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她穿旗袍、别发簪、耳环晃得人眼花,可下一秒就能撸起袖子搬酒坛,泥点子溅到小腿也不擦。
看完《归队》那段码头雨戏,我直接破防。
蒋欣演的大阔枝,不是背景板,是乱世里活生生的人。
她穿旗袍、别发簪、耳环晃得人眼花,可下一秒就能撸起袖子搬酒坛,泥点子溅到小腿也不擦。
这种“好看但不端着”的劲儿,一下子把民国小酒馆老板娘的烟火气立住了。
最狠的是离别那场。
雨砸在码头,她先攥着高云虎衣角,手指发白,眼泪在眼眶打转。
突然一口咬他肩膀,牙印留在湿透的布上,像盖戳:这是我的人。
缆绳被拉起,她扑过去抓住又松开,最后蹲在地上哭到失声。
全程没一句台词,却把“可能再也见不到”的绝望演得让人喘不过气。
我后来去扒幕后,才知道这角色有原型。
导演组找了抗战时期东北小馆女老板的真实记录,她们白天卖酒,晚上给抗联送情报,旗袍里缝着密信。
蒋欣进组前啃了三个月史料,学怎么卷头发、怎么用灶台藏枪,连哭戏都练了几十遍,就为了咬肩膀那一下别像撒娇,像诀别。
实景雨戏拍了三天,演员冻得嘴唇发紫。
蒋欣说最后一条拍完,她蹲在原地起不来,因为想到历史上那些真女人可能连告别的机会都没有。
所以这不是“抗战剧里又多了一个漂亮角色”,而是提醒我们:
乱世里,连小酒馆老板娘都得咬着牙活成战士。
蒋欣把这份“不得不坚强”演透了,也演疼了。
来源:儒雅辰星f7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