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部播出十余年的《武林外传》,明明主打江湖喜剧,却总能靠饭桌上的烟火气勾着观众的食欲,甚至比专门的美食剧更让人念念不忘。
老罗直言花了大几百在西贝吃了顿 " 预制菜 ",感觉不值。
西贝则强调自己的中央厨房和预制工艺如何保证品质。
这场争论背后,是当代人对饮食体验的深层焦虑——
我们越来越难吃到 " 现做 " 的食物,甚至连 " 锅气 " 都成了一种奢侈。
但今天的文章不是跟大家争论预制菜,而是一档美食剧——《武林外传》。
在那个还没有料理包概念普及的年代,剧组对食物呈现的执着,现在看来简直是一种奢侈的艺术追求。
打开视频网站翻找下饭剧时,很多人会在众多选择里重回同福客栈——
这部播出十余年的《武林外传》,明明主打江湖喜剧,却总能靠饭桌上的烟火气勾着观众的食欲,甚至比专门的美食剧更让人念念不忘。
抠门却心软的掌柜佟湘玉,曾是盗圣却想安稳度日的跑堂白展堂,一心想当女侠却总搞砸的杂役郭芙蓉,迂腐却温柔的账房吕秀才,厨艺不算顶尖却热爱做饭的厨子李大嘴,调皮捣蛋的莫小贝,还有时常来蹭饭的邢捕头和燕小六。
而食物,就像一条隐形的线,串起了他们日常里的喜怒哀乐,也让每个角色的性格变得立体鲜活。
佟湘玉没跟她讲大道理,只是任由她饿到眼冒金星,再端上一碗热乎的饭菜告诉她:"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想吃饭就得干活。"
最终,心高气傲的郭芙蓉还是捧着馒头就着小菜狼吞虎咽,也从这一刻开始,她放下了 " 女侠梦 " 的执念,学着在柴米油盐里踏实生活。
后来她和吕秀才相爱,秀才表达心意的方式也藏在食物里——他会耐着性子剥一百颗瓜子仁,小心翼翼地喂到郭芙蓉嘴里,看着她吃得满足,自己也笑得一脸傻气。
白展堂与佟湘玉的缘分,同样始于一顿简单的饭。
初见时,佟湘玉误把白展堂当成未婚夫,而白展堂本想偷她的嫁妆,却在看到她孤身一人、无依无靠后动了恻隐之心。
他没说什么安慰的话,只是走进厨房炒了一盘金黄的鸡蛋,看着佟湘玉就着馒头吃得热泪盈眶。
他厌倦了打打杀杀的日子,只想留在这个能让他安心做饭、安稳吃饭的客栈。
后来每次佟湘玉遇到烦心事,白展堂总会默默端上一碗热汤,或是陪她吃一顿简单的饭,食物成了他们之间无需言说的安慰。
李大嘴对食物的热爱,更是刻在骨子里。
后来终于回到厨房当厨子,第一件事就是跑到大街上大喊 " 老子就爱做饭 "。
这些吃饭的场景没有刻意的镜头设计,演员们的动作自然得就像现实里的我们——
抢鸡腿、舔盘子、用馒头擦干净菜盘底,可正是这份 " 不精致 ",让观众觉得亲切,仿佛自己也坐在同福客栈的饭桌上,和他们一起分享这顿热乎饭。
主角们永远吃着精致却不接地气的食物,吃饭更像一种 " 摆拍 ",没有抢食的欢腾,没有吃饱后的满足,食物成了可有可无的道具,与人物性格、剧情发展毫无关联。
它也知道食物的意义从来不是 " 炫技 ",而是连接人与人的情感,是疲惫时的安慰,是开心时的分享,是平凡生活里最温暖的底色。
那种温暖和满足,不仅仅来自于食物本身,更来自于制作和分享食物的过程。
这可能才是 " 锅气 " 的终极意义——它不只是物理化学反应的结果,更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催化剂。
因为在那转瞬即逝的香气中,保留着饮食文化最本真的温度和人情味。
来源:伊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