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之风起长林》最燃的一幕:萧平旌凭长林军令千里起兵勤王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4-11-22 18:34 1

摘要:长林王萧庭生手握重兵,世子萧平章骁勇善战,长林王府被满朝文武忌惮,他们处处给在外征战的长林军掣肘。

长林王萧庭生手握重兵,世子萧平章骁勇善战,长林王府被满朝文武忌惮,他们处处给在外征战的长林军掣肘。

萧庭生和萧平章死后,长林王府二公子萧平旌率长林军镇守北境。千载难逢的歼灭大渝主力时机到来时,宰相荀白水手持圣旨,要求萧平旌停战。

萧平旌为了北境百姓不受大渝之苦,战场抗命,并说长林军是听他一人号令,后果由他一人承担。

萧平旌击败大渝20万大军,但是因为抗旨,被名正言顺地夺去王位,闲居琅琊阁。

莱阳侯萧元启与敌国里应外合,控制皇宫,皇后被逼死,小皇帝萧元时危在旦夕。

萧平旌得到消息后,以一枚废弃的长林军令牌,号令长林旧部,起兵勤王。短短两天,就召集10万大军,火速奔往金陵。

萧平旌勤王堪称全剧最燃的一幕,我看了不下20遍。

甘州营参将愿追随长林王!

随州营参将愿追随长林王!

济州营参将愿追随长林王!

每一支追随的部队后面,是无数将士对长林一代将士两代忠骨的信任和忠心。尽管3年过去,但是这份热血在天下人心中依旧有它的重量。

在起兵勤王之前,萧平旌就问过荀飞盏,假如我们许久未见,你手握重兵,我去找你,说陛下有难,你会跟我走吗?

荀飞盏说,我会,因为我相信你的能力和对陛下效忠的决心。

于是,萧平旌飞鸽传信,驻守在各地的长林旧部纷纷赶来。

萧平旌说,你等皆有军职,此去金陵,结局难料,我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想清楚。

当年的部将东青说,无论世间是否还有名号,身为长林儿郎,自当保佑君主为家为国而战。

萧平旌率军赶往金陵,一路13州将士皆有跟随。此时,萧平旌的兵力早已超出萧元启。

为了让叛军早日看到长林军旗,萧平旌率500将士先行,荀飞盏率大军随后即到。

当萧元启还在做着皇帝的春秋大梦时,有人来报,城下有长林旗号。

萧元启不信,因为他知道萧平旌远在琅琊阁,而且手里没有一兵一卒。

但是,萧元启身边的大梁名将狄明慌了,他说,身为大梁武将,他从未想过有一天会与长林军为敌。

狄明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了,他不再抵抗,自杀身亡。

剿灭叛军后,萧平旌不顾小皇帝的挽留,辞去重赏,与爱人归隐江湖,长相厮守。

小皇帝的挽留是真心的,但是萧平旌只能拒绝。因为他仅凭长林军令就能召集10万大军,这份号召力太让人害怕了。

这也是当年的梁帝萧选对赤焰军的担心,也是荀白水对长林王萧庭生的担心。

长林儿郎当然是忠心的,但是他们确实有反叛的实力,一个帝王不可能把江山寄托在某个人或某个团队的忠心上。因为,人是会变的,一旦忠心不在,江山就岌岌可危了。

自古忠臣最难当,不仅要提防佞臣的暗算,还要提防帝王的猜忌,在自保和建功立业之间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点,真是太难了。

萧平旌的选择是明智的,他完全不同于父兄的沉稳守拙,他聪慧灵动,充满阳光,勇于担当,这个明亮的少年分明就是当年的林殊啊,他的人生也正是当年林殊期望的来世吧。

当年,林殊在上北境战场前,对霓凰说,此生一诺,来世必践。

前生之诺,今世他们果然还记得。

纵使时光流转,当年的忠义不变,而情谊当然也分毫未变。

来源:超影电视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