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市长神秘失踪,督察组收到匿名死鱼!《江河日上》开局即高能!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16 07:50 3

摘要:可能是主线都在围绕着相对冷门的环保题材,这部剧其实并没有获得与其质量匹配的热度,市场遇冷。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组长王宬:
这个王武副市长,真是个聪明人呐。

咱们都来了这么几天了,连个面都没见着。

这架子还挺大嘛。

正部级组长一笑,副市长生死难料。

好家伙,中央督察组都来了,怎么这个副市长胆大包天,还敢躲着不见呢?

列位,官场职场剧《江河日上》,浪总正式开讲。

可能是主线都在围绕着相对冷门的环保题材,这部剧其实并没有获得与其质量匹配的热度,市场遇冷。

不够有话题的原因也很简单,横向对比一下,这部剧没有《人民的名义》里,那种惊心动魄的政治博弈,没有《县委大院》里,那些琐碎真实的基层烟火,也缺乏《大明王朝1566》里,那种历史纵深下的权力哲学。

《江河日上》这部剧很老实,用近些年体制内热议,但在人民群众中间稍显冷门的环保,作为切口,带着悬疑的钩子,官场的棱角,讲在人民视角下,公共政策的诞生与执行,权衡与博弈。

难能可贵的是,这部剧超越了口头批判的嘴上功夫,剧中的角色,玩的就是真实,搞的也是社会实干,这叫附着了现实张力,展现了现实主义。

这部《江河日上》,不像咱们之前讲的几部,出品方带有官方背景。

人民拍剧人民看,把故事能讲完整,就好

咱们讲剧情。

时间,2016年,这个时间点很有意思,我们后面讲。

地点,架空的,淮东省齐江市。

剧中,这个齐江市被明确设定为,是一个“湿地城市”,且有一条横跨全市的“齐江”。

那么这个齐江的原型,会是哪个城市呢?

浙江杭州

你看,既有湿地,又有大江,这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现实世界里的,浙江杭州。

《江河日上》的原型,很可能是以杭州为核心参照,同时融合了太湖流域,那一块环境治理困境的特征。

杭州拥有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这还是中国首个国家湿地公园,以及还拥有一条,穿城而过的钱塘江,地理条件与剧中齐江市的设定,完全一致。

且,为了贴近作者的剧情设定,这部剧的拍摄点,就是在杭州。

回到剧情。

2016年的春节前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淮东省齐江市。

前面本博说过,2016年的这个时间点,很有意思。

咱们简单捋一捋,彼时体制内的几个大事情。

2015年1月1日,新《环境保护法》实施。

这个新法不得了,实施后,解决的就是过去“执法软、责任虚”的问题,强化了政府责任与公众参与。

你想想在以前,的确是大家伙都去搞GDP去了,少有人重视环保。

但是上一期的楔子咱们提过一个观点,有位大领导说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绿色转型这一步,是各地各单位,一定要迈出去的。

接着按时间线。

2015年7月,中央深改组第十四次会议 审议通过的 《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明确建立“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机制,组长由现职或退居二线的省部级干部担任。

2015年12月31日,首轮督察试点在河北省启动,至2016年2月4日结束。

在河北试点中,省委书记、省长成为首轮被谈话对象,直接推动责任上移。

2016年起,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在全国铺开。

总结一下,新《环保法》确立了“地方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那么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就是新法的关键配套机制,官方定调是,以党内权威,推动环保责任政治化,填补了法律到执行的断层。

简而言之,这个督察制度就是,通过约谈省委书记、省长,将“负责”转化为具体问责。

注意咱们刚刚提到的环保责任政治化,你看啊,一个地方督察完,是不是得整改,那么这个整改方案,是要报到北京去的,还要实施清单化调度。整改的结果移交中组部,作为干部考核依据。

这就叫,从新《环保法》到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从法治到政治的双管齐下,双轮驱动。

回到剧情。由正部级领导带队,这么一个高规格的环保督察组,现在进驻了齐江市。

搞笑的是,分管环境的副市长王武,神秘消失了。

很明显,分管领导王武的缺席,让正部级的组长非常生气。

原著小说中提到,这次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组长王宬,是一个年约六旬的精瘦老头,满头银发,曾经在多个省份进行生态环境督察工作,在他手中被问责处分的干部不计其数。

一些被他处理过的干部偷摸送他一个外号——

“宁撞阎王,莫遇老王”!

这里还要多谈一个点,副市长。

我们以地级市为例。

一般来说,按照AI的统计,全国近90%的地级市,普遍配置 6-8名副市长,属主流模式。

在所有副市长中,毫无疑问,常务副市长,排名是最高的,且一般情况下,都是市委常委。

分管环保的副市长,在过去来讲,一般排名都不高,多居末位。

且分管环保的同时,与农业、水务、节能等领域深度捆绑,体现系统性的分工,与治理思维。

但最近一段时间,环保由市长直管的模式逐步推广,这凸显了地方对环保工作的重视,环保在地方治理的权重,也在不断提升。

在齐江市,常务副市长,名刘耕野,副厅级。

分管环保的副市长,名王武,副厅级。

那么当王武副市长神秘消失,齐江市委市政府的两套班子,现在是个什么状况呢?

这一天,在市长李子平的带领下,市政府领导正在齐江大学,听取一堂专业的环保课。

这位授课的专家,正是《江河日上》的男主角,齐江大学副校长,环境学院院长,郑寒江,副厅级。

几位市政府领导,正在工作群里疯狂发着信息,个个愁眉苦脸。这个不靠谱的王武,这会儿竟然消失了。

现在人家中央环保督察组几次三番,问齐江要人,分管环保的副市长竟然闭门不见,选择失联,这叫什么事。

李市长火了,快步溜出报告厅,而后气急败坏,给市公安局打了一个电话,大意是不行咱们就上点手段,务必找到那个不靠谱的王武。

撤梯子,使绊子,关键时刻掉链子。

镜头一转,另外一边,在齐江酒店内,尽管分管副市长没来,但督察组对齐江市环保督察整改的意见已经出来了,组长王宬一声令下,咱们开会。

这六个问题,我想一定是原著作者与编剧精心挑选的,最具有现实代表性的六个问题。

所谓河长制,即地方河流管理制度,由地方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所谓两高项目,即高耗能、高排放。

所谓的尾矿库,就是用于贮存金属或非金属矿山 进行矿石选别后,排出的尾矿,或其他工业废渣的场所。

通俗点说,比如本博盘了一个铜矿,那我这个老板要的,肯定是以铜矿石、铜金属为主。

选矿石是个过程,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把铜矿物富集起来,原矿就变成铜精矿,然后送去冶炼厂,进一步提纯成金属铜。

那么在选矿过程中,目标组分含量最低的那部分,即铜含量极低,杂质太多的部分,在当前技术和经济条件下,被认为没有提取价值的那部分物料,就称为尾矿。

这些不用的废料开采出来,你又不能再填回矿井里,作简单回填,所以我作为铜矿老板,就要建一座尾矿库,专门储存这些玩意儿。

尾矿库是矿山最重要的环保和安全设施之一,其设计、建设、运营和闭库,都受到严格的法律法规监管。

它的核心作用就是安全、环保地长期贮存或处置尾矿,防止污染水体、土壤、大气等环境,和发生溃坝等安全事故。

建设、维护和管理尾矿库,是矿山运营的一项重大成本,也是一个矿老板,必须承担的责任。

但尾矿库的投资及运行费用巨大,基建投资一般约占矿山建设总投资的10%以上。

尾矿设施的运行成本也较高,有些能占到选矿厂生产成本的30%以上。

那么如果本博是一个黑心的矿老板呢?

那就偷偷的,把尾矿矿渣违规填埋。

这样就带来一个问题,

尾矿中残留的铅、汞、镉、铬、砷、铊、锑等重金属,在雨水淋溶或地下水渗透作用下,持续释放,造成水体污染,与土壤和农产品污染等。

且重金属难降解,具有长期潜伏性。

反正都黑心老板的人设了,那偷偷填埋就是,哪管身后洪水滔天。

咱们城市每年产生的生活垃圾,大概数字是在2到3亿吨。

要么填埋,要么焚烧,这个问题咱们就不展开讲了。

在电视剧中,烂尾楼垃圾堆积成山,长期无人清理,主角郑寒江亲自指挥清运。

这个就有意思了,剧情的体现是,齐江市的湿地保护区,违规建设七星级酒店,名为“生态旅游”,实则破坏湿地生态。督察组组长王宬在会上,直接下令拆除。

这一点其实也是原著作者,取材于现实。

在云南丽江,一座高尔夫球场,侵占湿地自然保护区10余年。

洞庭湖曾是中国的第一大淡水湖,在这个地方,有黑恶势力非法修建围湖矮围 牟取暴利,侵占洞庭湖湿地达17年之久,严重破坏了洞庭湖的生态环境和当地经济、社会生活秩序。2019年11月27日,该案宣判。

你看,艺术都是来源于生活的。

这一段谈的有点细,我知道能看到这儿的领导肯定不介意。

咱们回到剧情。

不多时后,齐江市市长李子平,收到了一个让他震惊的电话。

副市长王武,死了!

李市长迅速要求,向市委领导,通告王武同志的死讯。

市委书记廖宇正,知道市政府一班人正在大学听课,于是在工作群里安排工作。

这个意外的消息,一下子打乱了报告厅内,众人的工作安排,几个领导纷纷离场。

另外一边,齐江市副市长,公安局长赵驰,带着公安局副局长金波,迅速前往齐江酒店,亲自向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组长王宬,通告王武的死讯,说明情况。

王组长听到这个消息后,面如平湖,不置可否,蹊跷,太蹊跷了。

恰在此时,酒店门口几人脚步声匆匆,似乎是有突发状况发生。

市公安局副局长金波戴上大檐帽,迅速起身前往。

酒店门口,众人围住了一个纸箱,上面明明白白地写着一行大字,送给督察组,王宬组长收。

匿名举报,有备而来。

金副局长赶回大厅,向局长汇报。

二人赶到门口现场,第一步先驱散现场群众,防止次生意外。

这个时候,正部级的大领导,也闻声赶来。

王组长盯着包裹上自己的名字,有点意外。

王组长打开包裹里的袋子,里面竟然是一条死鱼!

死鱼散发着刺鼻的臭味,在场的人不约而同都捂住了鼻子。

原著写的更实在,细嗅之下,那种臭味并不是腐烂的臭味,更像是某种化学废料的味道。

一份突如其来、目标明确的匿名举报,还是一条直指水体污染的死鱼臭鱼,这让王组长的脸色,再也没好起来过。

现在,是时候跟齐江摊牌了,跟齐江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们亮亮底牌,让他们看看,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在齐江摸排的这段时间,到底会拉出一份怎样的成绩单。

列位,下一期,组长开会。

齐江市委会议室内,气氛压抑凝重。

督察组组长王宬神情严肃,雷霆震怒,正在向齐江市市政府,反馈督察意见。

在会上,他毫不客气地指出,齐江市在生态环境工作中存在六大问题,以及421个具体问题。

列位,下期见。

来源:浪总洞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