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晚刷到《冬去春来》的预告,郑晓龙+高满堂+白宇,这仨名字往那一摆,我直接点了预约。
北漂最怕的不是穷,是梦还没醒就被房东赶出门。
昨晚刷到《冬去春来》的预告,郑晓龙+高满堂+白宇,这仨名字往那一摆,我直接点了预约。
可下一秒心里咯噔一下:又拍90年代?
真能把那股地下室霉味拍出来吗?
我09年来的北京,住过北五环外没窗户的隔断,隔壁天天练嗓子的姑娘就是唱摇滚的,最后嗓子出血回老家当了会计。
预告里白宇攥着退稿信蹲在胡同口,那眼神我熟——跟当年我拿着被甲方毙掉的方案站在三元桥底下发呆一模一样。
章若楠抱着吉他唱“春天在哪里”,镜头扫过她开裂的指甲缝,我突然想起合租的室友用胶带缠吉他弦,说能省三块五。
高满堂写《山海情》时能把土炕上的虱子写成诗,这次他把镜头对准小旅馆的登记簿。
1993年的北京,一张床位八块钱,洗澡得去澡堂子抢水龙头。
预告片里有个一闪而过的镜头:林允演的演员对着镜子撕掉过期面膜,面膜纸粘着碎头发——这细节太真了,当年我们剧组化妆间垃圾桶里全是这玩意儿。
最戳我的是王彦霖那个角色,揣着剧组盒饭蹲马路牙子啃,边吃边哭。
2011年我跟着个草台班子拍网剧,冬天拍夏天的戏,羽绒服里套短袖,收工后蹲在711门口啃凉包子,眼泪就着韭菜味往下咽。
那会儿最大的梦想不是拿奖,是第二天能按时结账。
现在回看,90年代确实遍地机会,可机会前面排着长队。
剧里白宇写的剧本被导演摔在脸上,现实中我认识的编剧现在还在改短视频脚本。
时代变了,地下室从三百涨到三千,但做噩梦的内容没变——永远是交不出房租被赶出去。
预告片最后,萨日娜演的房东太太把一串钥匙拍在桌上说:“押一付三,爱住不住。
”
弹幕全在刷“破防了”。
破防的不是台词,是突然发现三十年过去了,我们还在算押一付三。
所以这片子能不能爆?
就看它敢不敢把“梦想”这俩字拆开,让观众看见里面包着多少顿泡面、多少次改稿、多少个哭着睡着的凌晨。
要是敢拍,我第一个充会员。
要是又拍成滤镜柔光的怀旧MV,我就去豆瓣打一星,顺便把当年没舍得扔的地下室钥匙寄给剧组。
来源:雪山下前行的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