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部本应讲述民国女性奋斗史的剧集,开播后却迅速被观众贴上“抗日神剧都不敢这么拍”、“流水线造假”、“接地府”的标签,收获的是如潮的恶评和“下架”的呼声。
文|晓得
编辑|晓得
曾几何时,央视推出的制作精良、细节考究的年代剧,总能让我们沉浸于时代的波澜壮阔与人间真情。
然而,央视近日力推的《灼灼韶华》,却让满怀期待的观众们大跌眼镜。
这部本应讲述民国女性奋斗史的剧集,开播后却迅速被观众贴上“抗日神剧都不敢这么拍”、“流水线造假”、“接地府”的标签,收获的是如潮的恶评和“下架”的呼声。
而他们的理由出奇地一致:这分明是“挂羊头卖狗肉”。
作为央视严选的《灼灼韶华》,究竟哪里做错了?
一部在央视八套黄金档播出的年代剧,首播收视率直接冲破2%,峰值更是摸到了惊人的2.68%,网络热度首日就飙到8800以上。这样的数据,怎么看都是一部准爆款的架势。
可怪就怪在,这部名为《灼灼韶华》的剧,数据上高歌猛进,口碑上却一头栽进了谷底。观众的反应呈现出极端的两极分化,负面声音中甚至出现了“强烈要求下架”的呼声。
大家的不满出奇地一致,矛头直指其“挂着羊头卖狗肉”的本质,很多人看《灼灼韶华》时,总觉得有种说不出的熟悉感,仿佛在看一部缝合怪。
这种感觉并非空穴来风,只要一查编剧,答案就明了了。这部剧和当年孙俪主演的《那年花开月正圆》出自同一位编剧之手。
难怪从一个中药商之女历经磨难,最终成长为商界传奇的核心设定,到整体的叙事框架,都透着一股浓浓的“近亲繁殖”味道。
更要命的是,这种复制还是一种降级处理,原著小说里的女主角褚韶华,是个野心勃勃、主动出击的角色。可到了剧中,开局动机竟然是为了救兄长,被迫嫁入陈家。
这种被动又可怜的设定,瞬间拉低了角色的档次,让所谓的女性成长,又一次掉进了必须依赖男性作为“垫脚石”的陈旧叙事陷阱里。
观众想看的是一个独立女性的崛起,而不是一个苦情媳妇的逆袭。
更让人无语的是,为了制造戏剧冲突,剧本更是懒得去深入挖掘人物关系,直接端上了最陈旧、最省力的一道菜——婆媳矛盾。
李勤勤饰演的婆婆,就是一个典型的、脸谱化的“恶婆婆”符号,她的存在似乎只是为了给女主制造麻烦。
而女主的丈夫,则是个无法调和婆媳矛盾的“窝囊男”,女主不仅要忍受这个窝囊丈夫,剧中还表现出对他的一往情深,这让不少观众直呼“眼瞎”。
原著里女主主动联合丈夫公公对抗恶婆婆的智谋,被改得荡然无存。
当观众早已对这类家庭短剧式的冲突感到审美疲劳时,编剧却还在乐此不疲地滥用,得到的只能是观众的无情反馈。
要知道,一部年代剧,最重要的就是营造出那个时代的独特质感,让观众信服故事发生的环境。可惜《灼灼韶华》在这方面交出了一张完全不及格的答卷。
细节没做到位剧中的城市背景,特效抠图感极强,被观众吐槽“假里假气”,完全没有生活该有的“烟火气”。
整个大上海看起来就像一个刚刚搭建好的“民国样式影楼”,光鲜亮丽,却冰冷得没有一丝人情味。
如果说视觉上的廉价感还可以忍受,那么常识上的频频失真,则彻底摧毁了故事的根基。
故事背景始于1916年,那是一个封建礼教依然森严的时代,可剧中却出现了自由恋爱、为爱私奔等情节。
这真的合理吗?我问你这合理吗?
更离谱的是,女主的前任留学归来,竟然能理直气壮地找上门,要求有夫之妇的女主追求所谓的“自由”,而女主那个封建家庭出身的丈夫,居然轻易就写下了休书。
这种将现代价值观粗暴嫁接到历史背景里的做法,让整个故事变得无比奇怪,太不合理了啊喂。
除此之外,在经济和军事常识上,主创团队更是显得毫无概念。
动不动就开出“几千大洋”的天价赎人,完全不了解当时货币的真实价值,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剧中的武器道具。
一群土匪,人手一把在当时极为昂贵的莫辛纳甘步枪和盒子枪,装备比正规军还好,甚至有眼尖的观众发现,剧中出现了疑似64式手枪的踪影,这可是完全不属于那个年代的产物。
这些浮夸的细节,让所谓的年代传奇,变成了一场荒腔走板的闹剧。
按理说,这部剧的演员阵容并不算差,有热依扎这样的实力派,也有李勤勤这样的老戏骨。然而,错误的选角和集体失控的夸张表演,却给观众带来了一场堪称“接地府”的惊悚视觉体验。
最大的争议点,落在了女主角热依扎身上。
选角失败如今年近四十的热依扎,要去扮演一个未出阁的少女,这种年龄上的错位感是无法用演技弥补的。
镜头下,她脸上胶原蛋白的流失和明显的皱纹,都与角色设定格格不入,有观众毫不客气地形容她看起来像“瘪嘴老太”,这种“硬演”少女感,是选角阶段最直观的失败。
尽管也有人认为她的演技立住了角色,但形象上的天然违和,已经劝退了大部分观众,要知道,她可是在《山海情》和《甄嬛传》里贡献过封神表演的演员。
如果说热依扎的问题是“不合适”,那么李勤勤和柴碧云的表演,则走向了“妖魔化”的另一个极端。
李勤勤饰演的陈母,被批评只会“瞪眼睛张大嘴巴”,五官永远处于一种用力的状态,表情浮夸得像是《白雪公主》里走出来的“老巫婆”。
更可怕的是,饰演康二妞的柴碧云,其表演方式被认为比李勤勤还要夸张吓人,她的眼睛瞪得像是要弹出眼眶,舌头的动作也十分怪异,活脱脱一个“动画片里的妖精”。
让人唏嘘的是,柴碧云也曾在《夏至未至》里凭借“程七七”一角获得好评。
这恰恰说明,再有经验的演员,一旦脱离了合适的角色,或者剧组在表演指导和整体风格把控上全面缺位,同样会“贡献”出灾难级的表现。
结语《灼灼韶华》问题很多,在剧本创作上,它依赖陈旧的成功公式,不思进取;历史质感上,它严重缺乏考据,悬浮空中;演员表演上,它错位连连,集体失控。
这场风波也给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在女性成长题材备受追捧的当下,观众想看的绝不是换汤不换药的套路。
那种只靠大数据、明星阵容和成熟公式堆砌出来的“流水线”作品,已经无法再轻易俘获日渐成熟的观众。
如果创作者们不能回归到对剧本的精雕细琢和对创作最基本的敬畏之心上,那么类似的“数据爆款,口碑翻车”的尴尬,恐怕还会一再上演。
来源:云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