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福临门》杨婕妤被追封为德妃,可惜后宫深深终究误了卿卿一生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11 12:05 2

摘要:那天结局到了要翻篇的时候,杨婕妤却不肯安静退场,偏要在朝堂之上掀点风浪。她站出来,冷着脸把崔相数落得灰头土脸:“你仗着皇恩卖弄权势,眼里只有自己,奏章都不经皇上直接先到你手里。”她一番话,气得一屋子的官员不敢抬头。然而,说也奇怪,剧里这场戏一过,杨婕妤像被人轻

那天结局到了要翻篇的时候,杨婕妤却不肯安静退场,偏要在朝堂之上掀点风浪。她站出来,冷着脸把崔相数落得灰头土脸:“你仗着皇恩卖弄权势,眼里只有自己,奏章都不经皇上直接先到你手里。”她一番话,气得一屋子的官员不敢抬头。然而,说也奇怪,剧里这场戏一过,杨婕妤像被人轻轻抹去,谁也不知道她的结局。杨羡那边,也只剩个富商的头衔,杨家的路,谁都没法望穿。其实,这种欲说还休的感觉,倒很像人生本身。

说起来,杨婕妤这个人物,其实灵感来源于一位真实历史上的女性——杨德妃。这个名字,细细念着,有点温柔又有点距离。她最早是跟着章献太后刘娥那条老路,被牵进了皇宫的围墙。你要说她图什么,其实真没几个少女小时候就做梦想变成宫里的人儿。她也不过是被选中进了仁宗的后宫,最开始赏个“美人”名号。可杨美人不是光靠脸吃饭的,弹琴好、字写得俊、话说得细致入微,仁宗碰巧就好这一口,所以格外偏爱她。据说她能在皇帝面前,即兴写几句小诗,又能为皇后一封保安信,把宫里宫外的风声摸得明明白白。

她身边那位尚美人,也是同期进宫的,两个女子明面上和和气气,一转背,各自的算盘响得不能再清晰。宫里的日子本也就是一场潜水游戏,见不得天光的心事谁能当面说破?偏偏那年郭皇后还在,是刘娥亲手为仁宗挑的。这位郭氏啊,相貌实在平淡,仁宗当初看她连眼神都懒得分一个,再加上刘太后好像总觉得儿子不靠谱,把郭氏牢牢扶住,弄得夫妻之间气氛一直冷冷淡淡。你问他为什么不冲破束缚?谁年轻时没被家长管过死死的。就连后宫起点火光,皇上也是睁只眼闭只眼,捏着鼻子忍。

人嘛,日子一旦没了顶头的老人家,心里跟撒了缰的马似的。刘娥一走,仁宗终于觉得天高地阔了,就更宠杨美人和尚美人。那一阵后宫乌云密布,郭皇后心底的醋坛子接连打翻。女人的醋意,有时候比刀子还利。宫墙深处,谁知道彼此暗自咬牙到了哪一天。后来皇上一怒之下,把郭后废了,天下轰动。可旁人都没想到,跟着倒霉的还有杨德妃——连夜被“请”出皇城,发去道观修行。你说这是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很多年以后,皇帝又把她接回来,但已经人老珠黄,谁还在意当日荣宠?

她死的时候五十四岁,皇帝倒没忘旧情,委委屈屈追她个“德妃”封号。嚯,这朝里的名分啊,说给你就是给你,收回去也不用个由头。普通小老百姓看热闹,没几个人真能体会那份权力的冷。

讲到电视剧里的杨婕妤,出场次数加一起能有几根手指头,单每次都让人记得牢。最戳人的一幕,是她省亲时跟五娘那闲聊,嘴角挑着点苦味儿笑,像是下决心要把心里那点东西咽下去。她其实没明说当初入宫咋样,但大家的心眼都亮堂——都知道那包裹着权谋和亲情的无奈。

说远一点,杨家怎么让自家女儿进宫,外头人哪知道?其实还不是照着老套路,靠着个亲戚杨太妃牵线。那时候,家里人是有人高兴得合不上嘴,也有人心里发酸,只是最疼姐姐的那位弟弟杨羡,琢磨着要瞒着家人,偷偷放姐姐一马。本事倒是没有一点,只剩想法一大把。

杨羡是真明白姐姐为何闷闷不乐。入宫——听着风光,哪是她想要的?杨婕妤小时候练字,她最喜欢的不是写“贵”,而是写一个“安”。她想的是一间自己的屋,能听雨读书。这种心思藏得再深,一个亲近的弟弟,也都能瞧出来。

偏偏杨父选中她,也是看中了她的聪慧。你要在那个家,想出人头地,首先不能太感情用事。家里亲戚里头,不乏妒忌的眼睛,羡慕有,敲打更多。杨婕妤倒成了风口浪尖上的人。她聪明,知道自己是没得选的,如果不去,整个杨家指不定就得跟着倒霉。在那个年代,个人命运,哪有多少自己挑拣的余地?

常有人骂杨羡脾气激,姐姐归来都不肯见面,其实各自心里都拧巴着。杨婕妤犹豫着站在院外,嘴上叹一句“羡哥儿这回是不见我了”,其实恨不得马上敲门进去。两个手足,都是把话咽进肚子的人。杨婕妤深知躲是没用的,这一步踏出去了,整个家都系在她身上。她苦,是苦在谁都没法为自己做主。

你要细品杨婕妤的本事,还得看她对待家里的事。有人说她不肯为父亲求个官位,是心太硬。我倒觉得,她是脑子太清醒。裙带关系能飞多高?一时荣景背后,真有风浪打来,最先被剁下的就是你。她看得远,不动声色地给五娘讨根金杖,这既是给五娘打压那无赖丈夫的,另一方面又像是在提醒大家: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

说个旁门小细节。后来京城曾有个传说,说哪户宅子里有金杖在堂,连泼皮地痞都不敢进门闹。可你再想想,金杖本身能抵挡啥?只是象征着宫里的力量罢了。杨婕妤清楚,金杖靠谱的时候,是替家里留个念想,真要靠它长远保平安,那是痴心妄想。

弟弟杨羡本来是她眼里的希望,可惜一时自暴自弃,家里风雨飘摇,她看着却无能为力。倒是郦五娘那个泼辣劲儿,让杨婕妤一下子看到了抓手,赶紧想办法让她在杨家站稳脚。这心思盘得,就是一个“大姐”该有的担当。旁人说她帮着五娘,其实是想给弟弟留条路。杨母骂她助涨了恶妇嚣张气焰,杨婕妤只是笑一笑,什么都不解释。

后来的大堂之上,她以女冠身份,当着皇帝揭穿崔相的种种罪行,那派头让人咋舌。你说她是后宫宠妃,其实更像个有担当的半个女帝了。她说的话铿锵有力,让旁观的人都觉得头皮发麻,可转眼,她还是逃不出“宫墙是牢”的命运。喜欢她,能赏她一朵花;厌恶她,也可随时枉然收回。人走到这一步,说到底,仍是随天意转。

这故事留到这里,多少有点唏嘘。很多人都想着“女人何苦为难女人”,可有时被局势裹挟着,明明知错了路,也只得低头往前趟。一朝失宠,就是数年冷板凳,等轮到新宠张贵妃登场,杨婕妤也只能孤坐空宫。当年风头无两,后来连一声问候都没有,一生连个自个儿想要的归宿,都没捞到。

其实,不论影像还是史书,杨婕妤那点光彩,是照得进千年的。她不是全然的受害者,更不是彻底的赢家。她的命运起起落落,跟皇恩、跟家门、跟兄妹亲情…纠缠成一团。有时候我们扪心自问:如果换做自己,会不会也是在命运面前只能做笼中鸟?她最终消失在大结局的烟尘里,那个叱咤风云的小娘子,是不是也曾梦想过柴门小院,碗碟叮当,春光明媚的日子?

来源:A大杂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