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赴山海》中,胡可与成毅首度搭档,却并非“恋人”或“对手”,而是饰演一对被时空拆散、又因穿越重逢的母子。戏里戏外,两条“母子线”交错,意外碰撞出今年荧屏最柔软的火花。
《赴山海》中,胡可与成毅首度搭档,却并非“恋人”或“对手”,而是饰演一对被时空拆散、又因穿越重逢的母子。戏里戏外,两条“母子线”交错,意外碰撞出今年荧屏最柔软的火花。
剧中,成毅饰演的萧秋水本为现代社畜“肖明明”,意外坠入自己笔下的武侠世界,成为快意恩仇的大侠;而胡可饰演的孙慧珊,是他在现实里早逝的母亲,也在小说里以“古代娘亲”的身份再度出现。一个早已失去,一个突然重逢,编剧用“书中书”让母子二人跨越生死对坐凉亭:萧秋水哽咽一句“娘,我还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了”,孙慧珊抬手轻敲他额头“咒你娘啊”,短短十秒,弹幕刷屏“哭到停不下来”。
更妙的是“次元壁”外的血缘联动——胡可现实生活中的大儿子安吉,被导演拉来出演童年萧秋水。镜头先给安吉肉嘟嘟的侧脸,再切到胡可宠溺的眼神,下一秒直接叠化成年的成毅,观众在毫无防备中完成“时光转场”:原来侠客也曾是胖娃,原来妈妈眼里的孩子永远长不大。不少观众笑称:“这哪是剪辑,是魔法吧?一秒把人看哭又看笑。”
为了演好这位“跨时空母亲”,胡可刻意放缓语速,把江湖人的利落藏在温柔里:儿子受罚,她先大声护短,再趁人不备塞给他一块糖;听闻儿子要远行,她背过身去偷偷抹泪,回头又是一句“去吧,别丢娘的脸”。成毅则把对母亲的思念拆成三层:现代“肖明明”的愧疚,古代“萧秋水”的依恋,以及大侠“李沉舟”对亲情的睥睨与渴望。一场夜雨对手戏,他跪在庭院青石板上,半是雨水半是泪水,胡可撑伞而来,伞面倾斜向他,自己湿透半边肩——镜头扫过,两人没有拥抱,却让观众体会到“母爱就是伞,永远朝你倾斜”。
戏外,首次合作的两人迅速找到“母子感”。胡可透露,自己把安吉在学校写的作文带给成毅,“让他看看小男孩的字里行间怎么提妈妈”;成毅则把与母亲的真实合照存在手机里,拍摄间隙翻给胡可,“让她知道我撒娇时什么样”。道具组回忆,杀青那天,成毅突然喊了一声“妈”,胡可回头,他把一束最普通的康乃馨塞进她怀里,“我当时眼泪就下来,仿佛真的送儿子出征。”
从《如懿传》里隐忍的纯贵妃,到《长风渡》中坚韧的江柔,胡可近年成了“妈妈专业户”,却拒绝模式化:“母亲不是背景板,她们也有刀马旦的梦。”此次孙慧珊既有市井烟火,也有江湖侠气,她特意设计“棍法教子”的桥段——先问“穿没穿护具”,再小声叮嘱“打一下就跑”,把中国式母亲的“护短”演得既霸气又逗趣,社交平台点赞破百万。
而成毅在《赴山海》里一人三角,最费神的便是平衡“儿子”与“大侠”的身份切换。“肖明明”面对母亲遗像时的自责,“萧秋水”与孙慧珊重逢时的哭腔,以及“李沉舟”对母亲概念近乎偏执的守护,他让三种情绪自然衔接,被剧评人赞为“用眼神完成人物年轮”。尤其得知母亲再次“离去”的崩溃长镜头,他先笑后泪再到笑,把“拥有—失去—怀念”压缩在30秒,播出当晚便冲上热搜:“成毅哭戏破碎感”。
剧中,孙慧珊对萧秋水说:“山海上路,记得把娘放在心里,风大雨大,就回头望望。”一句话,也是整部剧的情感锚点——无论江湖多辽阔,家都是最柔软的坐标。胡可与成毅用克制而深情的表演告诉观众:母子一场,是彼此奔赴的山海;只要心里装着对方,山高水远,终会重逢。戏外,这份“母子缘”也在延续:杀青后,胡可邀请成毅去家里包饺子,安吉小鱼儿围着“哥哥”要签名;成毅把孙慧珊的戏服围巾带走,说“冬天拍戏围着,就像妈妈给围的”。观众感慨:“原来最好的演技,是把角色情延伸进生活。”
当荧屏里的刀光剑影散去,留在人心里的,仍是那双为你撑伞的手。《赴山海》让胡可与成毅在虚构时空里完成了一次“母子相认”,也让看剧的我们记起:无论多大,飞多远,叫一声“娘”,总有人回头应你。这份跨越次元与年龄的温暖,正是好剧最珍贵的余味。
来源:天天开心追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