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为是《莲花楼》原班人马(导演、编剧、主演),又是因为依稀还记得温瑞安那本《神州奇侠》的一些零星的情节,我第一时间就打开来看了。
原创 肉叔 肉叔电影
2025年09月12日 22:14广东
《赴山海》播了。
因为是《莲花楼》原班人马(导演、编剧、主演),又是因为依稀还记得温瑞安那本《神州奇侠》的一些零星的情节,我第一时间就打开来看了。
然而6集看完,大失所望。
我承认这部剧集的热度很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又让武侠这个词回到了大众视野中。
但如果国产武侠真的这么拍。
恐怕,就真的没救了。
01
首先需要承认的一点是,国产武侠确实需要一种新鲜的讲述方法了。
我们不能在金庸一个人身上薅羊毛。
但如果你把目光放在其他武侠大家的身上,比如古龙、梁羽生、温瑞安、卧龙生……又会觉得,照着原著来拍,确实不是个容易操作的事。
他们或者很难拍出原著的那种“写意”。
或者太“旧”了。
在我的印象中,《神州奇侠》就是一本很“旧”的小说,它虽然创作的年代不远,大约是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但它在讲故事方面,却有着“迎合”那个年代读者的特质——
闯关式的武打场面让人应接不暇。
故事本身却没有过多雕琢。
可是,为什么它又会成为一代经典?
因为萧秋水这个人。
于我而言,这是一个在温瑞安的宇宙里,人格魅力不属于“铁手”“无情”之类经典形象的人物,它从故事一开始便意气风发,要为整个世界主持正义,但遇到了一次次背叛,遇到了家族覆灭的悲剧后,他也逐渐认清了这个世界。
他不再狂傲自大。
最终,成长为一位心怀悲悯,复杂而深沉的江湖领袖。
你可以看出,温瑞安在写这个故事时的心态转变。
甚至如果你了解过他现实中,因为遭遇背叛而锒铛入狱的经历,更能看到他在这个角色身上所倾注的情感,看到真实而丰满的血肉。
这才是《神州奇侠》最吸引人的地方。
所以说,如果你只是按照原著的叙述方式来拍这个故事的话,很可能给观众带来的感受,就是很“旧”,仿佛从头到尾就是打打打。
你需要进度过半时,才能真正体会到主角萧秋水的魅力。
显然,对于一部剧来说,这不现实。
改编在所难免。
02
当我听到《赴山海》是以“穿书”的方式来改编《神州奇侠》时,其实还是很期待的。
我并不觉得这是对原著的糟蹋。
反而,容易扬长避短。
原著故事其实没那么复杂,就拿第一本《剑气长江》来说,它的开场甚至有点像《笑傲江湖》里开场的林家灭门惨案,说是浣花剑派三少爷萧秋水仗义行侠,杀了权力帮的“地魔”傅天义,结果权力帮杀上门来,表面上是为傅天义寻仇,实则目标是寄居在萧家的岳飞之母,以及她手里的“天下英雄令”。
最终导致了浣花剑派的灭门。
原著维基百科简介
原书看点基本上就在连绵不绝的动作设计,以及攻防策略上。
而如果是“穿书”呢?
则是一方面可以按照原著那样推进剧情,一方面增加这个故事的复杂程度的。
比如说,一个普通人穿越到武侠小说里会怎么办?
因为他已然知道故事走向,所以摆在他面前的便会有三条路——
一是照着故事走,经历各种九死一生。
二是靠自己的“未卜先知”开挂,相当于拿了本攻略做游戏。
三是魔改剧情。
显然,故事里的肖明明穿越到小说里的萧秋水身上时,并不想老老实实地推进剧情。
他只是一个普通人,很难在这个世界活到大结局。
于是他所想的,就是凭借自己的“攻略”,改变这个故事的走向,把hard模式调成easy模式,甚至开启爽文模式。
结果呢?
因为他需要经历萧秋水所经历的一切,因为他与故事里真实的角色长时间的真实相处。
逐渐,目标也就从“苟到大结局”,变成了“保护身边人”。
这样的转变,也是我认为“穿书”这个方式在改编中可以成立的原因——
因为主角的心态与原著角色是有着很大一部分重叠的。
这符合原著的走向。
最终都是在说一个少年的成长,说其历尽千帆后,依然会孤独前行的人物转变。
于是哪怕剧集将穿越系统设计得像猪猪侠。
于是哪怕剧集场景搭成了古偶风。
我还是看完了6集。
03
但是啊,我没想到的是,这部剧拉垮的地方,要远超我的想象。
它把一手好牌打成了十三不搭。
最直接的表现是,因为这个剧本的潦草,导致了原著粉和路人双方面的不满。
要知道,穿书不代表可以胡拍。
它一方面是要在骨子里符合原著——
毕竟剧集所设定的现代主角是读过原著的,所以即便可以不到精度的程度,至少也得通读原著,对角色与故事走向了然于胸,否则,就没有“穿越这本书”的价值了。
另一方面则要有当下性的改动——
毕竟原著是几十年前的作品,现代主角因为接受过当下的教育,必然不会和原著小说里的思想一模一样,他需要有一定的反抗与思想碰撞。
于是这样的改编,其实是要本着超越原著的决心进行的。
可是《赴山海》呢?
在这两个方面都做得很差。
首先,对于原著党来说,不合理的改编太多——
比如故事的重场戏,灭门。
但凡任何一个看过小说的读者都会知道,权力帮围攻浣花剑派的直接原因就是岳老夫人(剧中改成吴老夫人)藏在萧家,哪怕你是浮光掠影一目十行,也不会不知道这个信息,因为原著花了很大的篇幅来写岳飞,写为什么要抓岳老夫人。
可剧中的主角,却仿佛对此一无所知。
居然是通过试探才知道。
试问,作为一个读过小说的人,你知道故事里的配角是以什么样的方式被偷袭,知道最初进攻浣花剑派的三个人的名字(说实话我完全想不起来),反而不知道这个故事最核心的冲突是什么?
这很难让人相信。
再加上改编版把原著那些精彩的动作戏(有金庸式的招式描写也有古龙式的心理描述)变成了乱哄哄的大乱斗,原著党满意才怪。
而其次呢,路人同样不会满意——
就拿主角想当掌门的戏来说。
从理性上,我们的确能理解主角想当掌门的原因,他想要改变这个故事嘛,属于“系统”的硬设定。
但呈现的结果,却是让人觉得主角没有头脑。
为什么?
因为剧集的开场已经说了,此时的萧秋水功力并不高,在他家里也只排名第五,他完全打不过接任掌门的哥哥。
当就在家族危亡之际,他来捣乱?
且不说这样的行为会造成剑派本身人员的不齐心(大敌当前),就说即便你挑战了,又怎么赢呢?靠作弊把该当掌门的人拉下马吗?那样的话,谁又会认可呢?
人物逻辑性完全没有。
于是,当剧集进行到主角真的挑战自己的哥哥,开始各种作弊的时候,作为普通观众,看到的便只是一个让人生厌的角色,一个胡搅蛮缠的人。
而当你对主角产生这样的印象。
那么穿越这件事本身带来的“感同身受”也就消失了。
04
所以说,于我而言,“穿书”这件事本身并不能算是这部剧的最大槽点。
它的问题出在编剧。
是编剧的不用心,把一个本可以成功的项目,变成了一团浆糊。
别说我要求高。
事实上你改编一部作品,要在原著的基础上动刀子,其前提,就必然是要有吃透原著的准备,以及超越原著的决心,否则,还是知难而退的好。
退一步说,即便我们不要求你改的多高明,至少也得不离谱,不降智。
而《赴山海》则处处透着“脑袋一拍”的儿戏感。
简单一个例子,调酒。
剧集是说,萧秋水为了救人,于是找人求解药,而这个人呢,需要对方拿珍奇异宝换自己的“解药”,此时,这个人的对面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唐方的稀世名酒,一个是萧秋水。
萧秋水能有什么奇珍异宝?
他选择“调酒”。
没错,就像酒吧里的调酒师一样,作为一个穿越到武侠小说里的人,主角居然能买到一切调酒的器皿和材料(连冰块都能买到),而且还严格记得调酒的步骤,并能通过娴熟的手法,按照比例,调出各种绝佳的酒来……
我就问,故事的设定,这个主角是调酒师吗?
如果不是,这不会让观众疑惑吗?
当然,我知道编剧的目的是为了让主角用上现代的“外挂”。
可你看同类题材《庆余年》是怎么做的?
它让主角背诗。
而且大多是那些很多人都耳熟能详的诗。
这至少合乎一个普通人的逻辑吧。
而这样不合逻辑的改编在剧集里比比皆是——
比如一开场主角在家里找“忘情天书”。
拜托,这个角色在设定中需要搞得这么糊涂吗,看完整本小说还觉得“忘情天书”是本书?
比如主角找到了自己设定的“福袋”角色——
你自己写的角色都能认错?不说你对他学识、性格之类的设定了,接连几次碰钉子,连怀疑一下都不会?
而这样的问题接连不断。
以至于看完6集后,我都怀疑这样的剧本到底是怎么通过的?
就没正常人看过吗?
当然,我也不是说,这个锅就得完全扣在编剧一个人身上。
毕竟它也有猪猪侠式的特效。
也有古偶风的造型。
以及还有着很多时候,导演在表演把控上的没有标准。
他们合力“成就”了这样的剧集。
所以最终怪谁呢?
我不知道。
或许对于具体的一部剧来说,我其实很难责怪某个具体的人,我并不知晓它的操作过程有什么样的内幕或遭遇,也许这其中有些不得已的地方,也未可知。
大不了,不好看就不追了。
可是啊。
在武侠剧逐渐式微的当下,一部号称武侠的热门剧集却拍成这个样子,还是会让我有些唏嘘。
毕竟《莲花楼》曾经给我带来过不少惊喜。
毕竟我真的幻想过——
来源:安徽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