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演恶婆婆,把迟蓬、李勤勤和张凯丽放在一起,差距一目了然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12 18:56 2

摘要:现在市面上的所有热播剧,不管是现代、古代还是年代剧,几乎所有的女主人公都有一个面貌丑陋、做事恶毒的婆婆。

现在市面上的所有热播剧,不管是现代、古代还是年代剧,几乎所有的女主人公都有一个面貌丑陋、做事恶毒的婆婆。

就比如正在热播的《韶华灼灼》,女主褚韶华大婚的那天,看见李勤勤咱们就知道褚韶华进门后绝对没有好日子过。

之前的爆剧《小巷人家》,黄玲的婆婆庄母,那种连吃带拿还重男轻女的思想真是让人恨得牙痒痒。

再往前看看,曾经占据大家心中恶婆婆形象第一名的张凯丽,她也在很多现代电视剧中把胡搅蛮缠这个形象深入人心。

把她们三个在“恶婆婆”角色上有所成就的演员放在一起,我只能想到一个词,那就是高下立判!

最近央视八套正热播着年代剧《灼灼韶华》,这部电视剧作为《生万物》后的又一部年代剧作品,可以说平台给予了很大期望,制作组也希望能达到生万物那样的高度。

可惜现在看来,这种期待只能落空了。

《灼灼韶华》里面的面熟演员不少,但是一出场最引人瞩目的还得是“婆婆专业户”李勤勤。

这位演员年轻时长相美艳,还带着异域风情,可是年纪大了之后颧骨突出还有一鹰钩鼻,怎么看怎么觉得刻薄。

正因如此,她在一众高龄女演员中脱颖而出,开拓出了独属于自己的“恶婆婆”戏路。

前些年的时候,每一个她演过的恶婆婆都让人看了牙痒痒,觉得男主怎么会有这么脑子不灵清的妈。

最近几年更过分了,仗着自己演过的恶婆婆多,这位连演技都没有,硬生生凭着“本能”在演恶婆婆。

这次的《灼灼韶华》就是,女主褚韶华什么都没做,她先给人家使绊子、扔黑锅,脏活累活都交给她。

从女主刚嫁进来的时候,她一个当家主母在家里操办大儿子的婚事,没有一点稳重的样子,摇头晃脑的戴着副眼镜出现了。

走路一点仪态没有,一瘸一拐的说是腿伤,可是偷拿家里糖罐子的时候跑的很快。

好歹是当地镇子上有头有脸的药商,其他人坐一张桌子上吃饭都很正常,只有李勤勤演的陈母是挤眉弄眼。

设计栽赃女主时候的表情浮于表面,被女主识破反将一军的时候更是浮夸,一惊一乍的样子完全不像个婆婆。

这哪里是大户人家的太太,分明就是个没素质没文化的。

和这位比起来,后面两位的演技那都可以说是细雨般润物细无声了。

迟蓬就不用说了吧,迟蓬老师的演技早就已经被证明了,43年默默无闻的表演也在《生万物》被大家终于看见!

在爆火之前,迟蓬老师在《小巷人家》中饰演了女主黄玲的婆婆——庄母。

这个人让当时看剧的我真是恨得牙痒痒,她和庄父是庄家不幸的源头,就因为她对庄超英一直以来的压榨,让庄超英变成了一个愚孝的人。

她一出场就是赶孙女筱婷进厨房做饭,让儿媳妇下桌站着吃饭,一大家子张罗的饭菜,只有她儿子和孙子能坐着吃。

黄玲和庄超英带着他们老两口出来吃饭的时候,刻意让黄玲别点自己的份,然后又说筱婷女孩子不用吃那么多,自己从她碗里分一些就好了。

迟蓬演庄母的时候的特别好,好就好在她不是为了刁难而刁难,她饰演的人物是有行为逻辑的。

为什么庄母要对黄玲他们这么差?因为在她重男轻女的思想里,家里的资源不多,就应该紧着男人们先吃先用。

为什么同样是儿子,庄超英的孩子就被冷落,庄超英就得花钱补贴弟弟庄赶美,甚至免费给他的子女补课、独自照顾父母,还要把家里为数不多的口粮分出去。

因为在庄母眼里,庄超英有能力、是哥哥,就应该多多照顾弟弟妹妹,也应该给自己养老。

长久以来对庄超英的压榨,让庄超英自己都已经逆来顺受,他们也习惯了把养孩子这个责任甩给庄超英,只要夸两句孝顺就行。

这些人物背后的行为逻辑表达清楚,演员表演的人物才能立得住。

迟蓬的厉害之处就在于真实,不炫技、不浮夸,用最接地气、最稳妥的方式让角色活灵活现,哪怕是个恶婆婆,也只会觉得这婆婆真是愚昧!

而张凯丽就不一样了,这位真的是老天赏婆婆做。

年轻的时候张凯丽的第一步室内剧《渴望》让她火遍大江南北,局里面的刘慧芳淳朴善良,被称为“国民好媳妇”。

后面戏路变窄,再加上结婚生子张凯丽不得不暂时退出演艺圈,等再回到演员身份的时候,能够接受她的角色居然就只剩下了婆婆和妈妈。

作为演员,张凯丽还是比较有敬业精神的,他会根据不同的角色设定不同的状态,干部是有威严的、好婆婆是慈祥的、坏婆婆是眯着眼看人的。

她的演技比起迟蓬的润物细无声,更像是一个比较会贴标签的演员,根据不同的角色贴上不同的标签,这样来饰演。

在张凯丽和迟蓬的演艺生涯中,哪怕是受到公认是“婆婆专业户”的张凯丽,在同时期也有其他深入人心的角色。

张凯丽有《人民的名义》中金句频出的吴老师,迟蓬有《生万物》里温柔贴心的大脚妈。

反观李勤勤,除了恶婆婆角色居然想不出什么有代表性的作品,对于演员来说何尝不是一种事业上的局限呢。

您对于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呢?欢迎您在评论区给出意见。

本文信源:灼灼韶华

来源:夏沫言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