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2》看懂史家镇灭亡,才知庆帝不杀二皇子,是保护范闲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05 21:51 1

摘要:人有时候真的拎不清,这世道不只是谁善谁恶,也讲究个“活着得明白”。范闲就遇上这样个局面:二皇子攥着他的把柄,抓了范思辙、滕梓荆母女做人质,嘴里说着“你别再查我和长公主的走私”,意思是你要再碰我伤疤,你亲近的人都得跟着遭殃。这种要挟听着熟,谁家没碰见过点老狐狸。

人有时候真的拎不清,这世道不只是谁善谁恶,也讲究个“活着得明白”。范闲就遇上这样个局面:二皇子攥着他的把柄,抓了范思辙、滕梓荆母女做人质,嘴里说着“你别再查我和长公主的走私”,意思是你要再碰我伤疤,你亲近的人都得跟着遭殃。这种要挟听着熟,谁家没碰见过点老狐狸。

不过范闲哪是个省油的灯。他天生有点犟脾气,从来只认死理,偏不吃威胁那一套。聪明劲上头,竟然装死避祸,这假死是真的下定决心,不是嘴上逞能。想想普通人估计吓得连觉都睡不着,范闲却能狠下心来,从自己命上砍一刀,换条活路。他心里明镜似的,只有先把自己从明面上摘出来,才能偷偷回京救人,然后再暗中查个水落石出。

可惜老天爷没打算让他顺顺当当就混过去。二皇子这人心里比猴儿还精,一点儿风吹草动都逃不过他的眼。自打听说范闲“死”了,他第一反应就是:小子你没死透,肯定要回来救人。说起来,二皇子安排下的人马,路口、茶铺、甚至王启年家门口连夜盯梢,谁家被人盯门口三天三夜不慌心?这种防得滴水不漏的劲头,跟街坊打麻将还放着耳朵听邻居打呼噜差不多,就是不信你能逃出去。

但没想到,范闲和王启年这俩人一条道走到底,硬是连夜溜回了京城。王启年说到底是个老油条,大街小巷都跑了七八年,谁家哪条巷子能拐出去都门儿清。等二皇子的追兵反应过来了,范闲早就进了城门,连口气都缓过来了。二皇子面子上没挂住,这边还得琢磨下一步该怎么找回场子。

只是事情有来回,范闲看得明白:自己脚下只要沾上一丁点“欺君”的味道,脑袋就不一定是自己的了,最好的办法还是见到庆帝,把所有关系摆明了。这话搁谁都明白,道理简单,可真要做,难得是手头一点证据没有,就算想敲开庆帝的门,也得自己先背着一堆风险,谁也不能替你兜着。

有意思的是,这场明争暗斗里,范闲不是没有转弯的心思。他琢磨找“靠山”,想到太子身上。太子呢,早在那边摊开手等他。你说范闲消息多、点子灵,太子更会顺水推舟,比起二皇子,这位太子爷还真等着有人送上门来帮他查对手的黑手。两人一拍即合——但其实暗地里各打各的算盘,范闲料不着自己已经被太子的“网”兜着了。

范闲这回算是掏了心掏了肺。把自己脑子里的线索,无论是听来的、理出来的、还是猜出来的,全都一股脑和盘托出,只求太子早点派人去史家镇。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更不如心黑的二皇子算得快。史家镇那边,一把火、一道令,人全没了,什么老账全数烧成了灰。太子失落地告诉范闲:“去的时候,连个影子都没见着。”当地差役装傻说是意外走火,范闲听着气得心口堵得慌,脑子里反反复复只有一句话:这没错,一定是二皇子的老手法。

二皇子的狠,街头巷尾都不是传出来的,是一桩桩旧事烙在百姓心头的。听说谁惹了二皇子,不出三日准得倒大霉。当时京里有就胆大包天的小贩偷偷说,二皇子要是动心抽风,谁也拦不住。而这会儿太子“姗姗来迟”,结果啥都捞不到,史家镇直接端了锅。这事偏巧落得极干净,留下的不是线索,是大写的无奈。

有人说,这种事看着像巧合,其实背后都是盘算。太子上面还得喝彩、下面还寻思下一步,范闲那头压根喘不过气来。这时候,太子干了一件更狠的事:他把烧镇的罪名,兜头扣在了二皇子身上。外人当然以为二皇子心狠手辣,可太子的算盘精明得很。他哪敢真让范闲和二皇子走近,那不就把家门钥匙递给了狼?太子心里最揪心的就是,范闲一旦动摇、哪天倒戈一击,自己这个“香饽饽”就得眼睁睁看着被人抢走。

太子嘴上说“范闲是个好人”,其实是又心疼又舍不得风险。不说别的,这种“好人”,谁见了不给三分笑脸?王启年这种人,在检察院混了大半辈子,见谁都“油水”,但认死了一个范闲。你说世道真就这么怪,硬不下来脾气的“好人”,倒成了你我暗地最靠得住的人。言冰云这样的人,原来天生只忠于国,却也为范闲博上一把,那是拿命搏兄弟。

但这世道有意思的地方就在这,好人不是光被踩,也得受牵连。太子烧镇,也是要让范闲死心塌地远离二皇子。这一把火烧的,表面是二皇子的脸,实际上是范闲的退路。太子琢磨得清楚,他要的不是范闲的感激,而是他彻底绝望,不再回头。

但人心隔肚皮,范闲哪那么简单。光杆一身,靠什么查走私?只得眼泪汪汪地瞒着太子,暗里磨自己的牙。太子大概想不到,这种被墙角逼成死胡同的好人,日子久了总能摸条出路。范闲没背景、小虾米一只,等到检察院归了自己的,身边聚了人,没准哪天就开始自查自省,把太子的打算翻了个底朝天。

等范闲偷偷摸摸回到京城,硬着脖子当着众人哭诉,庆帝淡淡扔了个字“滚”,冷得不带一丝情面。范闲在心里想,你说我破案,我就得有证据,可人都给办了,我拿什么去告?转头再当众闹一回,庆帝甩手一个提司腰牌,眼皮都不抬,把控告当笑话一样凉着。这时候的绝望可不是喊出来的,那种心头堵死的味儿,怕是喝三壶烈酒也压不住。

到了第三次见庆帝,范闲几乎带着破釜沉舟的死劲头,哪怕跪一夜都要讲明白。可庆帝更干脆,连人都不带理,撒丫子走了,顺手还给二皇子找了个顶级靠山——把叶灵儿指给二皇子做皇妃。叶家大人物多,背后站着大神宗师,这意思谁都看明白了:二皇子,你该强了;谁还敢连夜动你?

坊间传说,叶家宗师当年一拳轰断过京郊的石桥,这种背景谁碰得起?但有人猜,庆帝真只是在抬举二皇子吗?未必。他虽然表面给二皇子加码,心里却早把二皇子当废子。二皇子沾了北齐、养私兵、暗自勾结大公主,在庆帝心里已经打了大叉儿。哪怕暂时不动,也是想榨出最后的剩余价值。毕竟一旦二皇子提前收场,太子岂不独大,没了制衡?想让这几家斗个你死我活,庆帝手里的棋才好摆。

回过头来讲,范闲的命运就这么被搅在朝堂的棋局里头。他一边是个棋子,一边又懂下棋。二皇子有叶家帮,太子有范闲顶。两边算计得死死的,可唯一不知道的是,一旦范闲熬过这道坎,有检察院和大皇子撑腰,再聚一群死心塌地的兄弟,哪天翻了旧账,这些权谋老手全得头疼。

说到底,庆帝裹着一层帝王皮,心思深得像井底泥。他护着二皇子,未必真疼这个弟弟,只怕范闲被太子彻底吞了还不够。二皇子活着,就是草头神,谁都得防一手。太子自己喊着要好人,其实转身就敢杀人灭口。他真让范闲站稳了脚,早晚举刀就得先往范闲身上捅。哪有那么多好人与恶人的分界,都是朝堂这口大锅熬出来的。

有人说,皇帝不动二皇子,是对他仁慈。可我看八成是怕自家宝贝儿子也跟着遭殃。一旦二皇子没了,太子指不定哪天心一横,要么范闲死、要么揭了锅。范闲再有心回儋州自养天年,也架不住朝堂险路十八弯。太子手上染了史家镇的血,这个账早晚得算,谁最后当了鬼,还真难讲。

哎,说到底,人在局中身不由己,有时候装糊涂就是生存道理。也许哪天,范闲真查明了旧账,发现自己早成了别人的猎物。到那时候,他还能安安心心喝一口家乡清酒不?这故事啊,没完,谁也别急着翻篇。

来源:聊点电视剧秘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