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连续剧剧本《小花泪》笫二集(据同名小说改编)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13 08:14 1

摘要:【镜头缓缓推近,铅灰色云层压着姑射山山脊,雾气在山间游走。土路上的车辙积着水,倒映出灰蒙蒙的天】

场景一:姑射山乡间小路-凌晨

【镜头缓缓推近,铅灰色云层压着姑射山山脊,雾气在山间游走。土路上的车辙积着水,倒映出灰蒙蒙的天】

【王环宇(35岁,蓝布褂子,领口泛白的白衬衫)快步走在田埂上,裤脚沾着带露水的草叶。他胳膊肘蹭过齐腰的玉米,叶片上的水珠簌簌落在黄胶鞋上,洇出深色圆点】

王环宇(低头看了眼鞋面上的水迹,抬手抹了把额头的潮气,小声嘀咕):这雨要是再憋下去,河槽子怕是要扛不住。

【镜头切至玉米地尽头,大队部土坯房的轮廓在雾里若隐若现,烟囱没冒烟,只有一扇窗户透出微弱的光】

场景二:大队部土坯房内-凌晨

【煤油灯芯跳动,昏黄的光在潮湿的墙上晃出人影。七八个人围着裂缝的木桌,烟袋锅的火星明灭,桌上摊着张泛黄的防汛图】

村支书(50岁,满脸皱纹,手指粗糙,敲着防汛图上的“村小学”标记):县广播晌午头说得明明白白,特大暴雨!咱这河槽子多少年没清淤了?底下全是烂泥石头,小学那几间土坯房,墙皮早泡酥了,真要是塌了,二十多个娃咋办?

【众人沉默,有人猛抽了口烟,烟袋锅“滋滋”响。王环宇蹲在门槛上,手指抠着木头缝里的毛刺,忽然抬头】

王环宇(声音清亮,打破沉默):我看先把学生挪到大队部仓库,那儿地势高,房梁是前年新换的松木,结实。让家里有劳力的,今天就去搬桌椅、课本,能挪的都挪出来。

【话音刚落,窗外“咔嚓”一声,惨白的闪电瞬间照亮屋子,桌上的防汛图被照得清晰。紧接着“轰隆”一声雷,屋顶土渣簌簌掉在木桌上】

村民甲(慌忙起身关窗,冷风裹着雨点灌进来):这雨来得也太快了!

【镜头转向窗外,雨点瞬间密成白茫茫一片,院门口的老槐树很快被雨雾吞没】

场景三:村里低洼处-次日上午

【雨势不减,村道被冲得露出黄土,一脚下去陷半个脚脖子。王环宇蓝布褂子沾满泥水,袖口硬邦邦的,眼睛布满血丝,却依旧扯着嗓子喊】

王环宇(砸着一户土窑的门):张大爷!快收拾东西,往高处窑洞挪!水快漫过来了!

【土窑门打开,张大爷(70岁,拄着拐杖)颤巍巍地出来,王环宇伸手扶他,又转身帮着搬行李】

【镜头跟随王环宇走到自家土窑外,雨幕里能看见李氏(30岁,围着围裙)抱着小花(1岁,攥着半块玉米饼)在灶台边。灶膛火光忽明,母女俩的影子投在墙上】

李氏(推开窑门,声音被雨声盖得发虚):环宇,进来喝口热水!

【王环宇摆了摆手,喉咙动了动,往前走两步又回头】

王环宇(大声叮嘱):把水缸灌满,柴火备足,别出门!

【他抹了把脸上的雨水,转身扎进雨幕,蓝布褂子的背影很快消失在白茫茫里。小花趴在李氏肩头,乌溜溜的眼睛盯着雨里的影子,小手动了动】

场景四:村小学门口-下午

【洪水漫过石桥栏杆,浑浊的浪头“啪啪”拍着学校土坯墙,墙皮被泡得往下掉渣。教室里传来孩子的哭声】

【王环宇“哐当”推开教室门,雨水顺着头发滴在胸前,洇出深色痕迹。女老师(20岁,抱着个六岁孩子,眼眶通红)看见他,眼泪一下子掉下来】

女老师(声音带哭腔):环宇哥,水快漫进来了,孩子们吓得不敢动!

王环宇(扫视一圈,大声喊):都别慌!跟我走,往大队部转移!

【狗剩(20岁,个子高壮,搓着手跺脚)跑过来,脱了褂子扔在窗台】

狗剩(急得直喊):环宇哥,咋弄?我听你的!

王环宇(弯腰背起梳羊角辫的丫蛋儿,丫蛋儿吓得揪紧他衣领):你背三个小的,我背两个,大孩子手拉手跟着!踩着墙根走,别靠近水边!

【镜头切换,洪水漫到膝盖,王环宇背着丫蛋儿,左手拉着瘦男孩,右手扶墙根,每走一步都要从泥里拔腿。狗剩背着睡着的娃,牵着扎冲天辫的姑娘,嘴里不停哄着】

狗剩(声音发颤却故作镇定):别怕啊,叔背着你,摔不了……

【走到拐弯处,“哗啦”一声,路边土墙被洪水泡塌,泥浆混着石块砸进水里,浪头瞬间高过头顶】

王环宇(大喊):快躲开!

【他猛地把身边两个孩子往土坡上推,自己却被浪头卷住,脚下一滑栽进洪流】

王环宇(被水卷着,最后喊出一声):狗剩!看好孩子!

【狗剩眼睁睁看着王环宇被冲走,眼睛红得像兔子,把背上的娃往土坡上一放就想跳河,被几个大孩子死死拉住】

孩子(哭着拽住狗剩胳膊):狗剩叔!别去!水太猛了!

【狗剩跺着脚大哭,哭声混在雨声里,却只能看着洪水滚滚向前,连个影子都抓不住】

场景五:河槽沿岸-第四天清晨

【雨停了,天空发白,姑射山轮廓清晰。河槽里洪水慢慢退去,冲断的树干、倒塌的草垛、陷在泥里的农具散落着】

【全村人沿着河槽找,男人们扛着长杆在水里探,女人们提着篮子喊】

村民乙(杆头碰到硬东西,急忙喊):这儿有东西!快过来!

【镜头转向石桥,李氏抱着小花站在上面,石桥栏杆垮了半截。她盯着河面,嘴唇抿得发白,小花攥着她的衣襟,小脑袋靠在她胸口】

李氏(声音轻得像气音):环宇……你要是在,就应一声啊……

【下游回水湾,老张头(65岁,撑着小船)看见水里的身影,急忙划过去】

老张头(大声喊):这儿有人!快过来帮忙!

【几个男人跑过去,把王环宇和狗剩抬上岸,两人胳膊腿缠在一起,王环宇手里还攥着半截蓝布书包带】

场景六:村口老梨树下-傍晚

【村民抬着门板做的担架过来,李氏抱着小花站在梨树下。她看见担架上的人,眼泪“噼里啪啦”掉在衣襟上,却一声没哭】

小花(伸出小手想擦李氏的眼泪):娘……

【李氏把小花紧紧抱在怀里,勒得小花皱了皱眉,却没吭声。担架从身边过的时候,李氏的目光一直盯着王环宇的手,那半截书包带在风里晃了晃】

场景七:大队部院子-次日上午

【院子里搭着木板台,上面挂着王环宇和狗剩的黑白照片。王环宇穿着白衬衫,笑得憨厚;狗剩穿着发白的褂子,露着小虎牙。全村人站在院子里,安安静静的】

村支书(捏着皱巴巴的纸,清了清嗓子):王环宇同志……是咱村的好村长,是党的好党员……他用命保住了咱村的娃……

【他说到这儿哽咽了,用袖子抹脸,肩膀一抽一抽的。台下开始有人掉眼泪】

张大爷(蹲在地上,烟袋锅敲着地面,眼泪顺着皱纹淌):环宇这娃,心善啊……

二婶子(用蓝布帕子捂着脸,浑身发抖):那么好的人,咋就走了呢……

【被救的孩子站在最前面,丫蛋儿低着头,小手绞着衣角,忽然小声哭出来】

丫蛋儿(抽噎着):王大爷……我还没跟你说谢谢呢……

【李氏抱着小花站在人群后面,眼神定定地看着台上的照片。小花伸出小手,轻轻摸了摸她的脸,嘴里“咿咿呀呀”的】

李氏(低下头,把脸埋进小花头发里,发出压抑的呜咽):环宇……我会把小花带大的……

场景八:黄土坡墓地-三日后

【天放晴了,太阳晒得黄土发亮。村民们轮流抬着棺材,脚步沉重,每走一步都要歇口气。李氏抱着小花跟在后面,蓝布褂子下摆沾着泥点】

【小花好奇地看着周围,小手指着天上的白云,嘴里“啊啊”叫着。李氏抬头看了眼白云,又低头看着小花,眼神软下来】

【棺材放进土坑,村民们开始填土。李氏站在边上,看着黄土一点点盖住棺材,手指紧紧攥着衣角,指甲掐进肉里】

场景九:王家土窑内-数月后(秋天)

【煤油灯亮着,李氏坐在炕边搓玉米,影子投在墙上,拉得很长。小花趴在炕上,抱着个破布娃娃——娃娃眼睛是黑扣子,歪歪扭扭的,是王环宇生前缝的】

小花(自己玩手指头,嘴里“呜呜”发声):爹……

【李氏听见,手里的动作顿了顿,抬头看着小花,眼圈红了,却很快低下头继续搓玉米】

【次日傍晚,李氏从地里回来,累得直不起腰,刚进门就看见小花趴在炕沿上,手里拿着王环宇的烟袋锅——铜锅发亮,枣木烟杆油光锃亮】

小花(看见李氏,举着烟袋锅,奶声奶气):爹……

【李氏脚步僵住,眼泪“唰”地掉下来,走过去把小花搂在怀里】

李氏(下巴抵着小花头发,声音发抖):小花,娘在呢……娘在呢……

【窗外天色暗下来,老梨树的影子投在地上,一动不动。李氏抱着小花坐在炕边,直到煤油灯芯烧得快没了,才把小花放在炕上,盖好被子】

场景十:玉米地田埂-秋日夕阳

【金黄的玉米穗压弯杆子,李氏用粗布把小花绑在背上,手里挎着半筐玉米,一步步往家走。夕阳把母女俩的影子拉得很长,投在玉米地里】

小花(趴在李氏背上,小手指着远处的鸟):娘,飞……

【李氏抬头看了眼飞鸟,嘴角露出一点笑意,脚步没停】

李氏(轻声说):那是鸟,往山那边飞呢。小花以后长大了,也能像鸟一样,飞得高高的。

【晚风带着庄稼的清香,吹起小花额前的碎发。李氏背着小花,挎着玉米,身影渐渐消失在田埂尽头,夕阳的光洒在她们身后,温暖而明亮】

来源:旅行家阿弗丽尔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