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灼灼韶华》中,褚韶华凭借过人胆识为陈家药铺拿下山西督军3万大洋的军需订单,却间接导致丈夫陈大顺和公公葬身疫区。 观众观点两极,盛赞其商业眼光者称她为陈家“贵人”,批判其激进决策者直指其为“灾星”。 这桩悲剧背后,是野心与实力错位的商业博弈,也是乱世中小人物命
《灼灼韶华》中,褚韶华凭借过人胆识为陈家药铺拿下山西督军3万大洋的军需订单,却间接导致丈夫陈大顺和公公葬身疫区。 观众观点两极,盛赞其商业眼光者称她为陈家“贵人”,批判其激进决策者直指其为“灾星”。 这桩悲剧背后,是野心与实力错位的商业博弈,也是乱世中小人物命运无奈的写照。
褚韶华的商业手腕确实顶尖,当山西督军采购军需的消息传来,陈老爷和陈大顺都觉得自家小药铺没希望,唯有褚韶华紧盯不放,并算出这单至少能赚五千大洋。
她的操作更显魄力,在北京饭店堵采购特使未果,便扮成服务员混进对方住处;见采购团伙计受伤,又借帮忙上药之机摸清关键信息,闫将军的两个亲戚正为推荐合作商闹矛盾。
她并未随大流巴结将军亲戚,而是关注没人在意的副官,不谈利润,只强调“想让前线士兵用上好药,少遭点罪”,这番话既显格局,又戳中副官心思,最终成功拿下订单。 这套策略让一个不起眼的小药铺从北京各大药行眼皮底下抢食,其商业嗅觉和执行力堪称“商界狠人”。
然而,争议正源于订单拿下后。 褚韶华似乎只看到了利润,未能充分评估陈家的实际承受能力。 一个小药铺,既缺乏大药行那般雄厚的人脉以应对路途中的各种麻烦,也未做好充分的准备以防范突发疫情,却坚持让陈大顺父子亲自押送药材前往疫情不明的山西。 尽管有人认为“鼠疫是天灾,防不住”,但若非这趟押货之行,陈大顺父子本可安稳留在北京,悲剧或可避免。
陈大顺的选择更令人唏嘘。 他本可待在旅馆自保,却因放不下医者的良心,外出帮人看病,最终感染鼠疫身亡。 他的善良没有错,但这份善良付出的代价过于沉重。
褚韶华其人与她的野心。 她并非单一片面的“恶人”。 她为救兄长褚韶中,才嫁给有婚约的陈大顺。 婚后,她的商业才华逐渐显露,并得到公公的信任。 她拒绝初恋夏初带她走的提议,表示“外面的世界我要自己去看”,展现了独立意识。
她后来能在上海滩从百货公司售货员做起,最终成为商业传奇,也证明了其非凡能力。 她想帮陈家“逆袭”的心思本身并无问题,能力也足够强悍。悲剧的根源或许在于“野心与实力不匹配”。 如同现实中,许多人看到“高回报机会”便不顾一切向前冲,却未冷静思索自身是否具备相应的抗风险能力,结果往往是机会没抓住,反而将自己陷入困境。
《灼灼韶华》中的这桩订单悲剧,很难简单用“好事”或“坏事”界定,它更像一面镜子,照见了商业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困境,小人物面对巨大机遇时的无奈,以及那看似风光的机会背后,可能隐藏着难以承受的代价。
《灼灼韶华》这部剧通过褚韶华的故事,描绘了女性在民国枷锁下的独立意识与商业天赋。 褚韶华最终出走上海,加入永新百货,与经营奇才闻知秋共同创业,逐步成长为胆略过人、重诺守信的女商人。 但军需订单事件,无疑是她早期成长过程中一次极为惨痛的经历,无论对她个人还是对陈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来源:桃桃说剧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