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唯一看起来好像能全身而退的汤德远,兜兜转转竟然又被抓了;田小贵,那个憨厚的汉子,躲过了日本人的围剿,最后却倒在了“自己人”的举报上;还有大阔枝,在松林镇亲手送走了这辈子的挚爱高云虎,从此就是天人永隔。
追了整整40集的《归队》终于落幕了,“四死一伤一残”的收场,这哪是抗战胜利的凯歌,分明是一曲英雄末路的悲歌。
唯一看起来好像能全身而退的汤德远,兜兜转转竟然又被抓了;田小贵,那个憨厚的汉子,躲过了日本人的围剿,最后却倒在了“自己人”的举报上;还有大阔枝,在松林镇亲手送走了这辈子的挚爱高云虎,从此就是天人永隔。
要我说,全剧最让人绷不住的泪点,就是田小贵归家的那一段。他在渡河激战里滚下山坡,跟大部队失联,所有人都以为他牺牲了。可他硬是凭着一股子毅力,在冰天雪地里一路乞讨,拖着半条命回到了田家屯。
他推开家门,对着老父亲就说了一句,想讨一碗“面片汤”。就这一碗面片汤,包含了多少心酸和委屈。回家的那一刻,他可能觉得所有的苦都值了。
谁能想到,这短暂的温情后面,是更深的深渊。田小贵逃过了敌人的枪林弹雨,却没躲过“自己人”的黑手。伪军“精准”地找上门来,抓他的罪名是“抗联骨干”。这事儿明摆着,就是有内鬼告密。
接下来的剧情,我简直不忍心看。酷刑,老虎钳夹十指,他的那双手,再也握不稳枪了。对于一个战士来说,这比死还难受。最后,老父亲倾家荡产把他赎了出来。人是活下来了,可那个能在战场上杀敌的田小贵,已经“死”了。
汤德远这条线,简直是把人性的复杂和命运的无常展现得淋漓尽致。他第一次被日本人抓,差点被汉奸折磨死,是肖铁林出手救了他。当时看还觉得肖铁林有点“义气”,现在回想,那不过是给自己留条后路罢了,典型的投机分子。
活下来的汤德远,被迫当了“伪警察”。这段卧底生涯,他肯定备受煎熬。但他没有沉沦,一边假意逢迎,一边偷偷给抗联送情报。特别是火烧粮仓那场戏,算是他对自己身份的一次交代,一次彻底的自我救赎。他用行动证明了,就算身在泥潭,他的心也还是向着光明的。
可命运就是这么弄人。他的身份最终还是暴露了,迎来了第二次被捕。这一次,再也没有肖铁林来保他了。剧集的最后一个镜头,定格在他被押往刑场的背影上,生死未卜。导演给了一个留白,但剧里的台词又在暗示,“活下来的可能只有一人”。
这个结局真的太绝了。汤德远的生死成了一个谜,也成了一道选择题。是像他一样,在最后一刻完成觉醒与救赎,走向一个未知的结局?还是像田小贵那样,活下来,却带着一身无法愈合的伤痛?
跟田小贵和汤德远的轰轰烈烈比起来,大阔枝的悲剧是无声的,却同样痛彻心扉。她和高云虎的爱情,是那个战火纷飞年代里,一抹难得的亮色。
在松林镇送别高云虎那场戏,她把自己的全部积蓄都塞给了他,嘴上说的却是:“你只要记得回松林镇看看我”。她要的不是回报,只是一个念想,一个他能回来的希望。
可她等了一辈子,等来的却是高云虎在苏联受训后,再次参战并最终牺牲的消息。大阔枝终身未嫁,守着松林镇那家小客栈,门口始终挂着一面“高”字酒旗。
这是官方给的一个彩蛋镜头,也是对她一生最残忍的注解。那个酒旗,是她对爱人无声的纪念,也是她被永远定格在那场送别里的证明。
这部剧的剪辑也很有意思。镜头一边是田小贵在家吃着那碗来之不易的“面片汤”,另一边就切到汤德远在牢里吃着“牢饭”。一个回到了家,却被家乡所伤;一个身在敌营,却无处可归。
这种对比,把乱世中小人物的无力感放大了无数倍。还有大阔枝送别的背影,下一个镜头就是高云虎倒在雪原上,情感的闭环就这么完成了,观众的心也跟着碎了。
说到底,《归队》这部剧,真的打破了我们对很多抗战剧的固有印象。它用“小人物、大历史”的视角告诉我们,战争最残酷的一面是什么。
“归队”不是想象中的大团圆,更多的是生离死别;胜利不是敲锣打鼓的荣耀,而是用血与火换来的传承。
来源:影视大哼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