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田曦薇和许凯的《子夜归》真的很让人意外,开播前,以 522万预约量 刷新腾讯视频纪录,成为 2025 预约量 top1。首播当日,开播前首播52分钟站内热度破22000,2小时17分冲上24000,微博指数3小时破8000万,7 个广告位彰显其商业价值,在 8
田曦薇和许凯的《子夜归》真的很让人意外,开播前,以 522万预约量 刷新腾讯视频纪录,成为 2025 预约量 top1。首播当日,开播前首播52分钟站内热度破22000,2小时17分冲上24000,微博指数3小时破8000万,7 个广告位彰显其商业价值,在 8 月份四大平台开播新剧中独占鳌头。这种程度放在任何剧集上都属于高开了。没想到的是,直至收官,该剧终在剧情平淡、演员绯闻和配角加戏的多重夹击下,热度迟迟无法突破27000大关,黯然收场。
有多少人是被田曦薇那句“欢迎来到长安妖市”带入坑的?预告片中这一句荡气回肠的台词,终究只是活在了片头。
从原有IP上来说,《子夜归》改编自扶华的小说《梅夫人宠夫日常》,自带》3000万书粉为剧集初始热度,首播前“鱼和熊掌兼得”和“悬疑主线+单元案件”的悬疑甜宠设定吊足胃口,宣发上走的是这部剧构建了一个人妖共生、昼夜分治的盛唐长安奇幻世界,号称投资超过3.4亿人民币,单集特效费用高达300万人民币。加上腾讯视频将《子夜归》作为暑期档“压舱石”,首播当天黄金时段三连更,绝对的宣传加资源到位。
本来好好的“绝对爆款坑位”,奈何事与愿违。
剧情魔改是最大的问题,从观众反馈上来看,对《子夜归》最直观的感受是剧情平淡。没有明显的起伏,前半部分的铺垫与后续发展缺乏必要的因果连接。原著甜宠基调,被剧版强行扭转为“权谋+虐恋”,砍掉原著武祯夜爬窗台、梅逐雨耳尖泛红等高光糖点,加入“天火之谜”“妖市权谋”等支线,野心太大却没有做到合理诠释,导致主线模糊。剧粉们对剧情的不满声音愈发强烈,批评“抽妖骨炼丹的权谋线突兀如PPT,人妖大战不如《西游记》特效”。更致命的是,编剧砍掉男女主高光戏份强行为配角加戏(将武祯黑化过程简化为“被表哥PUA”,消解了原著中“猫公觉醒”的成长弧光),严重影响了剧情节奏与角色塑造的完整性,许多伏笔未能得到妥善处理,使得观众追剧的热情大打折扣。
演员的表现也没有给剧集带来好的加持,本来“男俊女美”的选角能让观众更加赏心悦目,特别是田曦薇的武祯,一流的服道化让人眼前一亮,对于颜控党来说,光是这样的妆造(下图)就能让人入坑。
但追剧讲究的是“日久生情”,对于甜宠剧来说,田曦薇与许凯的CP感是剧集的致命伤,两人前期暧昧时间太长,感情线拖沓缺乏自然演进,让观众难以投入。站在戏外的角度来看,他们的关系更像工作关系,而非相爱至深的伴侣,缺乏爱意的堆叠和情感的自然演化。
特别是两人演技还有诟病的一面,许凯的“淡漠天师”被批“眼珠凝固的仿生机器人”,田曦薇虽在“猫妖变身”戏份中展现红瞳魅惑,但“突然舔爪”的惊悚表情和夸张假睫毛削弱了灵气。网友戏称:“许凯在演天师人形立牌,田曦薇在演被拔牙的波斯猫”。
一部剧的成功除了制作,还需要演员的加持。特别是在播期间,许凯还负面缠身,尽管演员的私人生活与作品本身应有所区分,但不可否认的是,负面消息会在一定程度上分散观众对作品的注意力,甚至部分观众可能会因此产生抵触情绪,影响剧集口碑的传播。
最为明显的就是后续剧集宣发,田曦薇成为这场风波中的“最惨的人”。所有双人宣传计划全部瘫痪,让本已经勉强维持的剧集更加雪上加霜。即便两人的粉丝展开了“赎罪式云包场”,许凯和田曦薇的粉丝许凯包了又包,田曦薇粉丝弹幕数据没停,纷纷表示“自己不欠《子夜归》”,却仍旧挽救不了无法上升的热度。
虽然在同期中已经算是比较的一部作品,但作为S+剧集,很显然失败了,也再一次证明了如今影视行业的一大硬伤“流量明星+IP改编公式已失效”,唯有剧本扎实、表演在线、风险可控,才能真正实现“长红”。
来源:年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