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都在讲什么“独立”“传奇”,看下来十部有八部净是谈恋爱的旧调子,女主不是撒娇卖萌,就是柔弱得不行,观众看屏幕,心里真犯嘀咕,这哪里像个将军,分明就是校园里的小姑娘。
大女主剧这些年,一部接一部,满天飞。
都在讲什么“独立”“传奇”,看下来十部有八部净是谈恋爱的旧调子,女主不是撒娇卖萌,就是柔弱得不行,观众看屏幕,心里真犯嘀咕,这哪里像个将军,分明就是校园里的小姑娘。
像《锦月如歌》《与晋长安》,女主一出来,谁都知道她下一步要干嘛,是不是又准备发嗲了,谁还想看。
央视这次弄的《灼灼韶华》,总算不一样,没那些老一套,演得也不虚,全靠热依扎那张脸,气场给足了。
一动起来,褚韶华这个人物就站住了,观众刚看个开头,热依扎“撕婆婆”,婆婆让她别管药铺的事,她回了一句,我不是那种听天由命的女人,那气氛一下子就起来了。
热依扎以前的角色不少,《甄嬛传》的宁贵人,那股子拽劲儿就有了,《长安十二时辰》的檀棋,又灵又利索,《山海情》的李水花,苦得让人忘不了,飞天奖都拿了。
大家对她印象都挺深,就是那种你不关心她那些乱七八糟的事,光看剧就能记住的演员。
这次演褚韶华,开场就跟婆婆对着干,那气场不是上来就炸,情绪是一点点收紧,最后摔了盆子。
这可不是随便发脾气,是早就准备好的反击,要是换个长相温和的演员来,观众估计就觉得是委屈、任性。
热依扎这张脸,菱形的,五官往下走,眼角嘴角都带着冷,不说话的时候就看着不好惹,笑起来也不是讨好的那种,褚韶华这个角色,要美,要狠,还得让观众能理解她,热依扎一个人全撑起来了。
被土匪劫车那场戏,手在抖,人也紧张,一把枪抽出来,直接就顶着匪头,人质控制得稳稳的,指挥大家逃命,全程干脆利落,细节处理得特别真,观众看着就觉得她是在拼命,后面的“下毒宴”,打扮得风情万种。
男人要她做姨太太,她一边笑一边把珍珠粉撒酒里,男人倒下去,她就懒懒地靠在沙发上,看着那边的动静,白衣服红嘴唇,冷眼看着,那眼神明摆着就是“我不怕你死,就怕你死得不够快”。
那时候她不是在演,是把褚韶华这个人直接给拽出来了。
同剧的柴碧云,演康二妞,最开始是被卖掉的小可怜,后来靠长相嗓子成了上海的歌女,眼神戏特别多,懵懂、期待、麻木、伪装。
她把那种被命运压着的感觉演出来了,但她是靠脸、靠男人脱困的,褚韶华靠的是脑子和胆量,两条线,一个选了现实,一个选了反抗。
剧组也挺聪明,把两种女人放一起,不是每个人都能选择命运,但每个人都能有自己选择的权利。
长相到底重不重要,又回到最开始那个问题,女演员的脸有多关键。
答案肯定不是瓜子脸大眼睛那一套,重要的是角色能不能立住,热依扎这张脸,敢翻桌子,敢拿枪,敢下毒,观众就信。
柴碧云的气质也适合康二妞,柔里面带着硬,悲凉感和美感都在,所以说,长相不决定你能不能演戏,是决定你适合演什么样的戏。
热依扎这张脸,这个角色,这个时代背景,三样合在一起,她就是褚韶华本人。
往那一站,谁都信她能扛住命运,能改写自己的命。
《灼灼韶华》剧本好,拍得也好,要说谁撑起来的,还是热依扎那张脸,不讨好,不装弱,不迎合,她站在那里,所有人都相信这个女人能挺过去,这就是一个演员长相的力量。
来源:文史书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