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万物》播完之后,接档的是蒋欣主演的《归队》。但这一接,可就接出差距来了。《归队》播了没几集,势头就往下掉,跟《生万物》一比,热度差了一大截,最后收视和口碑都有点崩。
暑期档一堆流量明星和古装剧扎堆的时候,有部剧却像悄悄冒出来的清泉,播着播着口碑和收视都一下子冲了上去。
说的就是杨幂挑大梁的《生万物》,才播三天,就刷新了今年的收视纪录,好多人直接封它“年度神剧”。
《生万物》播完之后,接档的是蒋欣主演的《归队》。但这一接,可就接出差距来了。《归队》播了没几集,势头就往下掉,跟《生万物》一比,热度差了一大截,最后收视和口碑都有点崩。
为啥会这样?
《生万物》这回是真的火。8月13号它在央视和爱奇艺一亮相,才第三天,就成了爱奇艺站内当年最快热度破万的剧,还拿到了首播当天的收视冠军。
微博、豆瓣、抖音、小红书……哪都能看到人在聊它。播出期间,几乎每天都有剧情话题爬上热搜,到大结局那天,又狠狠刷了一波热度。
抖音、B站上好多网友自发二创,剪片段、写解读,这剧的长尾效应真的强。
能这么爆,首先还是本身够硬核——剧本底子好,改编也到位。它原著本来就是拿过茅盾文学奖的小说,影视化之后,编剧还很懂现在观众想看什么,把短视频时代那种“爽感”和“虐点”悄悄揉了进去。
同时它以女性成长为主线,很多人看得特别有共鸣。
制作上也一点没含糊,山东农村的场景复原得特别细。台词、动作,甚至小道具,都努力贴着那个年代的乡土味儿来。
杨幂演的宁绣绣,敢跟她那个抠门的爹叫板,也敢怼村里的长舌妇,把封建时代那套虚的伪善全撕开了。
她这次表演也突破了自己,甩掉了以前偶像剧的包袱,穿着粗布衣服,素着脸,遇到不公的时候气得青筋都绷起来,演技爆发力前所未有。
再加上秦海璐、林永健、倪大红这帮老戏骨在一旁搭戏,整个质感就更稳了。看他们互相飙戏,简直是一种享受。
央视剧评也连发好几篇文章,夸这片子真正做到了“内容为王”。创作团队把听起来有点闷的年代农村剧,做成了适合当下追剧节奏的高质量爽剧。
不少人觉得,它说不定能给长剧创新探条新路。
《生万物》播完,央视八套接档的是《归队》。本来以为能借着前一部热度再爆一把,结果不少观众看完直摇头,说落差太大了。
咋回事呢?
《归队》是蒋欣主演的,讲东北抗联14年抗战的故事,算是抗战胜利80周年的献礼剧。制作规模不小,请的也都是实力派:胡军、李乃文、袁姗姗、蒋欣、倪大红、林永健……个个都能扛戏。
本来想着有《生万物》带起来的热度,再加上献礼题材的加持,这剧应该能火。但播出之后,热度一路往下掉,完全不如预期。
虽然宣传一直强调编剧是高满堂——就是写《山海情》《闯关东》的那位,演员也是一票戏骨,但播出后讨论度始终不高,还不到《生万物》的一半。
被吐槽最狠的就是剧情硬伤。比如为了表现抗联战士有多苦,安排好几个人分一张饼吃,但故事背景在东北山林,到处是野菜野物,饿成这样实在有点强行。好多观众觉得这简直“侮辱智商”。
剧情推进也有点迷,才前三集就硬塞了四条叙事线。看得出是想做群像戏,但每条线都没讲透就切走,看得人有点乱,甚至觉得碎。
演员虽然都是实力派,但好几个戏份少得可怜,观众还没进入状态,他们的段落就结束了。很多人都说:白瞎了这么好的阵容。
真是不比不知道——《归队》播出后的反响,正好和《生万物》形成鲜明对比。好多人说,《归队》真该学学《生万物》是怎么做剧的,它踩的坑,恰恰是《生万物》避开的。
放在一起看,差别真的很明显。最突出的就是剧情合理性。《生万物》原著是茅盾文学奖作品,人物饱满、框架完整,抽一段出来都能拍得精彩。《归队》是原创剧本,虽然打着献礼的旗号,但很多地方处理得仓促,漏洞不少。
制作上,《生万物》细节拉满,道具场景都经得起考究。《归队》虽说也是实景拍摄,但有些细节bug让人出戏,比如角色衣服湿了下一秒莫名就干了。
表演方面,杨幂提前几个月就去山东农村体验生活,把自己融进了方言和身体姿态里。《归队》的演员看得出也挺努力,但可能缺乏东北生活体验,某些地方还是有点违和。
蒋欣在《归队》里表现其实挺亮眼,某些片段甚至不输杨幂,但可惜戏份太少,只是特别出演。光靠她一个人,也救不了一部剧的全局。
说到底啊,好演员也得配好剧本,光堆阵容真的不行。《归队》可惜了那么多好演员,剧情一垮,全都带不动。现在观众眼睛都雪亮的,不是你说“大制作+戏骨”咱就买账。还是得踏实做内容,别老想走捷径——毕竟咱看的不仅是戏,更是良心。
来源:百态人生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