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慈祥的眼神背后,是看透一切的智慧。满头白发的太皇太后,用最温和的方式,守护着心中最爱的“小殊”。
文/鼎客儿
慈祥的眼神背后,是看透一切的智慧。满头白发的太皇太后,用最温和的方式,守护着心中最爱的“小殊”。在《琅琊榜》开篇不久,有一幕让无数观众泪目的场景:
面目全非的梅长苏随众人入宫觐见太皇太后。这位常被众人认为“老糊涂”的老人,却一眼认出梅长苏就是林殊,亲切地叫他“小殊”,还记得他与霓凰郡主的婚约。
这背后藏着怎样的深意?
至亲之爱:超越容貌的 recognition
太皇太后是林殊的太奶奶,从小看着林殊长大,对他疼爱有加。剧中甚至提到,林殊小时候闯祸怕父亲责罚,总是太皇太后出来护着他。
人与人的识别,不仅仅依赖于视觉。太皇太后年岁已大,人也很糊涂,两天前见到的人转眼就忘了。但当梅长苏出现在她面前时,她透过已经完全改变的容貌,看到了那个她从小疼爱的孩子。
即便音容改变,皮相能变,骨相却不会更改。人能够改变容貌,却不能够改变曾经的气息。太皇太后对林殊的熟悉已经深入骨髓,这种识别不需要理性的思考,而是一种直觉和感受。
至净之心:看透本质的智慧
在《琅琊榜》那一幕经典的认亲场景中,一屋子人精儿——言皇后、越贵妃、言豫津、萧景睿等都没有认出梅长苏的真实身份,只有被认为“糊涂”的太皇太后认出来了。
这是因为太皇太后已经超越了对外表象的执念。她人老了,视力、听力大不如前,但嗅觉、触觉,甚至第六感,未必比年轻人弱。她识别一个人,不再依赖于外貌特征,而是通过更本质的气息和感觉。
心灵的纯净让她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真相。那些被权力和利益蒙蔽双眼的人,反而失去了认清真相的能力。太皇太后的心中充满了爱,这让她能够感受到梅长苏身上残留的林殊气息。
至深之情:血浓于水的亲情
太皇太后对林殊的疼爱是非同一般的。林殊曾经不仅是太皇太后的重外孙,还是她心中最明亮的孩子。太皇太后与林殊的亲情纽带超越了时间和外貌的改变。
剧中,当太皇太后去世时,梅长苏说这个世间唯一剩下疼爱自己的亲人也离开了。可见在林殊心中,太皇太后始终是最疼爱他的长辈之一。
甚至在赤焰案发生后,太皇太后还多次为林家求情,最终梁帝同意免除林殊死刑,可惜谢玉为了权力,一把火永绝后患。
太皇太后无法承受自己备受疼爱的小殊已经死掉的噩耗,随着年岁变老,她的记忆变得模糊,这也许是一种自我保护。
婚约的记忆:深藏心底的关爱
太皇太后不仅认出了梅长苏就是林殊,还清楚地记得他与霓凰郡主的婚约。她拉起梅长苏的手,又拉起霓凰的手,问他们俩什么时候成亲。
这份婚约原本就是太皇太后亲自定下的。她深知霓凰与林殊之间的感情,为了避免皇帝为了巩固江山将两人分散,她亲自赐婚。
在太皇太后心中,小殊健康长大,将要与霓凰成婚,每个人都幸福美满。她记忆中的世界仍然停留在悲剧发生之前的美好时光。
真相大白:编剧的深刻寓意
太皇太后认出梅长苏的剧情设置,不仅仅是一个温情的桥段,更是有着深刻的寓意。
它表达了一个长辈对孩子深深的思念之情,也给人物是人非之感。同时它也暗示,真正重要的东西,眼睛是看不见的,只有用心才能看清。
在《琅琊榜》这个充满权谋和算计的故事中,太皇太后代表了一种超越政治和权力的纯粹情感。她不在乎江山社稷,不在乎权力斗争,只在乎她爱的孩子们是否幸福。
鼎客thinker结语:爱是最深的 recognition
当《琅琊榜》中众多角色通过各种线索和推理才发现梅长苏的真实身份时,太皇太后却直接越过了所有推理过程,一眼就认出了她的小殊。
这告诉我们,真正的 recognition 不需要复杂的逻辑推理,它源于心底最深处的情感与连接。即便容貌全非、声音已变,爱的人依然能在人海中认出那个重要的存在。
太皇太后看似糊涂,心里却比谁都明白;她看似记性差,却记住了最重要的东西;她看似不懂朝堂权谋,却懂得人生中最宝贵的真理——爱永远是最重要的。
这也正是《琅琊榜》这部作品最打动人心的地方:在权谋和斗争的背景下,真正闪耀的永远是人性中的真情与善意。
“recognition”之释义
在分析《琅琊榜》太皇太后情节的上下文中,“recognition”这个词包含了非常深刻的双重含义,远不止简单的“认出”。
它主要有两层意思:
1. 字面意思:识别、认出
这是最直接的意思,指通过感官(尤其是视觉)辨别出某个人或物。
例子:你认出一个很久没见的老朋友;人脸识别解锁手机。
在文中的体现:太皇太后在视觉上察觉到了梅长苏和她记忆中的林殊之间有某种联系,尽管他的容貌已大变。
2. 深层含义:认可、承认、赏识
这是更核心、更情感化的含义。指在心理上、情感上接受并确认某人的真实身份、地位、价值或成就。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认同”。
例子:他的贡献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recognition);我认可(recognize)你是这个领域的专家。
在文中的体现:这是最打动人心的一点。太皇太后不仅仅是用眼睛“认出”了他,更是用心“认可”了他就是林殊。她没有怀疑、没有质问、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因为容貌改变而否定他的身份。她毫不犹豫地、完全地接受并确认了“梅长苏就是林殊”这个事实,并给予了他林殊曾经拥有的一切情感(如称呼“小殊”,提及婚约)。
总结在文中的具体应用:
所以,当文章中说“recognition 不需要复杂的逻辑推理”时,这里的“recognition”指的是:
不是基于证据的理性判断(像靖王通过玉佩推断)。
也不是基于细节的怀疑(像静妃通过书籍推断)。
而是一种超越了外表和逻辑的、源自于深厚爱与情感的“认同”。太皇太后的“recognition”是:
直觉的:源于血缘和长期陪伴的直觉。
情感的:充满了一个长辈对孙辈毫无保留的爱。
彻底的:她不仅认出了他,更立刻恢复了他作为“小殊”的一切身份和关系(比如记得婚约)。
因此,在这个语境下,将“recognition”理解为 “基于深情的认同” 最为贴切。这也正是这一幕如此感人、并被视为全剧最动人片段之一的原因——它展现了爱的最高境界:我永远认得你,不是凭你的样子,而是凭我爱你的那颗心。
本文为《琅琊榜》同人衍生作品,人物设定取自原著,故事情节为原创。
提醒:凡对本文标题、图片、内容,进行抄袭搬运洗稿者,一经发现,立即举报!
来源:鼎客thin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