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半年国产剧收视高,剧情吐槽多,观众失望频繁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07 06:24 1

摘要:据说今年的国产剧有两大看点:一是收视率媲美北上广房地产,二是骂声直冲云霄直达流星。观众看剧的嘴巴,比主角还忙,比编剧还勤快。2025年上半年这十部剧,堪称“钉子户”,不仅死守在各大投票榜单的烂剧TOP10,还死死地栓住了观众的心——当然,栓的是那颗无法原谅的心

据说今年的国产剧有两大看点:一是收视率媲美北上广房地产,二是骂声直冲云霄直达流星。观众看剧的嘴巴,比主角还忙,比编剧还勤快。2025年上半年这十部剧,堪称“钉子户”,不仅死守在各大投票榜单的烂剧TOP10,还死死地栓住了观众的心——当然,栓的是那颗无法原谅的心,隔三岔五翻出来鞭尸,比我妈翻我的初中成绩单还勤快。国产剧的画风总是这样,不出门不知道世界有多宽,点开一部热播剧,才发现人间自有地狱模式,不靠葡萄酒也能体验宿醉的头痛和四肢无力。

先说说《仙台有树》。仙侠剧本来是中国人的玄学,不管是飞天遁地还是转世千年,看得都是飘在云端的面瘫恋爱。不知道仙侠是不是受了房地产调控的影响,现在仙气也不敢流通了。剧情老到能当穿越剧教材,女主失忆、男主误会、两人互相瞎忙,整得跟高考填志愿似的,只有错误没有正确。邓为全程面无表情,演技像是“被P到剧里”,估摸着导演快要订单号填错寄到隔壁棚了。向涵之虽然努力表现情绪起伏,最终起伏成了股市K线,一会儿跌停,一会儿跳水,还没等观众明白就已经结束了。特效嘛,就不提了,每一帧都是儿童玩具厂的骄傲,仙气没了,人气也没了,只剩一股“抠图抠到家”的澹然——一部仙侠剧,结果真的只剩神仙敢点开。

紧接着就是《大奉打更人》。这部剧开播前架势大得跟房价一样,每一波宣传都恨不得对标《庆余年》,仿佛顶流都是自己家表弟。谁知道正式播出后,观众才发现对标的不是《庆余年》,而是评书摊上的“三百块钱一小时”。主演王鹤棣这回的普通话,堪比我外公的英语,听着每一声都是记忆点,大概是“方言保护工程”的最新成果。案件推理全靠天降“金手指”,编剧估计在家玩剧本杀也只会刺探邻居家的货架。台词里塞满网络烂梗,尴尬到能让我躲进马桶里洗脸,整体感觉不如一锅乱炖,只有味精没有味道。这一年要不是《大奉打更人》护航,没人知道大制作也能做成“小巷聚会”,观众只能自认花了时间买了教训。

说起《北上》,那更是一出年代剧的“四不像”。原著是茅盾文学奖压阵,央视一套护航,按理说这飞机应该直冲天际,谁想到编剧非要在机身上装马车轮子,全程颠簸。白鹿饰演的虚构角色“夏凤华”,强行插队入场,打乱了原著节奏,仿佛在红烧肉里硬塞青椒,别说味道怪,连锅都看不开。剧集号称以京杭大运河为背景,实际就给观众露了两个水花,剩下全靠大家自行脑补。这是年代剧里青春偶像的造梦现场,也是创业剧的作死教程,从头到尾都像在开冷笑话大会,最后还真没谁笑得出来。白鹿表演浮夸,动作和表情像是网络表情包大专毕业,网友集体送她“西八演技”称号,大概是怕歧义,不敢说更直白了。

《六姊妹》这戏另辟蹊径,年代滤镜下的狗血剧场。六个主角还没来得及自我介绍就开始开杠,吵得比小区业主大会都有参与感。导演似乎只研究过“家庭矛盾发生指南”,所有冲突都像快递员派送邮件,不管合不合理,先送到再说。演员年龄和角色年龄严重对不住,梅婷陆毅这些前辈演青涩少女,观众差点准备给他们寄一份退休金。剧情靠吵架和误会堆砌,哪怕是春节回老家,气氛都没这么紧张。结局还拼了个大团圆,仿佛导演用泡面拯救了厨房,最终只剩一句:这年代剧,既没有年代感,也没有家庭感,更没有剧感。

到了《难哄》,别名“IP改编的杯具工作室”。IP剧本是金饭碗,还没开饭就被编剧打翻进了地沟油锅里。原著里女主机智独立,剧版直接变成“小白花”,只会等男主来拯救,感觉可以改名叫《难救》。剧情魔改到女主辞记者跑去香港刷盘子,现实逻辑死的不能再死。编剧大概对生活的理解是“只要够离谱就够爆”,实际上观众只觉得头皮发麻。这剧还频繁出现性骚扰情节,处理得比防蚊贴还轻描淡写,本来想唤起社会关注,结果唤醒了观众的困惑,“我们到底看了啥”成了全剧亮点之一。

职场爱情剧风光无限,《甜蜜的你》却专注“悬浮”。女主像自带氢气球,在职场升职如同团购砍价,资源天女散花,全部都靠男主牵线。男主公司高管,主业忘了是啥,每天围着女主打转,用情深替代工作能力,估摸着商战都靠恋爱脑烧热。两人对手戏像玩偶在唱交响乐,没有化学反应,也没物理反应,搞不好还有点生物反应。台词生硬,互动尴尬,除了让观众怀疑现实之外,唯一作用就是提醒大家:甜蜜只是剧名,剩下只有肠胃不适。

《似锦》在剧情和逻辑上直接双双跳楼。宅斗情节拖沓,朝堂戏码幼稚又混乱,仿佛在幼儿园门口办清史讲座。人物行为无逻辑,性格反复横跳,大多时候连主角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说话。景甜演技力竭,张晚意干脆没力,这拼盘组合让观众感觉不是在看剧,是在打秋千。节奏一慢再慢,叙事苍白如水,唯一的亮点就是能让人察觉时间流逝和精神萎靡的极限关系。

如果你以为以上剧已经摸到了制作底线,那就请带好护肝药,迎接《桃花映江山》。这剧能让所有剧组反思:原来粗制滥造也可以写进教材。剧情碎成渣,逻辑废成灰,人物自带姓名贴,无论你是谁,全程像玩拼音识字卡。孟子义的妆容和造型堪称“古装亮瞎眼”,比夜店还耀眼,和角色气质隔着三个宇宙。演技警告已发,有事请自动跳转下集。刘学义同理,角色形象孤独求败,层次分明地不分层,总之看完只有一句话:古装剧,你可长点心。

再看《白色橄榄树》,本来说是维和战士和战地记者的深情叙事,最后拍成了慢镜头告白专场。导演用力拍爱情,战争场面全程作壁上观,无关情节堆砌到观众发愁,战争残酷全靠想象补完。陈哲远和梁洁演的是感情,角色本身却没有骨头,整剧缺乏对人性和冲突的挖掘。再次证明一个道理:好题材不用心,分分钟变“白色香皂剧”。

最后一锅“大乱炖”名叫《悬镜》。刑侦、悬疑、玄幻样样都想要,结果剧情线索乱到可以申请迷宫建筑专利。任达华和朱雨辰的演技好歹自带老牌气质,可架不住剧本“模板化”,角色像纸糊的玩偶。玄幻特效比五毛更抠,还有一股造型师不熟的自来熟。故事节奏拖延症晚期,观众点开就开始怀疑自我认知,剧集成为新晋“口误诊所”,看完只剩下“我是谁,我在哪儿,我为啥还在看?”

多少观众熬夜陪跑,一腔热血换来的只是失望与困惑。编剧导演把生意做成了快餐,观众把追剧做成了实验田。你以为烂剧在教你什么?其实它们只是提醒我们:你可以原谅世界的丑陋,但永远无法原谅编剧的草率。国产剧还是那个高考复读生,年年誓言改变,年年第一节课就开始放空——等到明年上半年,烂剧又要破纪录,毕竟原谅是一个奢侈品,全国统一限量。剧组热闹,观众寂寞,偶尔自嘲能解闷,最后还是得和青春道别:“你不烂,谁烂?”

来源:副本Z-8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