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班打卡,下班打卡,KPI追得你喘不过气——突然有一天,你醒来,发现任务从‘季度报表’变成‘一年之内当武林盟主’,完不成就永远困在书里。
“上班打卡,下班打卡,KPI追得你喘不过气——突然有一天,你醒来,发现任务从‘季度报表’变成‘一年之内当武林盟主’,完不成就永远困在书里。
”
这听起来像段子,却是《赴山海》的开局。
成毅演的肖明明,社畜本畜,前一秒还在地铁里被挤成纸片,下一秒成了浣花剑派的小师弟萧秋水,门派刚被灭,自己武功垫底,连剑都拿不稳。
怎么办?
他掏出了PPT。
对,就是会议室里那种五彩斑斓的PPT。
他把江湖门派拆成“竞品”,把复仇路线写成“项目甘特图”,连拉拢盟友都搞起了“股权置换”——五岳剑派出地盘,浣花剑派出技术,利润三七分。
弹幕飘过一句“太真实了,我老板也这么画饼”,瞬间戳中打工魂。
更离谱的是KPI。
萧秋水给师弟们发小本子:每天挥剑三千次,少一次扣鸡腿;每月完成一次侠义任务,完不成抄写门规一百遍。
师弟们一边骂娘一边卷,江湖突然有了996的味道。
观众笑完才反应过来:这不就是我们在格子间里的日常吗?
只是加班换成了练剑。
当然,武侠剧不能只有PPT。
北宋末年,外有金兵,内有奸臣,江湖再卷也卷不出太平。
萧秋水拿到燕狂徒的“无极仙丹”,内力一夜暴涨,却也一夜长大——原来开挂的代价是责任。
他不再只想着“通关回家”,开始琢磨怎么让浣花剑派的残部吃上热饭,怎么让街边卖馄饨的老头不被官兵欺负。
现代管理学里没教这些,但人心会。
成毅在这里玩了个狠的:他不仅要演社畜的丧,还要演少侠的燃,最后还要演反派李沉舟的疯。
同一个脸,三种气场,像把微信头像、工牌照片和身份证拼在一起,居然毫无违和。
尤其李沉舟出场,一袭黑袍坐在权力帮的废墟上,手指敲着扶手,节奏像在算年终奖,观众瞬间明白:最可怕的BOSS,原来也当过打工人。
剧里有个细节很妙。
萧秋水第一次用“绩效考核”劝降敌对门派,对方掌门冷笑:“江湖不是账本。
”他回:“但账本可以救命。
”下一秒,掌门看着被金兵烧毁的粮仓,默默在协议上按了手印。
武侠的“义”和社畜的“利”第一次握手言和,屏幕外的打工人突然眼眶一热:原来我们学的那些破技能,换个战场也能救人。
说到底,《赴山海》不是让现代人去江湖开挂,而是把江湖塞进了现代困境。
肖明明用Excel算出的不是天下无敌,只是让一百多个孤儿能吃上饭;他熬夜写的不是战略报告,是让师弟们活下去的路线图。
当他在雨里对着废墟喊“门派不会亡”时,弹幕飘过一句“像极了我们组长死扛项目”,瞬间破防。
剧终时,萧秋水没当上武林盟主。
他坐在浣花剑派的山门上,脚下是刚发芽的菜地,远处师弟们在练剑,动作还是歪歪扭扭,但每一剑都挥向了自己的明天。
观众这才反应过来:所谓穿越,不是逃离工位,而是把工位上学会的烂招,变成照亮别人的火把。
原来武侠的尽头,不是天下第一,是今天也能按时下班。
来源:碧水涟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