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河山》导演毛卫宁:真实才能可信,可信才能共情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07 13:02 2

摘要: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一部全民抗战史诗剧《我们的河山》正在央视一套黄金档热播。该剧由著名导演毛卫宁执导,以1937年山东沂蒙山区为背景,通过青年党员庄埼风的成长轨迹,深刻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胜利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以及“兵民是胜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一部全民抗战史诗剧《我们的河山》正在央视一套黄金档热播。该剧由著名导演毛卫宁执导,以1937年山东沂蒙山区为背景,通过青年党员庄埼风的成长轨迹,深刻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胜利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以及“兵民是胜利之本”的深刻主题。

近日,毛卫宁导演接受媒体采访,深度阐述了《我们的河山》的创作突破与艺术价值。

“我们不是在拍战争,而是在拍战争中的人”

同样是抗战剧,《我们的河山》要怎么拍?毛卫宁坦言,抗战题材影视作品多年来层出不穷,但许多作品过于强调战争场面的刺激和英雄主义的神话,反而忽略了历史的本真与人的情感,给观众留下“抗战雷剧”“抗战神剧”的观感印象。《我们的河山》从一开始就明确要避免这种“套路化”“雷剧化”表达。“我们不是在拍战争,而是在拍战争中的人。”毛卫宁说:“战争只是背景,人才是核心。”

他进一步回顾了中国抗战题材影视的发展历程。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风云儿女》《松花江上》,到五六十年代的《地雷战》《地道战》,再到八十年代《一个和八个》《血战台儿庄》等作品,不同时期的创作者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触摸历史真实。经典作品之所以打动人心,正是因为它们扎根于真实的历史土壤,而非夸大其词、博人眼球的虚构叙事。“抗战不是传奇,是无数人用鲜血和生命写就的14年。我们要做的,是回归历史的本真,用真实的力量打动今天的观众。”

为了真实还原历史氛围,剧组在山东多地实地取景,大量使用长镜头和超高清影像技术,力求让观众沉浸式地感受抗战时期的烽火岁月。例如开篇四分半钟的长镜头,穿梭于崮城街巷之间,再现战前市井的生活气息与山雨欲来的紧张氛围。这种处理不仅是一种技术上的挑战,更是一种美学上的追求——通过视觉的真实感,传递情感的真实性。毛卫宁强调,历史剧的核心是“人”,是人的选择、人的成长、人的情感。庄埼风从文弱书生到抗战骨干的转变,刘竹梅、王彧等女性角色的觉醒与奉献,张治平的忍辱负重,乃至普通农民、民兵的群像刻画,都是这部剧的血肉所在。“他们不是符号,而是有血有肉、有犹豫有挣扎的人。正是这些‘人’,构成了抗战中最坚实的力量。”

在人物塑造上,毛卫宁认为观众更容易共鸣的是那些有缺陷、有成长、有民间智慧的“平凡英雄”。正如《亮剑》中英雄气与匪气并存的李云龙、《我的团长我的团》中龙文章的非典型英雄形象,甚至早期《铁道游击队》中那些扒火车、炸桥梁的普通战士,都是凭借真实的人性底色赢得观众认同。《我们的河山》中的庄埼风,也正是这样一个带着民间智慧、在战争中逐步成长起来的真实人物。

“老百姓为什么跟共产党走?因为只有共产党能让他们活下去”

在毛卫宁看来,《我们的河山》最大的创新在于它真正回答了“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是抗战胜利的中流砥柱”这一根本问题。“以往的抗战剧也多写共产党,但往往停留在口号和表象。我们这次要深入肌理,写出历史的内在逻辑。”

剧中有一段情节令人印象深刻:庄埼风初到农村组织村民开大会,满腔热情地宣讲抗日道理,却无人响应。直到他真正走进农民中间,发现他们饱受地主剥削、土匪骚扰甚至饥荒威胁,才明白“只有先让老百姓活下去,他们才会跟你走”。毛卫宁说,这是历史的真实,也是创作的根基。“共产党不是靠口号赢得民心的,而是靠实实在在的政策和行动——减租减息、消灭匪患、组织生产、改善民生。”剧组在剧本阶段就深入调研了大量历史资料,包括渊子崖保卫战、血粮事件等真实战例,以及沂蒙山区农民的生活细节。毛卫宁认为,正是这些细节,让故事有了历史的重量和情感的温度。

“老百姓为什么跟共产党走?不是因为共产党有多强大,而是因为共产党真正为他们着想,甚至不惜用生命保护他们的利益。”这种“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立场,正是《我们的河山》的精神内核。

“让历史发出光来,照亮今天的路”

作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启幕之作,《我们的河山》不仅是对历史的回望,更是对现实的映照。毛卫宁希望这部剧能超越一般的历史题材,成为一部“让年轻人愿意看、看得进、看得懂”的作品。

“历史不是教科书里的冰冷文字,而是由无数普通人的生命故事编织而成的。我们要让这些故事发出光来,照亮今天的路。”毛卫宁说。

在创作上,毛卫宁坚持以真实为铁律。他要求演员体验生活,融入角色。王雷为塑造庄埼风提前一年做准备,减重、研读剧本、参与围读;陈钰琪、焦俊艳、孙爽等年轻演员也深入沂蒙山区,学山东话、学骑马,真实感受那个年代的生活质感。“演戏其实是‘演人’,得先成为那个年代的人,才能演好那个年代的戏。”

在拍摄手法上,毛卫宁大量运用一镜到底的长镜头和沉浸式战争场景,增强观众的代入感;在叙事上,则强调“强情节、快节奏、高反转”,避免拖沓和说教。他甚至要求演员“收着演”,避免过度煽情。“那个年代的人,情感是克制的,但内心是滚烫的。我们要用最朴素的方式,表达最深沉的情感。”剧中庄埼风与刘竹梅的爱情几乎没有浓烈的表白,却通过眼神、诗歌和默契动作传递出深厚的情感;农民王满囤从胆小怕事到勇敢参战的转变,也通过细腻的日常生活戏逐步推进。毛卫宁说,这种“生活真实”正是《我们的河山》与以往抗战剧最大的不同。“我们不仅写战争,更写战争中的生活——老百姓怎么吃饭、怎么种地、怎么相爱、怎么坚守。”正是这些看似琐碎的细节,让历史变得可触可感,让观众真正理解“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深刻含义。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毛卫宁感慨道:“抗战胜利80年了,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更不能忘记历史中的人。《我们的河山》不是为了重复悲情,而是为了传递力量——那种在绝境中依然相信光明、在苦难中依然坚守正义的力量。”他希望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能通过《我们的河山》看到一段真实的历史、一群真实的人、一种真实的精神。“正如剧中那句铿锵之声:这里的河山是我们的,是中国人的,我们会用生命和鲜血来捍卫我们的土地。我们也要用自己的方式,守护好这片土地、这段历史、这种精神。”

来源:阿宝侃电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