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江卫国满脸冒着细汗,忍不住小声嘟囔:“这要是让妈知道,估计会剥了我的皮。”可藏着掖着也没用,弟弟卫东还蹦蹦跳跳地跟后头,俩人鬼鬼祟祟地回家,不为别的,只是为了话剧演得像点样子,偷偷摸摸把妈妈安杰那箱尘封多年的旗袍和西装翻了出来。那些衣服可是安杰心头的宝,平时摸
江卫国满脸冒着细汗,忍不住小声嘟囔:“这要是让妈知道,估计会剥了我的皮。”可藏着掖着也没用,弟弟卫东还蹦蹦跳跳地跟后头,俩人鬼鬼祟祟地回家,不为别的,只是为了话剧演得像点样子,偷偷摸摸把妈妈安杰那箱尘封多年的旗袍和西装翻了出来。那些衣服可是安杰心头的宝,平时摸都舍不得让人碰一下,更别说给这帮小崽子拿去糟蹋。赶上那会儿什么都讲究“破旧立新”,这些西洋玩意拿出来,跟招摇撞骗差不多。结果演出未散,红卫兵的眼睛尖,一扫过来就盯上了江卫国他们身上那身“格格不入”的装扮,当场炸了锅,说安杰这是私藏旧社会的衣物,可是要变天不成,抄家势在必行。
风头一紧,说抄就抄。那些红袖章汇成一支洪水似的冲进江家大门,气势汹汹,比土匪还不讲理。气氛紧张到头发丝都能嗅出火药味。安杰的那些宝贝衣服,还没来得及回味被孩子们穿糟了的心疼,转眼全给收刮一空。高跟鞋耷拉着失踪一只,剩下的什么旗袍啊、花布西装啊,要么扯烂了,要么堆成一堆要点火。江家几个孩子还在傻乐,好像只丢了几件道具;殊不知,大祸已经栽好根。
说来也怪,这些洋气的东西安杰随嫁妆上岛时全扔进行李箱里。十多年,就藏在屋里,愣是没惊动过什么闲话。这要是换别的邻居,可能早就没安生日子过。张桂英呢,眼睛可利索,家住隔壁,屋顶视角极佳。当年安杰刚落脚,一院子刮起风干的西洋裙子和窄腰旗袍,那种浮花浪蕊的漂亮场景,在灰蒙蒙的军属大院子里就跟外太空奇景一样晃眼。张桂英瞅着稀罕,三步并两步跑来,一边双手摩挲衣料,一边情不自禁喊出声:“哎呦,这得多阔气啊?这料摸着跟绸缎水滑一样,旗袍穿身上怕不是要招蜂引蝶!”口无遮拦,热心肠全在脸上。
这事过去之后,安杰也只敢在屋里悄悄地收拾衣服,就怕哪个多嘴的看见了说出去。但她算计再多,没想到会败在孩子们的任性上。再回想那时候,张桂英可真是把守口如瓶的本事发挥得淋漓尽致。就说晒衣服那回,张桂英看热闹没闲着,一边夸衣服,一边借机在房里张望,顺带作伴,嘴里不离一句“你家这件能抵我全身衣服!”闹归闹,她却从没把这些稀奇事嚼到第三只耳朵去。某种程度讲,这种闷声不响,比什么“光明正大”的帮忙还管用。
要是换成隔壁屋那个嘴碎的王秀娥,八成安杰早就“暴露”于众人之口了。隔音不好,小院子里谁家说话都跟敲锣似的。安杰和姐夫欧阳懿,一说起话来就带点洋腔,还时不时冒出些“过分”的话题,张桂英也不是没听过。但你要说她动过嘴搬弄?一点痕迹没有。就连安杰和葛美霞喝咖啡讨论人生,难保不说点七零八碎让人抓辫儿的话,张桂英都是左耳进右耳出。
当然,她帮安杰的事可不止这些。邻里琐事,一摊就是一箩筐。有一回,安杰因为让士兵队伍先过,结果和扁担水桶一块出丑,跌得满院子水花乱溅。调皮的娃起哄跟着笑,安杰那一脸尴尬别提多委屈。偏偏张桂英不怕事,一手吆喝着赶走娃娃们,麻利地帮安杰拾起桶,还特地重新绑好扁担,顺口鼓励一句“别放心上,地滑呢!”安杰虽嘴上硬,心里却踩实了张桂英的好。
日子过得还算和气,大院里每逢包饺子什么的,张桂英总惦记着安杰。三口之家揉了四盘饺子,还特地吩咐小子端一盘送去江家。后来安杰生了龙凤胎,气血亏得厉害,家里其他人都心疼但没主意,亏得张桂英二话不说撸起袖子杀鸡,用一只老母鸡炖得汤香味浓,一碗一碗往安杰嘴里喂。
安杰的小姑子德华刚来岛上,原本和谁都不亲。哪料张桂英跟她性格一搭,一来二去就成了交心姐妹。偏巧张桂英又是那种大大咧咧、从不挑拨的人,反倒帮她们姑嫂的关系迅速缓和下来。德华说安杰经常悄悄给父母烧报纸钱,心里挂念家里,按理那会儿烧这些纸可不安全,张桂英压根没多想,反倒夜里揽着安杰悄悄溜出去,俩人点燃火纸,手心都是汗,瞧着夜风中纸灰飞舞,安杰眼里全是泪珠子。说实话,要是换作别人,哪敢这么拍胸脯陪着冒险?被值夜的士兵撞见后险些栽大跟头,回家一身冷汗,张桂英却只拍了拍安杰的背,说:“咱又没做亏心事儿,别怕!”
真要论起来,大院里张桂英这样的人并不多见。有些人表面眉来眼去,背后却巴不得多点流言。张桂英的分寸感不是空口说的,她原来在农村时做过妇救会主任,这种角色啥风浪没见过?谁家鸡毛蒜皮能躲她眼里?但张桂英不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家里人事她管,外头闲话一律耳旁风。她也不怕人笑“傻大姐”,大事小情一往直前。或许正因她自己被生活磨过最硬的茬子,才懂得怎么去护住别人。
说到头,安杰自幼自尊,还带着点骄傲。可很多年后,她也不得不承认,张桂英这样“有点二”的人,能无条件为你出头、有危难时能冲在前面的,好像这个世界真的不多。两个人在屋顶啃萝卜笑成一团的画面,成了安杰记忆里最日常也最珍贵的一幕。放屁失态啥的——说来也怪,只有和张桂英那样的人在一起,她的骄傲和顾虑反而都能放下。
许多人喜欢把“有分寸、懂帮衬”归结到张桂英当初的身份和经历,其实我倒更觉得,这人天生热心快肠,大格局、真诚、眼里有光。妇救会主任未必样样出类拔萃,但在那个纷乱大院,得她这样随时能守住秘密,又能手疾眼快端上一桶热汤的人,才真是世间宝贝。
可惜世事从不留情。张桂英不算年长,做主妇没几年,还没等儿子成家,生活的滋味都没尝全,就早早撒手了人间。这种人走了,热闹会散,人味就淡,邻里那股温情,许多年后还叫人心头发酸。
说到底,真诚、热心肠这东西,搁在哪个年代都不易得。大人物风光背后,往往就靠这些看似无足轻重的小人物撑着局面。在别人睁眼闭嘴满嘴跑火车的时候,也还得有人守住点分寸,肯真心捧你一把。这样的人一少,连院子的风都不新鲜了。
来源:丝绸路寻珍的旅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