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锦绣芳华》没火,片方急着甩锅“观众不爱经商”,其实观众只是不爱看空洞的宫斗换皮。
《锦绣芳华》没火,片方急着甩锅“观众不爱经商”,其实观众只是不爱看空洞的宫斗换皮。
三部新剧立刻排期,把民国、晚清、明朝全拉出来,就是想证明:不是题材不行,是讲故事的人偷懒。
《灼灼韶华》把档期钉在9月11日,选周四上线,工作日中午12点更新,平台赌的是午休刷剧的女性白领。
民国背景+女性逆袭,正好撞上今年“她经济”报告里女性消费力上涨12%的数据。
剧组在怀柔搭了一条民国街,连电线杆都用旧木头包铜皮,成本比绿幕抠图贵三倍,就是想用实景把“质感”打在公屏上,免得再被吐槽“塑料年代”。
《大生意人》卡在9月底到10月初,时间点对准国庆档流量池。
晚清+盐商+陈晓,三条线都在抢男性观众。
历史正剧近年收视下滑,但男频用户付费率比女频高18%,平台押的是“家国大义”能让他们掏钱。
剧组请历史学家做顾问,盐税账本直接拿故宫档案复印,连盐引上的水印都一比一复刻,就是想用细节堵住“戏说”争议。
《家业》排到12月,年底冲业绩的KPI剧。
明朝徽墨+非遗+杨紫,瞄准的是“文化带货”。
去年《梦华录》带火宋韵,同款周边卖了2.3亿,平台这次提前和徽墨厂签了联名,剧播当天同步上架“李祯同款墨条”。
杨紫的角色三次改良工艺,对应现实里非遗传承人直播教做墨,热搜词条都预定了#杨紫手把手教你磨墨#。
三部剧全用女性当主线,不是巧合。
去年《风吹半夏》女性创业收视破2,广告溢价涨40%,平台发现“女霸总”比“男霸总”更吸金。
但《锦绣芳华》失败在前,片方这次学乖了:女主不再靠男人开挂,而是靠技术、账本、人脉真刀真枪干事业。
观众要的是“我能学”,不是“我能梦”。
历史剧最怕“悬浮”,三部剧全把非遗、账本、档案拍给你看,就是想用“真东西”换“真口碑”。
但风险也明显:民国剧容易碰红线,晚清盐商涉及官商勾结,明朝徽墨可能踩“封建糟粕”。
平台提前三个月送审,删减台词、改字幕、加旁白,求生欲写在脸上。
观众不是不爱经商剧,是受不了“披着商战谈恋爱”。
新剧把爱情线压到30%以下,主线是账本、工艺、盐税、家族规矩,连谈恋爱都在谈股权分配。
平台数据师算过:去年《大博弈》股权谈判那段弹幕密度是谈恋爱的三倍,观众爱看“分钱”胜过“分糖”。
结尾:如果这三部再翻车,是不是该承认问题不在年代,而在编剧根本不会算账?
来源:影视大哼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