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唐剧《生万物》:好地主比黄世仁还假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09 06:49 2

摘要:电视连续剧《生万物》引起争议,有说是美化地主,为地主洗白,也有说地主本来就是那样。看了两集,实在看不下去,简单浏览了一下剧情介绍。开场是天牛庙村的宁学祥家嫁闺女。宁学祥是十里八乡最富的富户,拥有七百多亩地,但吝啬成性,宁家冷清清的。倒是待嫁的新娘宁绣绣(杨幂饰

电视连续剧《生万物》引起争议,有说是美化地主,为地主洗白,也有说地主本来就是那样。看了两集,实在看不下去,简单浏览了一下剧情介绍。开场是天牛庙村的宁学祥家嫁闺女。宁学祥是十里八乡最富的富户,拥有七百多亩地,但吝啬成性,宁家冷清清的。倒是待嫁的新娘宁绣绣(杨幂饰)不以为意,正在新房装扮,她满心欢喜地等待婆家接亲,嫁给她青梅竹马的费文典,不料绣绣被假冒送礼的马子劫走了。

女儿被土匪绑票了,当爹的应该赶紧筹钱赎人吧?来买地的在门外等着,宁学祥拿出地契,左端详,右端详,结果是哪块地他都舍不得卖。剧终宁学祥把地都交公了,是主动交的,心悦诚服交的。宁学祥饰演者倪大红生就一副奸雄相,这个转变过程,对他是一个挑战,不知道他是怎么演的?

《生万物》不可能拍成《白毛女》,至少是要中和一下,有黄世仁那样的坏地主,也有宁学祥那样的好地主。好坏要看谁的视角。农民的视角,不苛刻,到月给工钱,就算好,如果为富而仁,乐善好施,造福百姓,就要传颂乡里,立碑修庙了。此外还有,地主的视角,社会进步的视角。不同的视角,地主的形象截然不同,毛泽东在湖南搞农民运动,地主说:“痞子运动,糟得很!”毛泽东说:“好得很!”


中国社会的核心问题是土地问题,所谓历史周期律,就是新王朝取代就王朝,又走上旧王朝的老路,再被新王朝取代,周而复始。旧换新的推动力,就是土地集中。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穷人造反,推翻旧王朝,换一批人,继续搞土地集中。

土地集中的成因,有的是政策倾斜让一部分人富起来;有的是跑马圈地,巧取豪夺;还有民间自由买卖,好吃懒做的,今天卖一亩,明天卖一亩,把地折腾没了;也有运气不好,遭遇天灾人祸,不得不典地。农业社会,地没了,就变成了无产阶级,只能租种地主的土地(佃户),或者给地主家当长工(雇农),卖儿卖女的事就出来了。

杨白劳欠黄世仁的地租还不上,电影里喜儿是被黄世仁抢走的,现实中黄世仁都不用抢,要债的往门口一坐,杨白劳会主动做喜儿的工作:到了黄府,吃的山珍海味,穿的绫罗绸缎,红头绳爹就不给你预备了,老黄家啥都有。喜儿有心上人,叫大春,是幸福重要,还是命重要?其实没得选。

黄世仁是个坏地主,霸占喜儿,不把喜儿当人,现实中他不一定那么坏(把人家黄花闺女弄来做小妾,还要多坏?),电影进行了艺术加工,你可以说《白毛女》丑化地主形象,但是绝不会反转成《生万物》的剧情。

18岁的银子嫁给宁学祥,也是为了救家自救。宁家有700亩地,银子家6口人只有3亩地,银子爹不善经营,娘体弱多病,弟弟妹妹饿得吃土。不管她家的地是怎么没的,在土地私有社会缺乏兜底保障的情形下,银子家将永世不得翻身——这就是社会主义要解决的千年痼疾。

银子爹懒滑,他的反面宁学祥要表现地主的风格,动不动就背上粪筐出去捡粪,合着十里八乡首富是捡大粪捡出来的?主创是不是对700亩地有什么误解?

土地兼并不是请客送礼,哪怕是自愿公平交易,由于交易双方实力不对等,弱势一方根本没有议价能力,这种交易本质上也是弱肉强食。有勤俭节约省出来的小地主,从来没有勤俭节约省出来的大地主,宁学祥要不就是乘人之危低价收购,要不就是像黄世仁那样放高利贷,驴打滚利滚利,把穷人逼入绝境,地和人都归了自己。


银子的处境和喜儿差不多,但是银子逆天改写了命运。她好像就是奔着“捞”宁家去的,出嫁前先把自己给了铁头,新婚之夜宁学祥发现银子跟别人睡了,情绪失控,却被银子骑在床上一顿暴揍。从此宁学祥被银子拿捏得死死的,要钱给钱,要粮给粮,任凭银子往娘家搬东西。那个又抠又狠,亲生女儿被土匪绑架了都不救的宁老财哪去了?

宁老财的形象发生断裂,从一毛不拔的铁公鸡,变成任人宰割的弱鸡,一言不合就要挨打,俨然是宁老财欠了银子家的钱。一个十里八乡首富有700亩地的地主,什么时候这么窝囊过,这不是造谣吗?


以前有个梗,霸道总裁爱上我,霸道总裁爱上绝经的我,霸道总裁爱上做保洁的我……这样的鬼扯故事看多了,才能编出地主老财恋爱脑发作当舔狗,被一个卖身还债的丫头片子反制的剧情。

宁老财的老婆死了,银子属于填房,在传统习俗里,她的地位比原配低,有反客为主的,但肯定不是普遍现象——那么傻的地主,他是怎么拥有700亩地的?这违背了文艺作品塑造典型形象的规律,以偏概全,目的就是解构历史,进行意识形态的反攻倒算,塑造好地主形象。


问题是,如果地主都那么好,上世纪的革命是怎么发生的?我有个朋友做展示,一年能有几百万的产值,他跟我说,他雇的木匠每年比他挣的都多,逢年过节得请工人吃大餐,发福利,借钱也得先给工人开资。按现在的标准,他也算是地主资本家了。你去他的工厂发动群众,说咱们把东家的财产给分了吧,工人二话不说就会把你打出去。

有一条经常被用来调侃革命的正当性据说是20年代土地革命的标语,是这么写的:"想有自己的地种吗?想吃得饱吗?想睡地主的小老婆吗?跟着红军走!"


标语口号嘛,可能会有夸张、渲染、鼓动的成分。但是如果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另一个问题:什么情况下,才会写出这样的标语?宣传标语要用最简短的话,反映受众核心诉求。这条标语反映出来的问题是,土地集中非常严重,农民没地种、没饭吃、没老婆,生存陷入绝境。苏维埃政府提出“打土豪,分田地”,为什么能得到群众的热烈响应,还不是因为土地兼并已经让底层农民没有活路了?

一场轰轰烈烈的全国性革命发动起来,必是普遍的剥削压迫存在,宁学祥抵消不了黄世仁,才会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最终取得成功。

黄世仁的形象经不起推敲。特定年代的文艺作品,可能不得不那么写。农民普遍文化程度低,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穷,听不懂那些深奥的道理,简单易懂的“脸谱化”形象才能深入人心。

《生万物》试图从人性角度,用36集的篇幅,塑造好地主形象,结果照样经不起推敲。这表明地主的形象是复杂的,即便不是恶霸,也不可能是白莲花,不是黄世仁,也不可能是宁学祥。《生万物》剧情建立在脱离生活的虚假叙事上,演员演技再好,也立不起来,变成了一部荒唐剧。

宁学祥这个人物,原著《缱绻与决绝》根本就不是这么写的,编导恶意篡改原著,就是要给黄世仁平反。黄世仁是虚构的,白毛女原型是四川宜宾的罗昌秀,被地主迫害逃到山里,常年吃不到盐,头发全白了。宁学祥这样的地主,根本就找不到原型,只好造一个假的出来,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这样的烂剧是怎么过审的?

来源:乍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