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与宁绣绣之间的链接,从剧本上的字句到每一段经历的感同身受,绣绣在学习如何把日子过出花,我也在学习如何把角色演好,把最浓烈的情感通过表演传达给观众,我度过了绣绣的一生,绣绣也用她的一生教我勇敢地过好我的人生,走好演员的路,我想这就是演员的幸福,与角色双向奔赴
记者 宋馥李
“我与宁绣绣之间的链接,从剧本上的字句到每一段经历的感同身受,绣绣在学习如何把日子过出花,我也在学习如何把角色演好,把最浓烈的情感通过表演传达给观众,我度过了绣绣的一生,绣绣也用她的一生教我勇敢地过好我的人生,走好演员的路,我想这就是演员的幸福,与角色双向奔赴,与角色共同成长”,这是演员杨幂在电视剧《生万物》研讨会上的感言。
9月10日,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广播电视局主办的电视剧《生万物》研讨会在京举行。这部刚刚完播的电视剧,打破了近3年CCTV8的收视纪录,在收视率、网络热度以及市场表现上均刷新纪录,成为年度现象级爆款剧集。
电视剧《生万物》根据作家赵德发的长篇小说《缱绻与决绝》改编,该剧是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司优秀文学作品改编计划重点项目,剧集以鲁南农村土地变迁为背景,讲述了以宁绣绣、封大脚、费左氏为代表的宁、封、费三个家族、两代人的兴衰史。该剧由刘家成、刘洋执导、王贺编剧,杨幂、欧豪领衔主演,倪大红、秦海璐、邢菲、张天阳、林永健、蓝盈莹、迟蓬等实力派演员联袂出演,于2025年8月13日起在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和爱奇艺播出。
研讨会上, 中共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白玉刚 充分肯定了《生万物》所取得的成绩,指出该剧从长篇小说到剧本再到成片的创作传播,全链条顶级配置,共同打造出一部思想性与艺术性俱佳的精品力作,对文艺精品创作产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进一步增强了山东做好新时代文学艺术创作的信心和决心。剧中台词“把日子过出花”表达了当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找到了与当代观众的共鸣点。该剧展现出的风景、风俗、风物、风尚,唤起了年轻人对家乡和祖辈的回望,体现了文化自信的艺术化表达。同时,剧中所体现出的中国人精神内核,具备国际传播的价值和意义。
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李一鸣 表示,《生万物》为观众奉献了一场精神盛筵,也为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大地故事提供了绝佳的范本。它的创作传播带来了三重启示,一是母本是根本,小说原著是一部乡土中国历史变迁的史诗,为电视剧提供了思想幅面和立意高度;二是转化重在化,这次改编是得其神、悟其意、成其形的转化;三是贴心才会心,剧集很好地呼应了新时代语境下的社会心境、审美期待。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电视剧项目部副主任安宁 认为,该剧在制作层面展现了高超的艺术水准,每一个镜头的选择,每一处节奏的把控,每一集打点的推敲,都恰到好处的服务于情感表达和主题呈现,营造出强烈的戏剧张力。就演员的表现来看,演员杨幂抛弃了偶像包袱,深入角色,展现了可贵的突破精神;迟蓬老师饰演的农村妇女形象堪称经典,将山东女性特有的坚韧与朴实诠释得入木三分;倪大红老师继“苏大强”之后,又一次塑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作爹”形象。
《生万物》的导演刘家成 表示,该剧在现实主义创作基础上,加入了浪漫主义的表达,通过对人物去世的不同设计,深化了作品的主题。《生万物》重点是“生”,而作为导演来说,同样要重视人物的“死”,拍摄中,剧中几个主要人物的“死”,都经过了主创团队特殊设计,每个人的谢幕都与众不同,这也是创新突破。例如,费左氏在大雨之夜的死,就是通过镜头语言、视听语言对封建糟粕的批判。
刘家成还特别谈到了演员杨幂的突破,作为本剧的灵魂人物,杨幂主演的宁绣绣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开拍前,杨幂特别提出了“去农村体验生活”的要求。所以,剧组在原作者赵德发的家乡山东莒南县,找到了一个农民的院子,安排杨幂学习劈柴、生火、做饭、担水等一系列农活。正是有了这个过程,杨幂表演起来更加有底气,更加准确。
《生万物》原著作者、著名作家赵德发 表示,《缱绻与决绝》这部小说时间跨度大、人物众多且关系复杂,其实并不好改编,但是编剧和主创团队巧妙地选取了小说的前八章,重点表现缱绻这一部分,既保留了原著的精神内核与故事框架,又在风格上适合当今年轻人的观剧喜好。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对农事场景的艺术化呈现,让平凡的农耕生活焕发出动人的艺术光彩。
《生万物》中“大脚娘”的饰演者迟蓬 表示,《生万物》剧组的创作氛围非常好,大家很亢奋地在创作,聊的都是表演,拍摄过程特别享受,没事时在屋里也待不住,想到现场去享受这个氛围。剧组所有的人都特别用心、敬业,通过这段经历更加知道,做人应该怎样尊重劳动,去面对自己的工作。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 认为,剧集生活的真实出发,还原了一段我们已经生疏的历史,把它活现在电视银幕上,引起了人们的深思。它给我们的启示和最重要的贡献,是随着时代的前进、生活的深化,随着我们艺术思维的提升,我们需要用更全面的、更科学的辩证思维去取代单向的、简单的、二元对立的思维,这是中国艺术创作在哲学层面的飞跃和进步。
来源:经济观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