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期盼的那个名分,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也没有等到,若曦始终在等待。既不是十四爷明媒正娶的福晋,也不是四爷册封的后宫妃嫔,她就像无根的浮萍,在紫禁城的红墙黄瓦间漂泊无依。这段跨越三百年的痴恋,为何连一个正式名分都得不到?今天,让我们一同揭开这个令人心碎的情感谜题。
灵堂外,雍正一声"这里没有福晋"的冷喝,彻底否定了若曦的存在价值。这句话,道破了这段穿越时空的恋情中最残酷的真相。
期盼的那个名分,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也没有等到,若曦始终在等待。既不是十四爷明媒正娶的福晋,也不是四爷册封的后宫妃嫔,她就像无根的浮萍,在紫禁城的红墙黄瓦间漂泊无依。这段跨越三百年的痴恋,为何连一个正式名分都得不到?今天,让我们一同揭开这个令人心碎的情感谜题。
---
试图用自杀返回现代时,若曦第一次被四爷所救。"你的这条命是我捡回来的,以后没有我的允许,你别妄想再自杀",救下她的四爷,说出的这句话充满了掌控欲。可以说,这句话为他们的关系定下了基调,也预示着若曦注定失去自主权的命运。
十阿哥被迫迎娶明玉的那场戏,若曦躲在角落里亲眼目睹。一个鲜活的生命被皇权无情碾压,她看得清清楚楚。那一刻她终于明白,在这个时代,个人意志在皇权面前简直不堪一击。要我说,这种觉醒才是若曦悲剧的真正开端。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她说得硬气,可骨子里还是个现代女性。渴望平等、追求真爱,这种思想放在清朝后宫简直就是异类。若曦的可爱在于她的坚持,可悲也在于她的坚持。始终不愿完全屈服,注定了她与这个时代的格格不入。
起始于一个天大的误会,若曦和四爷的感情就这样开始了。刚入宫时,为了保住性命,若曦整天琢磨四爷的喜好。爱喝什么茶、用什么墨,她都打听的一清二楚。这本来只是生存之道,却被十三爷和四爷误读成了少女怀春。
最讽刺的是,当四爷主动示好时,若曦居然拒绝了!这一招欲擒故纵,反倒让四爷更加感兴趣。说实话,看到这里我都替若曦着急,这丫头根本不知道自己招惹的是什么样的男人。
太子求娶若曦的那一刻,转折点终于到来。面对突如其来的赐婚危机,若曦不得不做出选择:嫁给注定被废的太子,还是投靠未来的皇帝?这个选择看似简单,实则残酷。最终选择了四爷,但这选择里有几分是出于真爱,几分是出于算计?恐怕连她自己都说不清。
与八爷的温润如玉不同,四爷就像一团火,既温暖又危险。在他面前若曦可以肆无忌惮地撒娇、吃醋,甚至往茶里加盐恶作剧。这种亲密无间,是她与八爷相处时从未有过的体验。但我们要看清的是,四爷的坦诚是有限度的,他终究是个帝王,不可能为爱情放弃江山。
登基后的四爷,为什么迟迟不给若曦名分?表面上是政务繁忙,实则另有隐情。刚刚经历九子夺嫡的惨烈斗争,新帝宝座还没坐热,八爷党虎视眈眈,这种时候册封一个与政敌有牵连的女子,岂不是自找麻烦?
太矛盾了,若曦这个人!既想要纯粹的爱情,又放不下现代人的道德观。玉檀之死让她看清了皇权的残忍,也让她意识到自己与四爷之间永远横亘着一条鸿沟。说实话,这场争吵看似突然,实则是两人价值观差异的必然爆发。
历史上确实没有马尔泰·若曦这个人物的记载,但作者这样的安排别有深意。没有名分,恰恰象征着她与那个时代的格格不入。一个现代女性,怎么可能在清朝后宫找到自己的位置?这个设定简直不要太妙!
若曦临终前写的那封信,我每看一次就心痛一次。"当一人轻描淡写地说出'想要'二字时,他已握住了打开我心门的钥匙",这句话写尽了一个女子最初的心动。要我说,若曦这辈子就毁在太痴情上。
最让人唏嘘的是,她至死都不知道四爷的苦衷。以为对方薄情,实则造化弄人。那句"日日盼君至",道尽了多少相思血泪?可惜这一切,四爷直到失去后才明白。
记得剧中若曦模仿四爷笔迹的片段,她一笔一划那么认真,仿佛要把所有的思念都刻进字里行间。这个细节真的太戳心了!她爱的那么卑微,又那么执着,这种矛盾的感情,恐怕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懂。
---
不是名分,若曦追求的是一颗真心。这份执着,穿越三百年时空依然动人。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或许我们都该学学若曦的勇气:宁可粉碎,也要保全爱的完整。毕竟,真心难得,真情无价。
历史长河中,个人情感渺小如尘埃,却又珍贵如明珠。若曦的故事提醒我们:爱过,痛过,才算真正活过。
来源:思才追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