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师妃暄,究竟是个怎样的人?表面温婉,一开口好像满心都是苍生,心怀家国;可她的手段拐弯抹角,做事偏偏让人觉得有点“茶里茶气”。你说她清高吧,又有点手段;说她真心为别人着想吧,有时却让人气得牙痒。这种人——怎么看怎么有点复杂,有点意思。
师妃暄,究竟是个怎样的人?表面温婉,一开口好像满心都是苍生,心怀家国;可她的手段拐弯抹角,做事偏偏让人觉得有点“茶里茶气”。你说她清高吧,又有点手段;说她真心为别人着想吧,有时却让人气得牙痒。这种人——怎么看怎么有点复杂,有点意思。
说到《大唐双龙传》这出好戏,到了第五十五卷,寇仲总算熬过了李世民的步步紧逼,日子一天天熬苦终于盼到翻身。他和子陵兄弟两个,真是典型的苦孩子逆袭——一开始被江湖和庙堂的大人物从头踩到尾,一路被追打,好容易才混出了点“主角气质”。最有意思的,是宋缺这位老家伙突然站出来,硬是把气氛掰了个大转弯。岭南大军一出关,就像一锅热油里撒了把辣椒,寇仲这条“咸鱼”,终于要翻身了。
可这一翻,就不知有多少人的算盘都打乱了。师妃暄按捺不住,丢下自己那个仙气十足、几乎跟世俗绝缘的清修世界,跑到巴蜀插了一脚。她这种人,嘴上说是为了天下百姓;可真到关键时刻,却常常不惜让别人牺牲来成就自己的理想。巴蜀这地方,说难听一点,就是一块肥肉——谁吃下去,谁能继续跟李世民在南北两路拉锯。偏偏,这时候寇仲已是八九不离十要拿下了。
但师妃暄不是吃素的。她先一步找上了解晖,动用师傅梵清惠的关系,几句话就把人收服了。你说江湖高手是非分明,结果其实也不过就是人情关系一盘棋,她这招棋下得滴水不漏。再瞧接下来,她又故伎重施,把徐子陵这个“兄弟情深”的理想主义者绕到了自己阵营。徐子陵有喜欢她的心思,这她不是不知道。所以师妃暄话里话外暗示:“现在局势不同了,你不帮寇仲,就是最懂事,也是最爱我。”
这话翻译出来,味道就有点“秀儿”:以前你帮寇仲无所谓,现在形势变了,要是还帮,你不是爱我——如果不是“道德绑架”,那也差不多了。师妃暄这招儿,真是典型的“让你做选择题,但题目只有一条答案”。徐子陵被她拿捏得死死的,也不知道是心软,还是天真,总之你说他无辜吧其实也挺自愿的。
其实,在她心里,寇仲压根不是做皇帝的料。师妃暄一心觉得,李世民才是那位该掌天下大权的“明主”。寇仲在她眼里,只是不甘心、想证明自己的野心家。照她思路,眼下局势微妙,异族随时可能来搅局,只有李世民才压得住阵脚。这种判断,听起来很有道理,但细琢磨,总让人觉得她一厢情愿。
更妙的是,师妃暄事事都留退路。前面几招没用?那那就直接叫板,要跟寇仲来个赌命。其实她心里门儿清,寇仲和徐子陵兄弟根本不愿动她分毫,这话不过就是高压谈判,用来逼对方让步。说白了,就是“耍赖”,但她说得冠冕堂皇,全是为了天下百姓,舍己为人一副模样。咱们看得着急,又有点无奈——这世间有时候就是这样,不是道理谁说得对,更是谁能把场子撑下去。
最后,这场拉锯战的结果,大伙都知道了。巴蜀最终没让寇仲彻底拿下,双方维持了个中立,算是师妃暄出的一记“险棋”。但你要以为她就此收手,那还太小瞧她了。师仙子又把慈航静斋的高手宁道奇请出来,要来对付宋缺。这招算的是两头堵,无论哪边出事都对寇仲不利。至于宋缺,他这四十年憋的,就是跟宁道奇好好拼一场,不管输赢,就是个“真汉子”的劲头。
一转眼,寇仲和徐子陵,两兄弟真是家国江湖里的两根孤藤,从最底层一点点爬上来,实打实打出了天下人的敬重。谁能明白这其中多少心酸,多少血泪拼搏?可在师妃暄、李世民这类站在高台上的“优等生”眼里,他们只是大棋盘里的一枚子。凭什么?很多时候,就是你没得选——不是你不努力,而是别人只看结果,只讲自己以为的“天下大义”。
到这一步,你很容易生气:这逻辑怎么都绕不过师妃暄的心眼?为啥一定是寇仲降李世民,不能让李世民给寇仲下台阶?明明嘴上成天为老百姓福祉挂念着,行动却处处只为自己那套“理想主义”的棋局转。你说绿茶嘛,她又有点真性情,情有独钟;说她无耻吧,又处处留点余地,从不让自己真的被戳穿——真正江湖女神,原来也是这样“不完美”?
到最后,我们谁都不知道,这种“理想主义掺手段”的人,到底是不是武侠里的最强大反派。或者,她只是历史洪流里一个说得对、做起来让人不舒服的“理想者”。你喜欢师妃暄吗?其实答案不重要。重要的是,看完故事回头一想,其实我们身边也常有这样的人:道理冠冕堂皇,行动却让你摸不清底线——这才是人性最有趣的地方。
话说回来,《大唐双龙传》是不是黄易的巅峰之作,见仁见智,可师妃暄的这一场“理想与现实的拉锯战”,倒是印在了不少旧武侠迷的回忆里。有时候,我们喜欢的角色,未必完美无瑕,更未必让你觉得舒服,但因为真实,所以难忘。你说,这不是江湖,也是人生吗?
来源:影视大哼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