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打不死”到“打不散”——《归队》对东北抗联精神的诠释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12 15:00 1

摘要: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重点指导、北京市广电局重点扶持并列入“北京大视听”重点文艺项目的电视剧《归队》,以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抗日联军的活动为历史背景,讲述了抗联小队在一场惨烈的战斗中被打散,但他们秉持着“只要打不死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重点指导、北京市广电局重点扶持并列入“北京大视听”重点文艺项目的电视剧《归队》,以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抗日联军的活动为历史背景,讲述了抗联小队在一场惨烈的战斗中被打散,但他们秉持着“只要打不死,那就打不散”的坚定信念,历经千难万险、生死考验后再次集结归队的故事。该剧播出后,引发业内关注和观众热议。本期两篇文章,从东北抗联精神的影像转译与影视创作手法的创新表达两个方面展开深入解析,探讨如何更好地以文艺作品感悟历史,传承抗战精神。

——编者

反映东北抗联历史的影视作品不在少数,从20世纪的《归心似箭》《最后八个人》《步入辉煌》到新世纪以来的《杨靖宇将军》《悬崖之上》,这些作品从各个角度展现了这段林海雪原上的红色史诗。近日热播的电视剧《归队》塑造了普通战士的群像,但叙事重点并不是他们在战场上的奋勇杀敌,而是部队被打散、战士回乡之后的生活。

《归队》中,鲁长山、汤德远等抗联战士从极端恶劣残酷的战场环境中幸存回乡、暂时“复员”,其生存条件无疑出现了巨大好转。从人之常情来讲,这些人物可以就此告别战场和部队,选择安稳生活,但他们为何能从“打不死”(回乡)发展到“打不散”(归队)?这成为该片的叙事主线。可以说,创作者在叙事进程中有意识地从地缘、亲缘、政缘三种社会关系上,回答了这一问题,从而彰显了东北抗联精神的独特光辉。

所谓地缘,是指人们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共同生活、活动而交往产生的人际关系。《归队》通过人物言行、场景和影像,真实展现了抗联小分队在东北大地的作战与生活,尤其是在部队被打散后,鲁长山、汤德远等抗联战士或返乡回家,或在松林镇暂时落脚,此时作品展现出东北特有的地缘文化。《归队》里的抗联士兵与当地百姓的关系立体、多维。例如鲁长山混在挖参队里,汤德远回乡经商、娶妻生子,高云虎与松林镇的酒馆老板娘大阔枝暗生情愫,兰花儿成为山寨头子小白马的“压寨夫人”。由此,剧中为观众展开一幅丰富的风土人情和社会画卷。更重要的是,这些场景不仅展示地缘文化,也衬托着隐于民间的抗联战士的自我身份意识和斗争信念。例如高云虎和福庆正是在二人转演出中引出了日本“坐探”(间谍)游世龙;鲁长山带着田小贵混迹于挖参队,之后卖参筹集军费;兰花儿在做“压寨夫人”的日子里,悉心照料山寨兄弟,发动大家加入抗联队伍。这些从战场归来的战士同百姓结成了密切关系纽带,融入到松林镇、田家屯的地缘关系之中,让观众在目睹战场场面的残酷之后,感受到一股亲切熟稔的乡土气息。

在地缘关系基础上,《归队》进一步为人物发展出更深层的亲缘关系。剧中,鲁长山回家后,面对的是守候多年的妻子和不肯认爹的儿子;汤德远的母亲因思念儿子而双目失明;“富贵人家的儿子”田小贵衣衫褴褛地回来后,让父亲又气又心疼。这些家族关系没有因人物角色当初离家抗日而断裂,反而随着角色归来而更显紧密、珍贵。此外,兰花儿和高云虎虽然失去了父母,但是却分别与小白马、大阔枝产生了爱情。战火中的亲情和爱情为这些“打不死”的抗联战士提供了巨大的心灵慰藉。

《归队》里极富乡土质感的地缘和亲缘文化让这些“打不死”的抗联战士暂时摆脱了艰苦卓绝的战斗岁月,获得了安稳生活,也为他们设置了“两难抉择”——人物角色还愿不愿意归队,队伍如何实现“打不散”?这就要归结到政缘这一点。政缘是激发思想共鸣的旗帜,体现了《归队》群像共同的信念和理想。首先,经历战火淬炼的抗联战士的理想信念和战斗意识已经铭刻于骨、融化于血。即便是故土难离、家人难舍,但八棵松下的集结令始终萦绕在脑海。我们看到,即使回归平民生活,但高云虎和福庆仍在松林镇铲除了日本“坐探”游世龙;曾是狙击手的田小贵抚摸着护院家丁的步枪,对昔日的战场心驰神往;汤德远虽然对上门寻找他的排长鲁长山避而不见,但在睡梦中还是看到战友对他的呼唤;兰花儿在伤好之后立即告知小白马自己的抗联身份;而鲁长山更是近乎执拗地固守重建队伍、坚持斗争的信念:“鬼子还在,就不能停。”其次,围绕在抗联战士身边的平民角色也大都遭到日寇的迫害,小白马以前参加过义勇军,大阔枝虽周旋于三教九流之间,但侠肝义胆的她痛恨日本的殖民统治。他们都胸怀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这就为这些角色最终理解和支持抗联战士的归队行为提供了合理性。最后,抗联战士的群众工作能力和人格力量发挥了巨大作用。例如鲁长山在准备离家寻找战友之际,妻子问:“这个国家比俺家还重要吗?”鲁长山回答道:“日军不仅要扒中国人祖坟,还要把咱们的先人挫骨扬灰,你说要紧不要紧?”同样的,兰花儿怀孕后攥着小白马的手说:“孩子不能生在日本人踩着的土地上”,暗合了“抗联从此过,子孙不断头”的东北抗联标语,最终坚定了小白马和弟兄们的抗日决心。

《归队》里塑造的抗联战士形象,成功将党性与人性、人格统一起来,将理想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作品合理、顺畅地描写出人物的“突围—失散—觉醒—寻找—归队”的转化过程和生命弧光,从而凸显了抗战烽火中英雄儿女情的浓烈与高洁,反映出共产党人的坦荡心胸和崇高情操,再一次书写了东北黑土地上军民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红色历史,也为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历史样本。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其它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谢谢】

来源:阅读时代杂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