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到死不知,弘瞻被过继给允礼,乾隆一个决定让他只活到33岁!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8-22 16:07 8

摘要:钮祜禄甄嬛回宫那年,宫里阴云密布,谁也猜不到她最后会赢成什么样。世上的戏,总有那么几出让人拍手称快——更何况,这一次,主角不再是被推着走的小姑娘,而是个为活命、为孩子、为爸妈都豁得出去的狠角色。横竖一条命,她再也不信“情啊爱啊”,只认得权和安全。

钮祜禄甄嬛回宫那年,宫里阴云密布,谁也猜不到她最后会赢成什么样。世上的戏,总有那么几出让人拍手称快——更何况,这一次,主角不再是被推着走的小姑娘,而是个为活命、为孩子、为爸妈都豁得出去的狠角色。横竖一条命,她再也不信“情啊爱啊”,只认得权和安全。

后来的事,其实许多人都熟。甄嬛不翻脸也罢,一翻脸真是人挡杀人,佛挡杀佛。凡是碍眼的绊脚石,逐一清理干净了,曾经翻云覆雨的皇帝,到头来也是她手掌心的鱼肉。人们背后唏嘘,说她心狠,其实活在那暗无天日的后宫里,哪里允许一个女人只会温柔?

可谁又能想到呢,等皇上去了,甄嬛手里攥着的,不是自己孩子的帝位。她偏偏压了四阿哥弘历——后来那个气象万千的乾隆。自家孩子弘瞻,倒是让过继给了允礼,名正言顺成了别人家的儿子。这事儿外人看着可能百思不得其解:好不容易翻身成了太后,儿子就在身边,哪有母亲不想让他做皇帝?可甄嬛一心只求“安乐”,恐怕从头到尾,早就想明白了。皇权就是个磨盘,小娃娃压进去,能剩什么?

说四阿哥高兴,那是真的。乾隆继位后,甄嬛把弘瞻过继出去,意思就是“以后谁都别惦记这孩子”,有福有寿,别跟皇位这口大锅搅和在一起。口头人情归人情,一个安乐平顺的承诺,也是亲娘心里最后一点念想吧。

不过人算不如天算。甄嬛当初或许想着,一纸过继能替儿子挡多少风雨,结果乾隆的一句话,反倒送了弘瞻半条命。小六子弘瞻,世上真有其人,不是什么野史传说。他其实是雍正的第六子,生母叫刘氏,宫里的谦妃。写到这里,忍不住插句话——乾隆那会儿家里孩子已经不多,弘瞻年纪又小,长得白白粉粉,哪怕吃个苹果都要专人削皮。小阿哥得宠,平常吃穿用度都是最好的,连读书写字,都请了官府上成的大先生。

人若宠久了,心也容易飘。乾隆一边给弟弟安插要紧的职位,一边明里暗里护着他。弘瞻才刚满弱冠,已经能管圆明园八旗护军。听起来厉害,其实背后全是皇上的心思。允礼一去世,刚好没人承爵,乾隆干脆一锤定音,把弘瞻“名义上”扔给了允礼那边。仔细想想,这一招既给了兄弟安生,又把允礼家族的余荫续上。钱多少不说,两个正亲王的排场,搁谁谁敢想?

有钱有权,没人盯着,日子过得太久了,年轻人总有点蹦跶。“弘瞻那性子,天生浮躁。”这是后来很多老人背后落的闲话。任谁三岁起锦衣玉食长大,脾气里都带点傲气。年轻气盛,皇帝哥哥处处维护,你说他怎么肯低头?吃穿管够还不算,据说还爱揩百姓的油,做下买卖牟利。甚至仗着是亲王,给身边的人谋点不合规矩的职缺。

对于脾气颇硬的乾隆来说,家丑一旦闹大,那脸可拉不下来。查到弘瞻的风头,先是苦口婆心劝说一番。谁知小弟不以为意,照常我行我素。人有时候真是奇怪,宠得太狠反倒收不住了。说个插曲。有一年圆明园失火,本来可大可小,可弘瞻居然把事当玩笑,说了两句没边儿的话。乾隆当着面差点被气出心梗,狠狠训斥他,还降了爵,顺带罚了万两银子。

皇帝想给弟弟个教训,哪知弘瞻哪受过这个气?自尊心像个玻璃杯,一碰就碎。闷在府里不出,郁结成疾,身子一天比一天消瘦下去。那一阵,谁都以为熬过去就好了,可谁料病来如山倒,转眼就是重症。乾隆不是没后悔,专门去府上看他,还给他恢复了头衔。可天不随人愿,转年初春,弘瞻终究咽了气,也就三十三岁。

三十三岁,其实比起同一辈的那些兄弟,已经算短命。乾隆内心里,肯定还是悔的。他专门写了诗吊念,里头那份酸楚冷暖,不是外人能懂的。人啊,有时候最舍不得的,是自己亲手宠坏的孩子,就像明明想给他一身荣华,最后却只剩下一句“命不好”。

弘瞻这一生,表面上是拿到了最好的人生剧本——生在帝王家,登亲王位,享不尽的富贵,规避了最险的皇位漩涡。可现实不是纸糊的,宠爱能养出才气,偶尔也能养出骄横。人间得失,一念之间,转身就天差地别。也许甄嬛(或说任何一个母亲)再聪明一百倍,也防不住人性里的“遇冷吃苦”,更何况世事无常。

我们常说“权力是双刃剑”,可惜,谁也顾不上给故事里的人念几句忠告。他有皇帝兄长的庇护,有亲王的排场,有养尊处优的童年。可惜没能熬到知天命的年岁,最后困于一腔忧思自责,闭门等死。

说到底,最难的从来不是大难来时的奋力一搏,而是没人看着的时候,自己会怎么活下去。荣华富贵、亲情庇佑,这些本该是一生安乐的护身符,偏偏成了催化伤心事的引子。历史没留下过多笔墨去写弘瞻死前的那些夜晚,他心里怎么想——没人知道。如果甄嬛还有机会看见儿子如今,她会不会叹一口气,后悔当年纵他太软?

人事无常,有些遗憾,就这样留下了。

来源:月桂流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