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二天一早,鬼子发现枪和翻译不见了,就开始在镇上搜。松井气得暴跳如雷,他的左肩还没好,一动就疼,可他还是亲自带着十几个鬼子,把镇上的粮店砸了个稀巴烂。粮店里的米缸、面袋都被砸破了,粮食撒了一地,林掌柜想拦着,被鬼子推搡在地,额头磕在了门槛上,流了很多血。松井还
第二天一早,鬼子发现枪和翻译不见了,就开始在镇上搜。松井气得暴跳如雷,他的左肩还没好,一动就疼,可他还是亲自带着十几个鬼子,把镇上的粮店砸了个稀巴烂。粮店里的米缸、面袋都被砸破了,粮食撒了一地,林掌柜想拦着,被鬼子推搡在地,额头磕在了门槛上,流了很多血。松井还抓走了粮店掌柜的儿子,那孩子才十岁,叫小林子,平时总爱跟在狗蛋后面玩。松井把小林子绑在炮楼的柱子上,扬言要是找不到凶手,就把那孩子扔进炮楼旁的狼狗圈里。
炮楼旁的狼狗圈里有三只狼狗,是鬼子从县城带来的,长得又高又大,牙齿锋利,平时专门用来咬老百姓,已经有好几个人被它们咬伤了。小林子吓得直哭,喊着 “爹,救我”,声音都嘶哑了。
爷爷知道后,急得在铁匠铺里转了好几圈,鞋底都快把地上的铁屑磨平了。王掌柜说:“铁山哥,咱不能让老百姓替咱遭殃。小林子还是个孩子,要是被狼狗咬了,可就完了。要不,咱跟他们拼了?”
爷爷摇头,他知道,他们就十三个人,鬼子有枪有炮,硬拼不是办法,只会白白送死。他坐在案子上,手里拿着那把刻着 “保家卫国” 的砍刀,不停地摩挲着刀把,脑子里在想计策。
吴秀才突然说:“我有个主意。炮楼里的鬼子每天晚上都要喝清酒,松井尤其爱喝,每天晚上都要喝上几杯才睡觉。我听我在县城的亲戚说,县城里的鬼子最近缺酒,因为补给线被游击队炸了,松井总让下面的人去镇上的酒坊拿酒,每次都拿好几坛。咱不如在酒里做点文章,让他们喝了酒之后,没力气抓人,这样咱就能趁机把小林子救出来。”
镇上的酒坊是张老酒鬼开的,张老酒鬼五十多岁,头发乱糟糟的,总是醉醺醺的,可酿酒的手艺特别好。他酿的清酒,入口绵柔,后劲却大,镇上的男人都爱喝。张老酒鬼的侄子去年被鬼子抓去当劳工,在工地上被鬼子活活打死了,尸体都没运回来,张老酒鬼为此哭了好几天,还把家里的酒都拿出来,洒在了地上,说是给侄子送行。
爷爷找到张老酒鬼时,他正在酒坊里喝酒,面前摆着一个空酒坛。爷爷把事儿一说,张老酒鬼当即就把酒坛摔在了地上,碎片四溅。他红着眼睛说:“铁山,你放心,这酒我来弄!我给他们兑点‘好东西’,让他们喝了就再也醒不过来!咱不能让鬼子好过,不能让我侄子白死!”
张老酒鬼说的 “好东西” 是曼陀罗花的粉末。曼陀罗花在邙山上很多,开花时特别好看,可毒性很大,少量能让人昏迷,量大了还能致命。张老酒鬼以前用曼陀罗花给人治过病,知道它的药性。他从后院的墙角挖了很多曼陀罗花,放在太阳下晒干,然后用石臼捣成粉末,装在一个小布袋里。
第二天,鬼子果然来酒坊拿酒,来了两个兵,手里拿着枪,态度特别蛮横,让张老酒鬼赶紧把最好的酒拿出来。张老酒鬼故意装作害怕的样子,颤颤巍巍地从地窖里搬出几坛酒,那酒坛上还贴着 “窖藏三年” 的红纸。他一边搬酒,一边凑上去说:“太君,这酒是我窖藏了三年的,好喝得很,您慢走,慢走。” 趁鬼子不注意,他把曼陀罗花的粉末撒进了酒坛里,还用力晃了晃,让粉末溶解在酒里。
当天晚上,炮楼里就传来了鬼子的惨叫声。原来松井带着几个鬼子喝了那酒,没一会儿就觉得头晕眼花,浑身抽搐,倒在地上不省人事。其他鬼子慌了神,以为是酒里有毒,乱作一团,有的去喊医生,有的去拿水,根本没人顾得上看管小林子。
爷爷早就带着兄弟们躲在炮楼附近的民房里,听见炮楼里乱了起来,就知道计划成功了。他带着王掌柜、刘老三和钱二柱,悄悄摸进了炮楼旁边的粮仓 —— 鬼子抢来的粮食都存在那儿,粮仓的门是用木头做的,还上了锁。刘老三用木工凿把锁撬开,门 “吱呀” 一声开了。爷爷让王掌柜和钱二柱去救小林子,他和刘老三留在粮仓里,准备把粮食运出去。
王掌柜和钱二柱摸进炮楼,里面一片混乱,鬼子都围着松井,没人注意他们。他们找到小林子,小林子被绑在柱子上,已经哭累了,看见他们来了,眼睛一下子就亮了。钱二柱用刀把绳子割断,王掌柜抱起小林子,悄悄地从炮楼的后门溜了出去,把小林子送回了粮店。
爷爷和刘老三则叫上镇上的老百姓,老百姓早就恨透了鬼子,一听要去运粮食,都积极地赶来,有的拿着麻袋,有的拿着箩筐,还有的推着独轮车。他们连夜把粮仓里的粮食运了出去,分到了每家每户。张婶家分了两袋米,李大爷家分了一袋面,就连最穷的赵四家,都分了半袋玉米。老百姓拿到粮食,都激动得哭了,说 “睢河十三义” 是他们的救星。
等松井醒过来,已经是第二天早上了。他睁开眼,看见粮仓的门开着,里面的粮食都没了,气得把炮楼里的桌子都掀了,茶杯、碗碟碎了一地。他下令封了睢河镇的所有出口,挨家挨户地搜,凡是家里有铁器的,都要被带到炮楼前问话,他怀疑是有铁器的人跟他们作对。
狗蛋的娘藏了一把剪刀,那是她结婚时陪嫁的,平时用来缝衣服。鬼子搜查到她家时,把剪刀搜了出来,一个鬼子兵拿着剪刀,对着狗蛋的娘比划着,嘴里还叽里呱啦地喊着。松井走过来,把狗蛋的娘绑在土地庙的柱子上,让她说出 “睢河十三义” 的下落,说要是不说,就把她的手砍下来。
狗蛋的娘咬着牙,怎么也不肯说。她知道,“睢河十三义” 是在保护老百姓,要是她把他们供出来,鬼子肯定会杀了他们,到时候老百姓就没人保护了。松井恼羞成怒,抽出军刀,在她的胳膊上划了一道口子,血一下子就流了出来,染红了她的蓝布衫。狗蛋的娘疼得浑身发抖,可还是没说一句话。
就在这时,爷爷带着兄弟们从镇西的巷子冲了出来。李老栓赶着装了石子的马车,马车跑得飞快,“哒哒哒” 的马蹄声在巷子里回荡。他直接撞向鬼子的岗哨,岗哨里的鬼子还没反应过来,就被马车撞飞了,石子撒了一地,砸在鬼子的身上,疼得他们直叫。
王掌柜扔出几枚土炸弹,那是他用煤油、洋硝和碎铁片做的,威力虽然不大,可爆炸时能产生很多碎片。“轰隆” 几声,炸弹炸得鬼子东躲西藏,有的鬼子被碎片划伤了脸,有的被震得耳朵嗡嗡响。
刘老三和孙大头拿着木匠锤和泥瓦刀,专挑鬼子的膝盖打。刘老三的木匠锤砸在鬼子的膝盖上,“咔嚓” 一声,鬼子的膝盖就碎了,疼得他们跪在地上直求饶。孙大头的泥瓦刀也不含糊,一刀下去,就能在鬼子的胳膊上划个大口子。
吴秀才虽然胆小,却也攥着裁纸刀,朝一个鬼子的手背上划了一下。鬼子疼得叫了一声,手里的枪掉在了地上,吴秀才趁机捡起枪,虽然他不会用,可也能吓唬吓唬鬼子。
狗蛋跑得最快,他冲上去,对着绑着他娘的绳子,用短刀一下就割断了。他扶着他娘,躲到了墙后面,还不停地给她擦脸上的血。
爷爷直奔松井而去,手里的砍刀劈风斩浪。松井刚要举刀反抗,爷爷想起了老秦的死,想起了被鬼子害死的老百姓,心里的怒火一下子就上来了。他一脚踹在松井的肚子上,松井 “哎哟” 一声,倒在地上,手里的军刀也掉了。爷爷趁机用刀架在了他的脖子上,刀刃贴着他的皮肤,只要稍微一用力,就能把他的脖子割破。
“放了她!” 爷爷的声音像淬了冰,冷得让人发抖,“不然我现在就宰了你!”
周围的鬼子都不敢动了,他们看着松井被刀架着脖子,生怕爷爷真的杀了他。松井疼得直咧嘴,额头上的冷汗不停地往下滴,他知道爷爷说到做到,只能挥手让手下把狗蛋的娘放了。
爷爷趁机带着兄弟们往后退,退到巷子口时,他朝松井喊:“松井,你记着,睢河镇的地盘,不是你能撒野的地方!再敢欺负老百姓,我让你竖着进来,横着出去!” 说完,他带着兄弟们消失在了巷子里,只留下松井和一群狼狈的鬼子在原地发呆。
那天之后,“睢河十三义” 的名声在睢河镇传开了。越来越多的人想加入他们,有镇上的青年,有从县城逃过来的学生,还有从前在国民党军队里当过兵的老兵。镇上的青年王小虎,十八岁,长得高高壮壮的,会点武术,他说要跟着爷爷杀鬼子,保护家乡;从县城逃过来的学生李明,二十岁,戴着眼镜,会写文章,他说要帮吴秀才写传单,让更多人知道鬼子的暴行;老兵陈大叔,四十多岁,以前在军队里当过班长,会用枪,他说要教大家打枪,让大家更有战斗力。
爷爷把他们分成了几个小队,每个小队有十几个人,还选了小队长。白天,他们藏在镇上的地窖或废弃的民房里,地窖里很暗,可很安全,他们在里面睡觉、吃饭、训练。晚上,他们就出来活动 —— 有时候破坏鬼子的电话线,把电话线剪断,让鬼子没办法跟县城联系;有时候给老百姓送粮食,那些家里粮食不够的老百姓,他们都会偷偷送去一些;有时候还会摸进炮楼,给鬼子的枪里塞沙子,让鬼子的枪没办法开枪。
有一次,他们还破坏了鬼子的军火运输队。鬼子从县城往睢河镇运军火,用了三辆卡车,里面装着子弹、炮弹和炸药。爷爷得到消息后,带着陈大叔、王小虎和几个会用枪的兄弟,在鬼子的必经之路 —— 黑松林里设了埋伏。黑松林里的树很密,适合隐藏,地上还有很多坑,是以前猎人挖的陷阱。
他们在卡车经过的路上挖了一个大坑,坑里埋了几枚土炸弹,然后用树枝和干草把坑盖起来,看起来跟平时一样。陈大叔和王小虎拿着枪,躲在树上,准备等卡车过来时开枪。爷爷则带着其他人,躲在路边的草丛里,手里拿着砍刀和斧头。
那天下午,鬼子的卡车开了过来,车速很慢,因为路上有很多石头。第一辆卡车刚开到坑边,就掉了进去,“轰隆” 一声,土炸弹爆炸了,卡车的轮胎被炸爆了,车身也翻了过来,里面的军火撒了一地。后面的卡车见状,赶紧停下来,鬼子兵从车上跳下来,拿着枪四处张望。
陈大叔和王小虎从树上跳下来,开枪打中了几个鬼子兵。爷爷带着其他人冲上去,用砍刀和斧头跟鬼子拼杀。鬼子兵虽然有枪,可在黑松林里施展不开,很快就被他们打败了。他们把卡车里的军火搬了出来,藏在了附近的山洞里,留着以后跟鬼子战斗时用。
鬼子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他们不敢单独出来巡逻,每次出来都要带十几个人,还拿着枪,小心翼翼地走着。连炮楼里的灯都不敢开得太亮,晚上只开一盏小灯,生怕被 “睢河十三义” 发现。松井好几次向县城的鬼子求援,可县城里的鬼子正忙着应对游击队的袭击,根本抽不出人手来支援睢河镇,只能给松井回了封信,让他自己想办法。
来源:影视大哼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