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别被“短剧”俩字劝退,它们最长的也就十来集,一集二十分钟,地铁两站就能看完一集,情绪却被拽得牢牢的。
刷手机刷到眼睛酸,想找点不费脑、又能让心里软一下的短剧?
这六部刚播完的小体量剧,刚好把“想哭又想笑”拿捏得死死的。
别被“短剧”俩字劝退,它们最长的也就十来集,一集二十分钟,地铁两站就能看完一集,情绪却被拽得牢牢的。
先说《福宝治愈全世界》。
小女孩福宝一笑,弹幕齐刷“血槽清空”。
故事听着老套:走丢的孩子找妈妈。
可导演李晓明把“滴血玉佩认亲”拍得像民间传说活了过来,那块玉不是道具,是剧组从川西老乡手里借来的真货。
张小宝不是那种程式化的萌娃,她哭的时候先抽鼻子再咧嘴,丑得真实,反而让人跟着掉泪。
微博热搜上挂了三天的“福宝笑”,截图被做成表情包,谁用谁心软。
想看点成年人的拉扯?
《心动还请告诉我》把“先婚后爱”拍出了手术刀般的精准。
林浅和傅聿川的骨髓捐献戏,没有大段台词,只有针头推进去的“咔哒”声和傅聿川突然发抖的手指。
弹幕飘过一句“原来害怕不是演的”,瞬间破防。
这剧拿了个“最佳剧本”提名,实至名归——它把“我爱你”翻译成“我愿意把命分你一半”,俗套但致命。
要是怀念老味道,《家里家外》像一碗刚出锅的重庆小面,辣得眼泪鼻涕一起流。
剧组把重庆老街的灰砖缝都擦干净了,孙艺燃的重庆话一出口,本地观众直接认亲:“我妈骂我爸就这个腔调。
”豆瓣8.7不是刷的,是观众一口豆花一口泡菜吃出来的。
看完剧,外卖平台“川渝家常菜”搜索量涨了四成,连泡菜坛子都卖断货。
青春疼痛?
《玫瑰藏于盛夏》把“白血病+早恋”拍得不狗血。
江荞戴的假发不是影楼风,是真发剪下来做的,风一吹就乱,像随时会碎的青春。
导演把《小王子》的玫瑰画在黑板报上,镜头扫过去,粉笔灰飘起来,像一场无声的告别。
OST里那首《盛夏不再来》,评论区全是“高三那年没敢递出去的情书”。
想逃去远方?
《第二次也可以》直接把内蒙古草原当疗养院。
镜头里牛羊比演员多,素人牧民对着镜头说“累了就躺会儿”,比任何鸡汤都管用。
李昕融的配乐像风穿过蒙古包,弹幕刷“耳机一戴,工位变草原”。
剧播完那周,呼和浩特的民宿预订量涨了30%,打工人的请假理由统一写成“去草原充电”。
最后来点硬的。
《弃娘不自弃》把古代童养媳拍出爽感,没有金手指,只有陆弃娘一次次把碎掉的自己拼起来。
双演员演同一角色不是噱头,少女版洪乔的怯懦和成年版曲笑孝的锋利接得天衣无缝。
最狠的一场戏,陆弃娘把休书拍在桌上,说“我不自弃,谁也别想弃我”,弹幕齐刷“姐姐杀我”。
历史剧爱好者直接把它封为“她力量”年度范本。
六部剧,六种解法。
想哭、想笑、想逃跑、想充电,总有一款能接住此刻的你。
剧终人散,生活继续,但心里那块被揉皱的地方,好像被悄悄熨平了。
来源:花丛中捕捉蜜蜂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