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人半夜三点刷完老剧片尾,盯着黑屏发呆;有人把会员从月卡续到年卡,还是找不到下一部能安心下饭的新剧。
“剧荒”两个字,最近在朋友圈刷屏的频率比天气预报还高。
有人半夜三点刷完老剧片尾,盯着黑屏发呆;有人把会员从月卡续到年卡,还是找不到下一部能安心下饭的新剧。
偏偏这时候,央视黄金档和鹅桃两家平台同时甩出王炸:一边是热依扎穿旗袍在民国商海里杀出血路,一边是成毅提剑纵马把江湖搅得天翻地覆。
两部剧同一天上线,遥控器还没摸热,观众已经自动分成两派:想看女人怎么把命运按在地上摩擦的,和想看男人怎么把江湖写成诗的。
先说《灼灼韶华》。
编剧是《那年花开月正圆》那位,光凭“孙俪前任操盘手”这个标签,就足够让中年观众把遥控器焊死在央视一套。
热依扎这次演的褚韶华,开场就丧夫,婆婆甩脸色,同行下绊子,简直把“地狱模式”四个字写在脸上。
但她偏偏不按套路出牌,药铺学徒出身,愣是靠一把算盘把生意做到上海滩。
剧里三个男人,一个白月光出国回来成了路人甲,一个药铺掌柜想给她安稳却被她嫌慢,一个知己陪她打天下却永远差半步。
感情线不狗血,反而像老式留声机,吱呀吱呀转着,转出一股子“老娘要的是星辰大海”的狠劲。
最绝的是服装组,旗袍盘扣的朝向、袖口绣线的颜色,全按1920年代上海百货公司广告画一比一复刻。
有场戏褚韶华在码头谈完生意,风把旗袍下摆吹得猎猎作响,弹幕齐刷刷飘过:“这哪是风,是时代在给她鼓掌。
”
再看《赴山海》。
成毅这次终于摆脱了“美强惨”的舒适圈,演了个真正会喘气的江湖人。
开场三分钟,竹林追杀、悬崖坠马、血滴子擦着脖子飞过去,特效烧钱烧到观众心疼。
但最惊喜的不是打戏,是剧本把“侠”字拆成了两半:一半是给家国的忠,一半是给自己的野。
男主前脚刚为兄弟两肋插刀,后脚就被师父一剑穿心,理由居然是“你太像我年轻时”。
这种反套路的刀子,扎得武侠迷在弹幕里嚎成一片:“原来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是老头子的pua。
”导演显然懂年轻人,打戏用传统武术做底子,镜头语言却像打游戏,一招一式自带技能条。
有场雨夜决斗,男主的剑尖挑破雨帘,慢动作里水珠炸成烟花,弹幕飘过:“这哪是武侠,是仙侠版《黑客帝国》。
”
两部剧同一天上线,像两个性格迥异的朋友抢你周末时间。
央视的《灼灼韶华》像老茶馆,越品越有味,适合泡壶茶慢慢咂摸;平台的《赴山海》像新开的剧本杀店,肾上腺素直接拉满,适合周五晚上瘫在沙发一键快进。
有趣的是,观众根本不纠结选哪个,豆瓣小组里有人po出追剧时间表:上午刷《灼灼韶华》学搞钱,晚上看《赴山海》学打架,中间夹一顿外卖,完美。
还有人把两部剧剪成混剪,褚韶华打算盘的手和成毅挥剑的手拼在一起,配文:“民国女霸总远程操控江湖杀手,这cp我先嗑为敬。
”
说到底,好剧从来不抢观众,它们只是替观众抢回被偷走的生活。
有人从褚韶华身上看见自己熬夜改ppt的影子,有人从男主的剑里听见自己不敢辞职的叹息。
当民国旗袍和江湖布衣同时出现在热搜,你就知道:不是剧荒,是太久没遇到敢把真心掏出来的故事了。
来源:灵思梦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