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宣比剧热闹?线下追剧团、AI聊,二创比赛, 剧宣花样百出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15 20:46 2

摘要:“线下追剧团”、“云包场”、“二创大赛”,这已经成了新剧宣传的必备节目。从《赴山海》、《子夜归》到《万物生》等等.....

“线下追剧团”、“云包场”、“二创大赛”,这已经成了新剧宣传的必备节目。从《赴山海》、《子夜归》到《万物生》等等.....

不少网友吐槽现在的剧宣都比剧好看。

都说长剧发展在走下坡路,上新不少剧最后都“血扑”。为了宣传新剧,不少团队搞出了各种剧宣模式。

以《生万物》为例,其"俺门"挑战不仅在24小时内创造了3900万的话题阅读量,更通过方言梗成功将受众从一线城市扩展到三四线城市,观众群体增长了近40%。

现在的“剧宣有多拼”从《滤镜》、《云秀行》就能看出来,官方在北京、青岛等城市举办线下追剧团活动,邀请主演与观众互动。

《滤镜》追剧团活动在 2025 年 3 月招募粉丝参与,活动内容包括剧情讨论、名场面还原等。这类活动虽未冠以 “全国” 之名,但通过分城市落地实现了区域性覆盖。

腾讯视频往往会结合节日或平台 IP 推出特色活动。比如2025 年 6 月的 “追爱季” 跑团活动,将跑步运动与追剧结合,用户通过完成跑步任务解锁剧集彩蛋。

9 月推出的 “追剧外卖” 活动用户点指定套餐可获得主演语音闹钟。通过此类活动通过跨领域合作提升用户粘性,但这都属于短期营销行为。

而今年《与晋长安》的追剧团更 “卷”不仅有丞磊、宋轶等主演的零距离互动,还搞出了 “免审名额”。

有粉丝透露这种不用筛选就能入场的名额,被黄牛炒到了 3000-5000 元,仍有不少人愿意买单。

可如此夸张的线上线下的剧宣活动,让饭圈文化的过度渗透,让追剧团渐渐变了味。粉丝只顾着喊偶像名字、递礼物,主创想聊角色塑造,却被 “哥哥好帅” 的叫声打断。

粉丝为了让偶像的 “追剧团话题” 上热搜,粉丝会组织刷数据,导致真实口碑被流量掩盖。

如果说追剧团是 “线下拉近距离”,那二创大赛就是 “线上破圈利器”。

如今的剧宣早已离不开 “商剪引流加二创破圈” 的组合拳,甚至有业内人直言:“一部剧能不能爆,看二创播放量就知道一半。”

但早些年二创还陷在 “版权争议” 的泥潭里,不少短视频博主剪长剧片段会被平台起诉,剧方想鼓励二创又怕剧透,然后就陷入 官方打击,二创减少,剧宣热度下滑 的恶性循环。

一直到2022 年抖音和爱奇艺合作后情况有所好转,爱奇艺直接推出 “二创激励计划”,只要创作者剪爱奇艺的剧集,就能拿到流量扶持,优质作品还能获现金奖励。

而2023 年腾讯视频也跟进给《庆余年 2》搞了场 “全民二创大赛”,设置 “最佳剧情解读”“最佳鬼畜改编” 等奖项,最终征集到 10 万+作品,相关二创播放量破 20 亿。

而最新上映的《赴山海》直接开放 “二创白名单”,把原本用于商剪的经费拿出来补贴创作者,不仅避免了侵权问题,还让粉丝剪出了 “萧秋水打戏混剪”“李沉舟台词向” 等爆款视频,带动剧集开播首周会员拉新增长 30%。

二创让观众从 “被动看剧” 变成 “主动传播”。但“碎片化看剧” 正在吞噬长剧的生存空间,不少网友表示虽然我没看过这部剧,但是我已经在短视频平台刷完了这部剧的故事。

当用户习惯了 “3 分钟看完一部剧”,长剧集精心设计的剧情铺垫、人物成长,岂不是成了 “多余的部分”?

自从AI的爆火,今年剧宣增加了最 “新鲜” 玩法。

《狐妖小红娘》开播时腾讯视频上线了 “AI 涂山苏苏”,宣传说 “能和你聊剧情、聊心事,还能给你唱角色歌”。

但AI毕竟不是真人,很难及时处理用户的问题,也不是专门的模型,在处理用户的问题是经常出现沉默,或者脱衣人物设定意外的回答。

其实剧宣的 “拼”,本质是想让好作品被更多人看见 ,追剧团的热闹、二创的活力、AI 的新鲜,都是行业在找 “内容” 和 “流量” 的平衡点。

虽然现在有黄牛炒作、剧透切片、AI 聊崩剧情的问题,但只要不丢 “内容为王” 的根,这些创新就能真正帮到好剧。

毕竟观众最终记住的,永远是《庆余年 2》里范闲的热血、《繁花》里的人间烟火,而不是追剧团的拥挤、切片的套路。

来源:靳律法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