与辉煌数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剧集开播后即遭遇的漫天恶意。
作品尚未播完,审判却已落幕。
这不只是《赴山海》的遭遇,更是当下内娱舆论场的真实写照。
《赴山海》开播即遭群嘲,被批特效廉价、演员穿粉、涂指甲油,甚至上升到对成毅本人的人身攻击。
但当我认真追完前10集后,发现这些指责荒谬到可笑。
被骂得最狠的悬崖戏份,实际上是现代肖明明的想象片段;
所谓的"指甲油"是恶意P图,原片中呈现的是正常人健康的粉色指甲;
那套被吐槽的粉色戏服,则是导演为了与《莲花楼》实现情怀联动的精心设计。
令人遗憾的是,很多吐槽博主根本没有认真看剧,只是为了吐槽而吐槽。
这种偏离作品本身的攻击,在近年来的内娱似乎已成常态。
回顾2023年,杨洋因《我的人间烟火》遭遇长达两年的网络暴力,被修黑白照、恶意P图;
2024年,杨幂连续两部剧被逐帧审判,演技被脱离剧情语境放大解读;
《大奉打更人》开播即遭万人嘲,王鹤棣被黑了半年,最终该剧却取得了上半年古装剧最佳成绩之一;
刘诗诗在《淮水竹亭》中连正常的台头都被放大解读;
迪丽热巴《利剑玫瑰》开播即涌入大量一分差评,评论区甚至出现剧中根本没有的高跟鞋和感情线。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这些被针对的往往都是具有影响力的大流量演员。
营销号为了流量有目的刻意解读,竞争方通过引导舆论打压对手......
内娱舆论场似乎陷入一种"世人爱看神的陨落"的怪圈。
所以根本不是成毅不行,反而是有些人不敢承认他行。
你们不敢相信一个在娱乐圈摸爬滚打10年、身后没有资本加持的演员能走到今天这个位置,所以才会在《赴山海》爆开时,一股脑地涌上来黑他。
我不相信下场黑的都是真路人,因为真正的路人会直接划走,不会特意留下来写小作文。
回想《莲花楼》时期,你们也在吐槽难看,现在到《赴山海》了,《莲花楼》又成了"经典"。
总之,就是成毅拍什么,你们就骂什么。
但数据和事实不会说谎。
你可以质疑剧组的审美,但绝不能质疑成毅的演技和商业价值。
光去年一年,在没新剧上的情况下,他平均一月一个代言甚至还多,其中不乏高奢和日常用品,覆盖率绝对是顶尖的。
《赴山海》一再推迟播出,可广告商依旧排着队等待,60家的品牌联名足以证明他的影响力。
演技就更不用说了。
一人分饰三角,不是随便一个人能做到的。
李沉舟仅仅露出一个影子,就能让人感受到与萧秋水完全不一样的气场。
即使剧情被黑无数次,但成毅依旧屹立不倒,这就是他的实力。
我们现在所处的内娱环境已经足够恶劣。
营销号为了流量不择手段,竞争对手为了利益不惜引导负面舆论,部分观众被碎片化信息带偏节奏而不自知。
在这种环境下,我们更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独立的判断。真正的剧评应该建立在看完全剧、理解创作意图的基础上。
批评可以严厉,但不能偏离事实;评价可以主观,但不能被有心人利用。
《赴山海》的成功,不仅仅是成毅个人的胜利,更是对当前畸形舆论环境的一次有力回击。
它告诉我们,优质的作品和用心的表演,终究会被观众看见和认可。
让理性的声音回归艺术讨论的本意。
不要被带偏节奏,不要参与无谓的骂战。
用我们的关注和支持,为真正用心做剧的人撑起一片天空。
对于《赴山海》和成毅,我不吝给予最高的评价——他们配得上所有的赞誉和成功。
16.8%的市占率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
我相信,随着剧情的深入,这部作品还会给我们带来更多惊喜。
来源:月影星辰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