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亚慧可能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跟保姆之间那个看似平常的“小摩擦”,竟然能在网上掀起这么大风浪。
一段普通的雇主和保姆争执,怎么突然引发网络群嘲?
亚慧可能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跟保姆之间那个看似平常的“小摩擦”,竟然能在网上掀起这么大风浪。
本来,她只是像往常一样在视频里“随口提了两句”,结果短短几天,评论区就炸锅了。
有人翻出她的旧视频,一边一帧帧截屏放大,“以前看她都觉得温柔知性,现在觉得全是演出来的”“一个保姆都容不下,豪门生活真有那么美好吗?”——句句都扎心。
惯常的滤镜,眨眼间碎得稀烂。
“人设崩了”?网友们骂声里到底在气什么
别说亚慧,这样的场面看多了,我也忍不住琢磨,这些网友火力全开的“追着锤”,究竟到底在气
有人冷嘲热讽,说什么“平时家里点点滴滴都拍,这回发奖金怎么就舍不得录镜头了?”
还有人一点也不客气:“前面指责保姆的时候气势汹汹,后来有点苗头不对又软下来,这样的人设,给谁看不是装的?”这些质疑、揣测、调侃,像密不透风的箭雨一样,戳在亚慧的身上。
这年头,做个“公认的好媳妇”比中头彩还难。互联网的记忆太好了,哪个细节不对劲,立刻就被曝光、无限放大。
网友们不是讨厌她有点脾气,谁还不跟自家保姆闹两句呢?其实更多的是忍不了你明明出了问题,还非得端着“无懈可击”的姿态给大家看。
尤其像亚慧这样,前脚在视频里没一句好话,后脚又忙着补救,堆砌些温情日常,谁看了能信服啊?
想保住“完美儿媳”形象,这场反击为啥翻了车?
说来说去,亚慧的最大失误,就是低估了网友的智商。
她快速发了个置顶新视频,表面看是讲送大姑姐回深圳、陪婆婆逛大戏的小温馨,字里行间还带着点“小家庭和睦”的影子,一副岁月静好、婆媳同游的画面感。
但最关键的是,保姆的问题压根只字未提,更别提正面回应舆论质疑。
评论区急得像开锅了一样,网友一针见血:“想当好媳妇又不想下台,哪有这么赚的买卖?”
为此,亚慧又祭出了补充解释,说出自己拍视频忙、保姆只做饭打扫、发了奖金但没录之类的理由,最后干脆放话“自己也有做得不够的地方,希望大家监督指正”。
可惜,这些补救举动里,掺着太多敷衍和后知后觉的味道。
大家不是傻子,这种补丁式的回应根本不解渴,反倒更坐实了前面假装、后面补锅的嫌疑。
有时候,越是想死撑人设,越容易让观众觉得虚伪。网友会想:“你把日常拍得有多真,麻烦犯错时也能有点‘真人’样子,别只顾洗白。”
这时代,装出来的“豪门媳妇”撑不了几集
亚慧遇的难题不是独一份,谁的人生里还没跟家里人、保姆红过脸?
问题不是偶尔闹情绪,而是面对争议时那股拧巴劲儿——舍不得放下精心经营的“完美”脸皮,宁愿憋着死撑,也不肯自黑一点让网友共情。
这种年代,最让人反感的不是出错,而是“明明错了还一直演”,总拿“人生剧本”框自己。
其实观众期待的,从来都不是“无死角的好媳妇”,谁真在意你家里是不是永远和谐?大家想看的是跌跌撞撞的“生活本身”,而不是一张永远挂着微笑的半真半假的脸。
按她那种“处处拍温情、片刻不落下”的日常拍法,为啥从没见过保姆坐下来跟她一起吃个饭?为啥给保姆发奖金、送礼物的温情时刻,视频里永远缺席?是没想过,还是“故意避开了容易让自己掉分的瞬间”?
这年头做人设,哪有不露馅的?
娱乐圈也好,普通人也罢,谁装谁难受
网上太多人总觉得,形象包装是一场马拉松,熬过去谁都能成赢家。
可遗憾的是,最珍贵的,其实一直就是“真实”二字。
你真哭了,真笑了,偶尔失控、偶尔自嘲,网友们凭直觉就能分得出来哪是“演出来的版面”,哪是“活生生的你”。
装一时容易,装一世太难了。生活终究是生活,谁还没有被拍到发脾气、顶撞父母、对亲人不上心过?你愿意把这些“暗面”也坦诚地交出来,哪怕被嘲、被骂,网友反而会心疼你、帮你找补两句。
亚慧的“豪门媳妇滤镜”掉得快也不意外。连这点瑕疵都不能承认,观众只能用一次次脱粉、开嘲来告诉你:我们不需要“完美偶像”,只想看“有血有肉的真人”。
互联网不欢迎“人设玩偶”,只接纳真诚的、偶尔不完美的你。
来源:袅袅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