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甄嬛传》播完十二年,弹幕里仍在刷“今天也是想跳槽去甘露寺的一天”,因为把职场写进封建宫廷这事,老郑是真整明白了:打工人跟皇贵妃一样,都要先学会把情绪折成A4纸大小再递上去。
《甄嬛传》播完十二年,弹幕里仍在刷“今天也是想跳槽去甘露寺的一天”,因为把职场写进封建宫廷这事,老郑是真整明白了:打工人跟皇贵妃一样,都要先学会把情绪折成A4纸大小再递上去。
可到了新《红楼梦》,观众不买账了,票房482万,还不如一个美妆博主一场直播的打赏多。
很多人张嘴就是“87版滤镜太深”,换个角度想想,也有可能是我们在“职场模式”里待太久,突然把青春哀歌搬到眼前,大脑直接宕机,根本认不出这是爱情本身最奢侈的样子——连哭都来不及整理话术。
郑晓龙的狠劲藏在两处。
一是颜色,甄嬛封贵妃那场,衣服上的凤凰织金线在镜头里闪得像刚拿到年终奖的Excel表格;新版黛玉出场却是一整片冷青,连唇色都压得低低的,提醒你“悲剧从第一格像素就开始生效”。
二是台词,《甄嬛传》每句都有弦外之音,生怕观众听不懂“领导画饼”;薛林二人互看的那眼,老郑干脆把词全收走,就让眼泪挂在睫毛上,一滴不掉,意思却砸得到处都是。
最尴尬的地方也在这儿。
以前观众边骂边学“钮祜禄升职记”,现在骂的是“贾宝玉怎么还没上班”。
短视频刷多了的大脑,对细腻过敏。
老郑拍黛玉葬花,镜头里真放了一地樱花,却被弹幕吐槽“这不就是景区打卡”。
节奏没崩,是观众胃口崩了。
可老郑没认输。
他把宝玉和黛玉初次对视剪成0.5秒的闪回,再把87版同场戏拿出来并列播放,一秒现代,一秒古典,像两扇窗子同时开了——原来不是新版太慢,是老版太快。
经典翻拍像翻老照片,关键不在于滤镜,而在于你敢不敢把当年的自己重新摁进相框,一起接受审视。
所以这波翻车的意义,远不只是豆瓣低分。
它像一封巨大的备忘录:提醒我们古装剧可以拍职场,但别忘了还能拍失恋;可以拍升职,也得允许有人辞职只为去葬花。
老郑的下一部戏据说要拍《秋窗风雨夕》,如果到那时,弹幕里能少两句“怎么还不升职”,多两句“我也想不计代价爱一场”,那482万就真没白花。
来源:酒意微醺抒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