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银子嫁给地主那天,铁头把喜糖全扔进了井里”,手机弹出的这条弹幕一出,满屏跟着打出心碎的表情。
“银子嫁给地主那天,铁头把喜糖全扔进了井里”,手机弹出的这条弹幕一出,满屏跟着打出心碎的表情。
不是夸张,真有人因为这句直接开了二刷。
可井里没回声,银子也没回头。
她穿着大红嫁衣跨过宁府门槛的时候,手里攥着的是给弟弟续命的药方,不是喜秤。
编剧用两盏合卺酒的镜头,就把她“心甘情愿”四个字烙在观众心里——只有慢放才能看清她唇角是抖的。
很多人说这是美化,我倒觉得这抖比哭更疼:穷人家的女儿,连哭都要挑时辰。
铁头那边的“糟心事”更是被弹幕骂出花。
酒后和傻挑睡了一觉,就换来一句“我会负责”,结果镜头一转,人去了县城打铁,只留下大着肚子的傻挑蹲在河边捶衣裳。
骂归骂,村里二叔看完却叹气:“糙男人就这样,嘴笨事儿烂,心里还惦记着银子。
”得承认,演得太真了,真到让人想起隔壁村那个喝完酒就砸锅的李老三。
最冤的是封大脚。
剧里删了他半条命:原书里他给宁绣绣扛了一辈子棺材板,剧里却改成他跪在绣绣窗外吹埙。
那埙声一响,弹幕狂刷“恋爱脑”。
可仔细看——露露端过来的姜汤他一口没喝,埙口却沾了雪——那一刻懂了:他不是不死心,是用冻僵的舌头再喊一次认输。
原来“爱而不得”四个字可以藏得这么深。
原著党最炸的点,恐怕是宁学祥居然动了真心。
小说里他连银子的小名都懒得记,剧里却颤着手给她描眉,老眼里有少年气。
弹幕吵翻了:这不是强行洗白?
我觉得不然:一个恶惯了的人,临死前想抓住点热乎的,才更瘆得慌。
就像村东头那个出了名的刻薄地主,去年病倒后,天天抱盆月季晒太阳,那花还是当年被他家逼死的长工种的。
说到底,《生万物》就是把“穷人没有春天”拍成了四季分明。
银子收服了地主,可她弟弟的药费还欠着半条命;铁头终于攒够钱回来,傻挑的儿子已会喊别人爹;封大脚背起行囊走的那天,雪落在他昨晚为绣绣修好的篱笆上——篱笆没倒,人心全散了。
大结局未定,但弹幕已经达成共识:如果银子最后笑了,那一定是苦笑;如果铁头回头了,那一定是身后空无一人。
这不叫虐,这就叫活着——编剧只是把原著不敢写的尘土,扬在了光里。
来源:小B撩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