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宁绣绣被马子掳走开始,宁母、费家嫂子一律都在焦虑忧愁,绣绣要是不能在午夜前回来清白可就保不住了。甚至台词中还一再提示,马子只求财,不要人。这不就是在已知无性命冲突的情况下,所有人都在再三强调宁绣绣的贞洁。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剧中人无比在意这件事情并不难理解。
《生万物》为何要一再强调宁绣绣没有被马子“坏”?
从宁绣绣被马子掳走开始,宁母、费家嫂子一律都在焦虑忧愁,绣绣要是不能在午夜前回来清白可就保不住了。甚至台词中还一再提示,马子只求财,不要人。这不就是在已知无性命冲突的情况下,所有人都在再三强调宁绣绣的贞洁。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剧中人无比在意这件事情并不难理解。
但即使我们不能用超越时代的眼光去审判剧中人物的思想,那我们又如何看待创作者借由此传达出来的隐形意图?
实际上宁绣绣没有被马子“坏”了,而她也因此看清了父亲地主老财的虚伪面目,重财产而不重父女亲情,她失望心寒。
所以她铁了心地要嫁给封大脚,赌气也好,觉醒也罢,这都可以算作是她与地主阶级划清界限的第一步,也是她主动掌握自己命运的第一步,是人物的进步和是对陈旧观念的鄙夷。
那有关于宁绣绣是否清白的讨论,其实就可以在这里打止了,因为“它”对于推动人物成长、批判地主老财的使命已然完成。而在其使命完成之后再次被提起,就恐怕是有点别的什么意思了。
比如后面的马子闯进村里,刻意又大声地替宁绣绣向全村人“澄清”:那一夜无事发生,宁绣绣进了马子窝转一圈出来,依旧是个清白得不能再清白的大闺女。
这种“打脸式”的爽文逻辑出现在有着揭示、批判意味的作品中,不仅削减了其严肃性和批判性,更是有着要求、绑架、规训的嫌疑。
因为相比于关注宁绣绣是否清白,让马子澄清她真的清白,更重要的应该是传达出的是“即使不清白又如何”以及“这清白真的有必要在意吗?”
即使宁绣绣就如原著小说里一样,真的被马子“坏”了,也只会让宁绣绣的反叛更有依据和更彻底,让批判更深刻有力,因为这就是封建地主时代吃人的铁证。
虽然我也很不想看到虐女桥段,不想要女性用身体伤痛去换取成长,不想要用女性命运揭示时代的局限,但是像剧中这样体贴又温柔的改编,这样被刻意保护的女性“贞洁”,只能说明枷锁从未打破,牌坊依旧在人心之中。
剧中看似只是为宁绣绣一个人“洗白”,背后却期盼着全体女性的清白。越是在意就越要强调,越是恐惧就越要美化。
而女性的贞洁对于她自己本身真的很重要吗?
我感觉应该是不重要的,摈弃那些无聊的社会规训,who cares?
来源:百科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