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视剧《生万物》在网络上引发了一定的争议;昆仑策研究院组织了一大批文章抨击《生万物》,昆仑策研究院的核心观点就是批判这部剧“美化地主阶级、丑化农民”。对此,胡锡进的观点是,昆仑策太“极端”,是“对文艺繁荣的扼杀”。
电视剧《生万物》在网络上引发了一定的争议;昆仑策研究院组织了一大批文章抨击《生万物》,昆仑策研究院的核心观点就是批判这部剧“美化地主阶级、丑化农民”。对此,胡锡进的观点是,昆仑策太“极端”,是“对文艺繁荣的扼杀”。
《生万物》作为一部文艺作品,它凝聚了创作者的心血与智慧,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了其创作理念和情感表达。文艺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够激发不同的思考和感受,为人们打开一扇扇通往不同世界的窗户。然而,昆仑策对《生万物》的攻击,在很多人看来更像是一种无端的抹黑,是不得人心的。
这篇文章批判《生万物》是恶毒的
这篇文章声称《生万物》是历史虚无主义
这篇文章声称生万物是为地主阶级翻案!
《生万物》作为一部文艺作品,经过相关部门的立项把关、拍摄审查,再到央视播出,每个环节都有严格质量把控和内容安全审查;这是一个专业、细致、审慎、成熟的文艺作品创作流程,背后凝结了大量创作、演出、审核人员的心血。也是符合主流意识形态安全标准的。
然而,昆仑策研究院一干人等,完全脱离文艺评论的正常轨道,上纲上线的给这个作品扣上“美化地主阶级”“为地主阶级翻案”的帽子,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
文艺批评本是促进文艺发展的重要力量,它应该基于客观、公正的态度,对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价,指出其优点与不足,从而推动创作者不断进步。但昆仑策的这种行为,却偏离了文艺批评的正轨。
在昆仑策的话语体系里,只要是提到地主,就必须是黑心到底、从内到外都是坏的,不能有任何一点人性;如果把地主塑造成正常人类,正常勤劳创业、存有一定的慈悲心、同理心,对待弱小有帮扶之义,那就是美化地主阶级,就是为地主翻案!
昆仑策研究院的这种行为不是正常的文艺评论,而是“极左”错误思潮在作祟。企图用扣帽子的方式抹黑、丑化文艺作品。昆仑策这种行径在改革开放之前大行其道,往往能够得逞;在今天的中国,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昆仑策的做法注定不能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注定会失败!
希望我们的文艺作品也越来越真实、包容,越来越丰富、立体,越来越符合人性,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而不是昆仑策主张的千篇一律样板戏!
来源:饮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