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直到点开《足迹》,看着弹幕从“又是老套路”刷成“求加更”,我才惊觉:原来好的年代剧,真能让观众像找宝藏一样,越挖越上头。
这年头,年代剧扎堆上线,可真正能让人熬夜追更的有几部?
直到点开《足迹》,看着弹幕从“又是老套路”刷成“求加更”,我才惊觉:原来好的年代剧,真能让观众像找宝藏一样,越挖越上头。
一、没有枪林弹雨,这场“暗流战”却看得人手心冒汗
1936年的上海饭店里,黑帮大佬曾培德(宁理饰)盯着送餐的侍应生顾维民(唐曾饰),慢悠悠地说:“民国十六年,南京有个叫罗英汉的年轻人,跟你长得真像。”
顾维民眼皮都没抬:“先生认错人了。”
曾培德伸手握手,指尖碰了碰对方的指节,突然笑了:“是我记错了。”
转身却对养子程敖(丞磊饰)说:“那双手,常年握枪的茧子比石头还硬——他就是当年那个学生头,共婵党。”
全程没喊打喊杀,可两人眼神里的交锋比枪战场面还让人窒息。
这就是《足迹》最妙的地方。它没把“谍战”挂在嘴边,却让你在林家小姐追债、程敖法庭辩护的日常里,处处看到暗线在烧。
就像剥洋葱,一层一层揭开,辛辣感直冲天灵盖。
二、林家小姐刚回国就“开杀”,黑帮律师竟成“护花使者”?
看惯了年代剧里哭哭啼啼的大小姐,林允饰演的林斯允一出场,却让人眼前一亮。
刚从海外回来,满心要开妇产医院,却撞见黑帮律师程敖带着人上门讨债。
大哥欠了曾培德的钱,对方放话要收房子。林斯允抄起菜刀堵在门口,眼睛瞪得像铜铃:“要钱没有,要命一条!”
程敖挑眉笑了:“林小姐倒是比你哥有种。”
本以为是“恶霸遇烈女”的老戏码,结果下一秒就反转:小混混调戏林家丫鬟,逼得姑娘跳车丧命,曾家少爷还想包庇。
林斯允转头就把消息捅给报社,标题耸动得像今天的热搜:“黑帮草菅人命,沪上公道何在?”
曾培德再横,也架不住全上海的唾沫星子,乖乖赔钱认错。
程敖在一旁看着,眼神里的欣赏藏都藏不住。
更绝的是后面的“反杀戏”:大哥伪造遗嘱想独吞家产,林斯允直接告上法庭;乔家少爷骗婚,她表面陪跳舞,转身就把情书捅给小报,让对方身败名裂。这剧情也太带感了吧!
而程敖这个角色更有意思。他是黑帮大佬的养子,帮着催债、镇场子,却在林斯允被次长欺负时,一脚踹开房门救人;
在学生因抗日被抓时,顶着“亲供”的骂名,在法庭上拍案怒吼:“四万万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就是我背后的势力!”
你以为他是黑,他偏要亮;你猜他要站哪边,他偏在灰色地带走出自己的道。这种“不按套路出牌”,才是《足迹》最勾人的地方。
三、宁理一个眼神藏千军万马,
看年代剧,最怕“演员出戏”。但《足迹》的阵容,简直是“神仙打架”——
宁理饰演的曾培德,往那儿一站,不用说话就是江湖。
跟程敖讨论“敢不敢QING共”时,他呷了口茶,慢悠悠说:“只要抗日,老ZI都支持。”
那声“老ZI”,带着痞气,却藏着比谁都深的家国心。弹幕狂刷:“这才是大佬!一个眼神能演完一部戏!”
唐曾的顾维民更绝。作为地下党,他藏得比谁都深,送个餐、修个灯,都像在执行任务。
跟曾培德对视时,眼里的警惕和镇定,让人想起那些“把名字刻在隐蔽战线”的先烈。
丞磊的程敖,西装革履时像个贵公子,眼神一冷又成了黑帮律师,法庭上为抗日学子辩护那段,青筋暴起的样子,把“纠结中的热血”演活了。
林允也甩掉了“星女郎”的标签,演林斯允的泼辣和智慧时,连皱眉都带着戏,尤其是跟程敖斗嘴时,那句“你管我”,又娇又飒,CP粉直接狂喜。
老戏骨压阵,年轻演员不拉垮,这剧想不好看都难。
追完6集才发现,《足迹》讲的不只是1936年的上海。
一栋老洋房,串起了三代人:30年代的林斯允在这儿开医院、支持抗战;50年代的侄女易弋(童瑶饰)在这儿经历时代变迁;90年代的后人从这儿出发闯商海。
现在追到第6集,我已经开始担心:更新太慢,不够看啊!
你被《足迹》里哪个瞬间戳中了?是宁理的大佬气场,还是林斯允的飒爽反杀?来评论区聊聊,一起等更新!
来源:橙子向前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