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檀健次被传出演贾宝玉,让不少人直接“出戏”。原本宝玉应该有点孩子气,脸稍圆,眼神干净带点反叛,可他的五官太锋利,看着完全不似那种“未染尘埃”的样子。就算演技再好,这种青春感也装不出来。
一个三十多岁的演员,要去演十二岁的少年?观众一看到名字,就觉得心里别扭,脸型和气质摆在那里,这不是年纪问题,而是整个气场都不对。
檀健次被传出演贾宝玉,让不少人直接“出戏”。原本宝玉应该有点孩子气,脸稍圆,眼神干净带点反叛,可他的五官太锋利,看着完全不似那种“未染尘埃”的样子。就算演技再好,这种青春感也装不出来。
林黛玉的讨论也很热。说是陈都灵拿下这个角色,虽然她的长相、气质上没太大问题,但人们担心她会把林黛玉演得太“规矩”。林黛玉除了柔弱,还带着倔强与聪慧,少了这些,人物就不成立。
听说为了这次拍摄,陈都灵在封闭训练,连走路的步数都严格练习。虽然导演下了心思,但效果能不能出来,还要等成片见分晓。观众对林黛玉的接受度很严苛,这一点从87版的影响力就能看出来。
而在所有角色中,王熙凤的演员孙俪似乎争议最小。她硬朗、泼辣的一面与王熙凤管事的形象契合度很高。过去她演过类似强势的角色,也都能立得住。也有人觉得她的魅力不够,对比原来的形象还是差了点意思。
孙俪的名气与人气,确实能为新剧带来关注。而导演挑她,也算是为了保险。毕竟大家对这一版的王熙凤要求不低,不仅得有气势,还要会说话、懂心计。
新版《红楼梦》从一开始就伴随着大量质疑声,不止是演员选择问题,更是因为87版影响太深刻。那时演员的形象与角色贴合得非常自然,不造作、不做作,这种感觉如今很难再找到。
观众对宝玉特别敏感。宝玉是全剧灵魂所在,选不好就可能导致整个剧口碑翻车。檀健次的演技固然有人认可,但这个年龄差过于明显,哪怕化妆也难掩成熟的底子。这种违和感,怕观众第一眼就接受不了。
其实每一次翻拍四大名著,都会面临同样的问题:前面有经典,后面很难超越。有的翻拍质量还没上映就被骂得体无完肤。这次《红楼梦》更是如此,因为观众记得87版太清楚了。
虽然如此,也有人认为时代不同,新的版本为新一代观众服务,这本身并没有错。国人对于名著都会不断重拍,就像金庸武侠剧几十年来换了无数版,总还是有人喜欢某个新版本。
资本对这种大IP格外关注,一旦选角公布,很快就能把话题推热。但热度背后,如果内容跟不上,很容易引起反感。不少剧集就是倒在了这个问题上——外表包装精美,故事却空洞无味。
关于陈都灵饰演林黛玉,还有一个担忧是声音与气场是否适合,她本人的声音偏轻柔,如果情绪变化不够丰富,很可能显得单调。而林黛玉的性格复杂,不是“柔弱”三字就能形容的。
孙俪扮演王熙凤,在早期的剧照曝光后得到不少正面评价,有眼神凌厉、笑容锐利的瞬间,这些特质正好符合人物。这个角色对台词功力要求极高,如果语言节奏没掌握好,也会掉分。
至于檀健次,他本身有舞台剧经验,表演细腻,但宝玉的人设与他之前塑造的形象反差大。如果不能彻底摆脱成熟感和精致感,很难让观众信服自己是在看一个少年。
新版《红楼梦》目前还没有开播,但已经完成了第一波讨论与争议,这种关注度无疑给剧集带来了曝光。在经典的光环下,新版想赢得赞誉,不止需要“大牌演员”,更要在细节上下功夫。
观众接受一个新版本,往往不是因为它复制了老版,而是因为它拍出了新的东西,同时又保留了原作精神。如果只是大堆明星摆在画面上,却少了那种真切的人物呼吸感,那么翻拍的意义就会被质疑。
新版能否超越87版? 很多老观众几乎是不抱希望的,因为那种符合原著气质的人物和氛围已经很难再现。但对于年轻观众来说,他们或许会看到另一个《红楼梦》,一种新的诠释方式。
演技、气质、年纪这些实际问题不能忽视。一旦核心角色与观众预期差距太大,即便制作投入再高,也容易崩盘。这就是为什么一部名著翻拍,第一步——选角——往往决定它未来的命运。
最终,新版到底是争议过后让人接受,还是成为又一个被嘲笑的案例,只能等播出那天见分晓了。
来源:闺蜜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