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褚韶华明白陈家她是待不下去的了,她愿意将所有的钱都拿出来,以此来交换陈萱。
褚韶华净身出户。
但是依旧没有能够带走她想要带走的人。
褚韶华明白陈家她是待不下去的了,她愿意将所有的钱都拿出来,以此来交换陈萱。
但是,陈太太和陈家的族人却坚决不同意褚韶华带走陈萱。
原因有二:一是因为陈萱是陈大顺唯一的骨血。
二是因为陈老爷这一房只有陈萱一个后代,陈二顺结婚多年,但是一直都没有孩子。
陈二顺可不是什么规矩人,他在外面还有姘头,姘头也没有给他生下个孩子。
所以,陈家人已经默认,二顺不行。
净身出户
褚韶华太清楚陈家是什么样的人。
她清楚陈太太和陈二顺不会允许她带走陈家的东西,就算这些东西是她和二顺赚回来的。
于是,她请来了陈家的族老,并在警察局立下契书。
她将药铺里所有的钱都拿出来,女儿的金银首饰,以及她和大顺的私房钱。
她将这些东西都立在契约上,她只有一个要求,就是自己的女儿平平安安到出嫁。
只要她女儿在娘家的日子安顺,那么这笔钱便是婆婆的。
婆婆对这笔钱有所有的处置权,就算是给陈二顺,她也无所谓。
反之,如果闺女出了事。
那么婆婆要还这笔钱,婆婆不在了,二顺还,二顺不在了,陈家三叔要还。
褚韶华的要求,合乎情理。
二顺表示,孩子还小,万一有个病啊灾的。
褚韶华当即坚定的表示,陈萱跟在她的身边,她保证什么病灾都不会有。
陈太太表示,她就这么一个丫头,就是她出事,也不会让这个丫头出事。
陈太太说这个话,也许有几分真心。陈太太不喜欢两个儿媳,尤其是褚韶华,但是对于陈家唯一的孙女,她却是喜欢的。
原著中,陈太太因为贫穷才带着两个媳妇回乡下的,平时自己吃什么东西,也会惦记着孙女。
陈萱不仅是褚韶华的女儿,更是大壮的女儿。
而陈二顺不知道,陈萱才是他们家逆天改命的关键。
陈萱
陈萱再次出场,那时候褚韶华已经功成名就。
出国留过学,有自己的事业,并且再婚了,又有了孩子。
但是,褚韶华再次见到女儿,虽然当时她并不知道这是她的女儿,她还是觉得十分的喜欢。
褚韶华这些年一直没有去找陈萱,是因为她以为自己的女儿已经死了。
褚韶华在上海闯荡出一份事业后,哥哥嫂嫂宋舅妈来上海看望韶华。
韶华热情的接待了他们,但是他们却包藏祸心。
宋舅妈用自己的孙女谎称是萱儿,韶华虽然和女儿多年未见,但是一眼认出这不是她的女儿。
她太清楚自己的这些亲人是什么样的人,但是她还是热情的接待了他们,她只是想要通过他们口中得知女儿的信息。
原来,宋舅妈一行人想要用韶华的女儿,将韶华骗回家乡,等她到老家,再将她迷晕了,卖到山沟里。
褚韶华的哥嫂再让他们的儿子,以子侄的名义,来上海接手她的生意。
那时候,褚韶华已经和闻知秋谈婚论嫁了,但是褚韶中却想要用天价的彩礼,逼退闻知秋。
褚韶华以为自己的女儿已死,愤怒之下手刃亲人。
韶华以为自己的女儿不在了,伤心的去了国外读书。
回国后,褚韶华嫁给了闻知秋。
闻知秋和褚韶华一样,都是丧偶,并且都有女儿。
婚后,闻知秋和褚韶华又生下了儿女。
褚韶华再次见到陈萱的时候,陈萱已经嫁为人妇了。
但是,陈萱并没有放弃学业,结婚后,两人一起来了上海。
陈萱想要成为农学系的教授。
功夫不负有心人,陈萱在学业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后来,陈萱和母亲一样,都被国外的大学录取了。
丈夫和她一起去国外读书,陈萱读到博士,丈夫陪她一起读到博士。
其实,陈萱在娘家的时候,就是一个普通的村姑,大字不识。
但是,婚后有了学习的机会,她照样能读一等一的大学。
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人再嘲笑陈萱只是闻家的继女了。
如陈萱这般优秀,不要说闻家,世上任何一个家族都不会拒绝陈萱。
褚韶华年轻的时候是一个传奇,陈萱成为了下一个传奇。
抗战结束后,陈萱回到了国内。
写在最后
其实,褚韶华是一个很大度的人。
从离婚那边和对娘家的态度就可以看出,只要不踩她的底线,她依旧可以对你好好的。
陈家如果可以好好的培养陈萱,褚韶华虽说不一定会让陈家东山再起,但是一定是吃喝不愁的。
陈家如果能够好好培养陈萱,光凭陈萱后来的成就,也足够光宗耀祖了。
来源:剧评热点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