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剧学反拐:从《利剑・玫瑰》读懂法律与安全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11 15:55 1

摘要:最近刑侦题材电视剧《利剑・玫瑰》凭借对反拐工作的真实刻画、紧凑的剧情节奏与深刻的现实意义,成为全网热议的“现象级剧集”。该剧上线后,收视与热度双线飘红,成为兼具娱乐性与社会价值的普法载体。

最近刑侦题材电视剧《利剑・玫瑰》凭借对反拐工作的真实刻画、紧凑的剧情节奏与深刻的现实意义,成为全网热议的“现象级剧集”。该剧上线后,收视与热度双线飘红,成为兼具娱乐性与社会价值的普法载体。

揪心场景藏反拐警示

《利剑・玫瑰》聚焦反拐一线工作,其中“夜市诱骗”片段令人印象深刻:女警邓妍在夜市时,遇到自称“迷路”的小女孩发发求助。出于职业本能与善意,邓妍决定护送发发回家,可抵达发发所说的“家”楼下时,早已埋伏在此的两名成年绑匪突然袭击,将邓妍捆住塞进面包车后备厢——原来,发发是被绑匪胁迫的“诱饵”,绑匪利用大众对未成年人的同情心,设计了这场针对成年人的拐骗圈套。这一剧情不仅展现了拐卖犯罪的隐蔽性与狡猾性,更暗藏多重反拐警示。

剧情背后的法律“标尺”

剧中两名成年绑匪利用未成年人诱骗邓妍的行为,已涉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条规定的“拐卖妇女、儿童罪”。该法条明确,“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妇女、儿童”均属于拐卖犯罪,只要实施其中一种行为即构成犯罪,基础刑期为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若存在加重情节,刑期将提升至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甚至死刑。剧中绑匪的行为不仅突破道德底线,更触碰了法律红线,必将面临严厉惩处。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四十条【拐卖妇女、儿童罪】拐卖妇女、儿童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一)拐卖妇女、儿童集团的首要分子;

(二)拐卖妇女、儿童三人以上的;

(三)奸淫被拐卖的妇女的;

(四)诱骗、强迫被拐卖的妇女卖淫或者将被拐卖的妇女卖给他人迫使其卖淫的;

(五)以出卖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麻醉方法绑架妇女、儿童的;

(六)以出卖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

(七)造成被拐卖的妇女、儿童或者其亲属重伤、死亡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八)将妇女、儿童卖往境外的。

拐卖妇女、儿童是指以出卖为目的,有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妇女、儿童的行为之一的。

从剧情延伸到现实防护

1、警惕“同情心陷阱”

从《利剑・玫瑰》的“夜市诱骗”剧情可见,拐骗套路常伪装成“求助”:犯罪分子利用未成年人、老人等“弱势形象”降低他人警惕,再实施控制。现实中遇到类似情况,需牢记“三不原则”:不单独跟随陌生人前往偏僻地点,可提议 “一起到附近派出所求助”;不轻易透露个人信息(如家庭住址、联系方式),避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若察觉异常,立即拨打110报警,或向周边商铺、执勤人员求助,切勿因“怕麻烦”或“不好意思”放弃警惕。

2、家庭监护:筑牢未成年人“安全防线”

剧情中发发被胁迫成为“工具人”,也提醒家长需加强未成年人监护:一是日常教育要“讲透风险”,告诉孩子“不跟陌生人走”“不帮陌生人传递物品”,遇到强迫或威胁时,可向穿制服的工作人员(如警察)求助;二是外出时“不离视线”,在夜市、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避免让孩子单独活动,可使用亲子手环等工具定位。

《利剑・玫瑰》的热度终将褪去,但反拐与普法的意义永远在线。希望大家能从剧情中读懂法律边界、掌握安全技巧,与检察机关一道,织密反拐“安全网”,让每一份善意不被利用,每一个生命都能被安全守护。

撰稿:政治部 · 孙 月

来源:阿狸嗑影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