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影视作品中的男一号、女一号,也就是所谓的主角,被要求以“高大全”的形象出现,据说是为了传送正确的价值观。
在国产影视剧中,常常会出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反派让人恨不起来,主角反而令人诟病。
其实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和整个的文化大背景有关,而源头就在最早的编剧、甲方和初始导演那里。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影视作品中的男一号、女一号,也就是所谓的主角,被要求以“高大全”的形象出现,据说是为了传送正确的价值观。
于是在创作之初,主角的人设就向着“完美的神”方面来写,结果各方面都很满意,除了真正的观众。
其实人物一旦成为了“完美的神”,就不可爱了,也很难引起底层观众的共情,他们会认为这个人物“很假”,即便这种人在现实生活中真的能出现,大家也会相互告知“离这个人远点儿。”
因为完美的神有个特点就是“六亲不认”“不接地气”。
而一些反派因为没有按照“完美的神”来写,反而很幸运的残存着一些人性,因此也就得到了底层观众的共情,也就让底层观众原谅了他们的种种不堪,而对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大加赞赏。
简单的说就是“完美的神”距离普通人太远,而残存有人性的反派更具有人间烟火气,有些底层观众甚至觉得,像高启强、祁同伟之流偶尔还可能帮他们一把;但是侯亮平这种完美的神,只会用一句“要依法办事”就拒人于千里之外。
其实不仅仅是反派,有时候一些偶像剧,甜宠剧,家庭伦理剧也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角作为完美的神被观众厌恶,反而是男配女配因为身上有烟火气让人喜欢。
其实这已经不是编导水平的问题了,还是文化背景的原因。
记得我还在北漂的时候,有一次接到一个活儿,我熬更守夜的把我负责的部分写好提交上去,结果还没到甲方那儿呢,在主力编剧那就给我截下了。
这位编剧老师对我很好,语重心长的对我说:“一看就知道,你写的这女主,你自己都不爱她,怎么能让观众爱她呢?你得爱自己的角色啊。”
我回答道:“我也想爱她呀,当初我为此塑造了一个可爱的女主啊,结果甲方各种要求,女主简直就无恶不作了,无恶不作也就算了,还让我给她各种洗白,她都不是我当初创造的那个人了,我怎么爱她?”
编剧老师长叹,说你这样编剧这碗饭你吃不长的。
她没说错,我果然吃不长这碗饭,咱终归是影视圈儿里这点事儿弄明白了,也不亏。
编剧自己都不爱的角色,底层观众怎么会爱?反之作者就只能把自己残存的爱转移到反派和配角身上去了,于是反派开始让人恨不起来,配角也开始有人爱了。
来源:十三哥喂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