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宋轶粉丝群里一条《与晋长安》追剧团招募消息刚发,20多条 “求带” 回复就刷屏了。
粉丝为3000元追剧团名额抢破头,00后却说 “看切片就算追完剧”。
AI 角色对话单日热度破亿,平台却陷二创版权纠纷。
如今的剧宣早不是 “发预告、开发布会”。
一场流量与价值的博弈,正在追剧团、短视频、AI赛道激烈上演。
宋轶粉丝群里一条《与晋长安》追剧团招募消息刚发,20多条 “求带” 回复就刷屏了。
这场活动不只是见主演,还能拿专属周边,更关键的 “免审名额” 市场价已炒到 3000-5000元,能跳过筛选直接入场。
现在追剧团越来越 “闹”,有次粉丝为递信挤成一团,像 “闹婚现场”,连资深媒体人都感慨 “变味了”。
追剧团脱胎于电影观影团,却玩得更开:线上 “白月梵星抖音追剧团” 靠演员即兴片段吸百万赞。
线下《书卷一梦》搞 “纸片人觉醒联盟”,观众穿剧服重现名场面。
它精准踩中圈层传播,自媒体出专业内容,粉丝扩散热度,还能拉非传统观众入坑。
比如《生万物》“俺门” 挑战,主演用山东方言喊 “俺在天牛庙村等你”,追剧团带头玩梗,单日话题阅读超3900万,不少人留言 “因梗追了14集”。
可热闹背后隐忧渐显:部分追剧团成 “粉丝狂欢会”,提问全是 “哥哥开心吗”,剧情讨论被抛诸脑后。
黄牛倒卖 “免审名额”,让普通粉丝望而却步。
追剧团本是 “让观众懂剧”,却在流量裹挟下偏离方向。
有些人利用碎片时间看短视频切片,半小时就看完 “整部精华”。
没耐心看铺垫,切片都是精彩的,看完就算追完了。这些话,让长剧行业捏汗。
这种 “切片依赖”,源于剧宣对短视频的重度依赖。
比如《与晋长安》“抽象浴巾合影” 挑战,演员用浴巾做夸张动作,网友跟风模仿,单日阅读破亿,比传统广告有效得多。
但 “免费流量” 有代价,一是二创侵权,有博主剪片段加解说未获授权被起诉。
二是剧透,有切片提前放大结局,影响正剧收视。更矛盾的是,官方商剪常被吐槽 “班味浓”,不如博主二创接地气 。
《赴山海》上线时,官方预告片偏严肃,博主剪的 “主角打戏混剪” 播放量超官方3倍。
为破局,剧方主动 “拥抱二创”《藏海传》办二创大赛,给优秀作品发奖金推流量。
《赴山海》开放 “白名单”,用商剪经费激励博主。
2022年抖音与爱奇艺合作,2023年又签约腾讯,搞二创激励计划给现金流量奖励,缓解 “长短视频对立”。
可 “只看切片不看正剧” 的观众仍在增加,长剧生存空间被碎片化传播蚕食。
去年《长相思》热播时,AI相柳热度破亿,檀健次两角色热度超3.5亿,比不少明星话题还火。
AI成剧宣 “新王牌”,玩法更细,腾讯元宝接入腾讯视频,不仅陪聊,还能搜剧 。
《唐朝诡事录之西行》靠AI玩出新花样,上线推理游戏和多角色小剧场,用户与AI破案,互动量暴涨,拿下多平台榜单TOP1。
AI优势明显:突破剧集 “播出周期”,剧更完后用户仍能互动,延长 IP 热度;提供 “情绪价值”。
追剧哭了AI会安慰,比算法有温度。
但它也有局限:回复不够灵活,有时说 “废话”,过度依赖还可能让观众忽略剧情深度。
剧宣 “内卷”,本质是在 “流量” 与 “价值” 间找平衡。
一方面,行业要降本增效,新玩法性价比高 ,传统宣发几十万没水花,一场追剧团、一个爆款切片、一个AI角色就能带火剧。
另一方面,过度追流量会 “舍本逐末”:饭圈化消解作品深度,碎片化让长剧失宠,AI互动变 “形式大于内容”。
其实好剧宣从不是 “为拼而拼”,《生万物》方言梗火,因贴合乡土气质。
《赴山海》AI互动受欢迎,因延伸角色魅力。
《藏海传》二创大赛成功,因让观众参与传播。
这些证明,追剧团、短视频、AI只是工具,留住观众的还是作品质量。
如今剧宣战场依旧热闹,有人在追剧团找共鸣,有人在二创表热爱,有人在AI聊天续情绪。
但无论玩法怎么变,观众愿为剧疯狂,终究是因剧里有打动人心的故事,而非花哨宣传。
未来剧宣,或许更需 “拼内容”“拼真诚”,才能让优质剧集被看见、被记住。
文章/花开富贵
追剧团、二创大赛、AI聊天,现在的剧宣有多拼?
“建议熬过前20集”?国产剧是该有点“集数焦虑”了
新民晚报2025-03-18 18:26上海
平台造节、演员整活,待播剧在玩一种很新的宣发
2025-07-24 11:10·融媒杂志
来源:聆听史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