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常看视频的朋友已经感觉到了,传统电视剧(简称长剧)颓势尽显,以至于广电总局8月18日公布了一系列举措,期望帮长剧圈回暖,其中包括:不再以40集为上限、不再限制季播剧排播间隔一年、不再限制古装剧播出时长和比例、非必要不协审等。
封面图 |《中国合伙人2》剧照
你最近一次看完的电视剧是什么?你觉得好看吗?
经常看视频的朋友已经感觉到了,传统电视剧(简称长剧)颓势尽显,以至于广电总局8月18日公布了一系列举措,期望帮长剧圈回暖,其中包括:不再以40集为上限、不再限制季播剧排播间隔一年、不再限制古装剧播出时长和比例、非必要不协审等。
按圈内人士总结:一夜回到十年前。
短剧市场的发展正让长剧难以招架: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字节旗下短剧平台红果短剧月活数超过1.58亿,离长剧平台三巨头之一的优酷仅一步之遥。
在红果背后,一大批新生的短剧制作公司正快速扩张,山海星辰正是其中的佼佼者。
传统长剧圈很难想象,一家刚成立2年多的公司,已在全球上线超过1000部短剧,如今每个月平均上新50部以上。从不看短剧的人可能会鄙夷其内容浅薄,但细究其发展历程,你能从中看到年轻创业者对市场情绪的把控、巨头平台对整个行业的虹吸效应。
这是短剧的时代吗?也许只是时代的情绪选择了短剧。
作者:陈浩
「2023年5月,我们去杭州参加短剧行业会议时,还只能坐在一个小角落,」周培金对《中国企业家》说,「我那时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坐到中间去。」
两年过去,短剧公司广西山海星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海星辰」)在国内短剧行业已经有了一席之地。
据DataEye热力榜显示,去年8月至今年6月,山海星辰的月均热力值在1亿至1.5亿之间,已在行业前列。据介绍,它在国内市场的月均流水超过了3.5亿元。
图源:山海星辰官网
作为山海星辰的创始人,周培金这个来自广西的「95后」创业者果真乘着短剧这股风,实现了自己的「狂言」。在不少从业者看来,他的经历跟短剧惯用题材里的「霸总」一样,从不起眼的角落出发,一次次让别人「跌破眼镜」。
但这个短剧的「幸运儿」,自认为拿的可不是爽剧剧本。
周培金的创业之路始于网文赛道。
2017年,22岁的他在广西南宁创立了工作室。彼时以「山海」为笔名活跃于男频(男生喜欢看的)网文圈 ,并逐步成立了自己的线下网文公司,聚集起超100名线上作者和超30名线下作者。
网文业务刚走上正轨,周培金就感受到一种「不可逆的趋势变化」。碎片化的内容形态正持续抢夺用户注意力资源,长内容市场正在被压缩,与此同时短剧却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反观自有业务,「再努力,一年的营收也就一两千万」,天花板还在不断降低。
他果断决定转型,全面进军短剧行业。这在当时颇具冒险性,毕竟从网文到短剧,不仅是内容形式的转变,还涉及到制作、发行、市场推广等多个链条。公司30多个人,只有十几人愿意冒险。
周培金,图源: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
2023年入局短剧并不算早,不少公司已经有了先发优势,积攒了大量版权、承制、投流资源。人、财、物、组织流程,周培金都需要从0到1重新抓。
他将在网文积累的内容优势与短剧的传播特点相结合,提高预算做精品剧,甚至不惜借钱投流。好在第一部短剧就爆了,72小时充值破千万元,使他有了更大的决心。
2024年,顺风顺水的周培金把目光又投向更广阔的海外市场 ,试图把国内验证成功的商业模式复刻一遍。他「梭哈」了出海战略:投入公司超过60%的资源,3个月便让旗下平台Stardust TV拿下App Store美国地区总榜、应用榜、娱乐榜的第一。
但步子大,风险也大。实际操作中,他发现海外不比国内处在快速上升期,仍需要大量烧钱培育市场,投入回报比很低。
他只好把重心转回国内,结果发现风向变了。
国内短剧市场在「巨头」红果短剧的引领下,已经从2023年的付费市场转向2024年的免费市场,行业规则被改写。
原本同一牌桌上的玩家,不得不适应这种新规则。2025年开始,山海星辰启动免费短剧,30岁的周培金,又做了一次选择,他还想把「霸总」剧本续写下去。
1995年,周培金出生于广西玉林,家里做生意,他从小耳濡目染,知道赚钱的机会必须主动出击。
2014年在南宁读大二时,他就开始创业。当时身边有同学在写网文,这个只需要「码字」就能有钱入袋的工作瞬间吸引了他。虽然专业和文学「八竿子打不着」,但他爱看小说,于是边干边学。
稿费从千字3元逐渐涨到千字5元,当一天写到1万字时,生活费就搞定了,20岁的周培金通过做内容养活了自己。
毕业后,他先是按部就班找了份糊口的工作,可工资到账时,1800元的金额让他「感觉在南宁扎根很难」。当地房价在1万元左右,5个月不吃不喝才够买1平方。
「当时我就决定一定要在这个城市创业,让有梦想的人能买得起房。」说到此处,周培金难掩得意,「我先直接给你讲个结局,去年南宁公司的人均工资已经破万了,有接近30个人靠这份工作买了房。」
刚开始,他一直以「网络工作室」的形式做各大网文平台的CP(Content Provider,内容提供商)。通过一些松散的合约,积累了一批线上作者资源。
2021年,他遇到后来的合伙人李鸿坚。与这个来自广东潮汕的网文作者的首次合作,就让周培金感到「财运」到了。他们的第一部小说上线即爆红,直冲飞卢小说网榜单第一名,一个月稿费就达到几十万元。
网文生意逐步走上正轨,但小问题不断。
「有的线上作者我今天借给他1000块,明天再发信息给他,就只剩一个『红色感叹号(表示被删除好友了)』了。」周培金说,「没有被信任,没有安全感。」俩人一合计,决定租场地、找作者、开实体公司。
当年5月,广西有亿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有亿点」)成立。
李鸿坚负责内容,周培金转向市场和运营,守在供需两个维度。选题会每周举行,结合平台榜单、热点趋势、用户反馈来制定内容方向。从设定到文风,从章节铺陈到节奏把控,每一部作品都经过策划、编辑、作者之间的密集讨论。
「有时候凌晨2点被电话叫醒,爬起来回复作者。没办法,因为很多作者晚上有灵感,他们笑称过的是『美国时间』。」周培金说。
到2022年底,有亿点已经成为多家平台的头部CP。线上作者突破百人,线下也有30名左右的全职创作者,团队日均更新字数达到150万,一年的营收规模有一两千万元。
2023年初,周培金就发现了身边开始有人聊「短剧」,这个把小说剧情浓缩成1~2分钟一集的新形态,正悄然成风。接连看了几部短剧之后,他发现,「这不就是把小说的主线和情绪放大吗?」当时短剧只要能拍,就有钱赚,投入回报比远超网文。
他想试试水温。事后看,尽管那时短剧行业飞速扩张,但先行者众,后来者想突围不算容易。
据《2023-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研究报告》,2023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已攀升至373.9亿元,较2022年增长了267.65%。
周培金拉着员工跑到横店跟剧组,看别人怎么做。他觉得一下子看到了行业的「软肋」:大家都在控制成本,很少有人把从信息流广告衍生出来的这个产品按精品去做,一部剧普遍投20万元,粗制滥造,也没人尝试特效。
他决定反其道而行之,「别人投20万找承制,我们投50万自己做;别人不做特效,我们就第一个试试。」
第一部剧《傲世神尊》本身是公司的IP,原著网文付费数据就不错。没有太多的改动,就进入了拍摄阶段。这部剧是当时广为流行的男频类型——「战神归来」,讲的是男主叶凌霄仅用5年就成为世界第一强者,挽救「龙国」于危难之间。
《傲视神尊》剧情简介,图源:爱奇艺截图
拍摄期间,周培金没事就往片场跑,和导演交流怎么拍效果更好。上线后,「甚至刷花呗、借呗凑钱投流,当时就觉得,内容好就一定能成,没考虑过亏钱的可能」。
所有人都没想到,这部剧爆的程度远超预期。原本预估三五百万元的流水,72小时充值破千万元,最终流水破2000万元。之前网文一年的营收,一部剧的流水就达到了。
他当即找李鸿坚商量,「把网文业务切了,全做短剧。」他的考虑是对于这家小体量的公司来说,两手抓容易顾此失彼,分散资源。不少人说他「胆子也太大了」,毕竟当时网文业务稳定盈利。最终30多个员工里,只有十几人愿意继续跟着他。
「任何行业的窗口期都是稍纵即逝的,平台补贴、流量红利是暂时的,必须快速卡位。」周培金说。
2023年5月,他以自己的笔名「山海」命名了短剧新公司「山海星辰」。
2.快速调头
在其他人眼中,周培金就像是短剧中的「天选之子」。
2023年国庆档,《都市全能奶爸》《腾龙》《原来我是绝世高人》三部剧连爆,24小时充值金额均超千万元。
山海星辰开创的「迪化流」也成了短剧行业的代表性结构:过去的传统战神都是「我知道我厉害,你不知道我厉害」,现在是「你知道我厉害,我不知道我厉害」,通过信息差制造强反差感,让观众以「上帝视角」围观主角的误解与成长,获取持续爽感。
一大波收入进账,山海星辰进入爆发式扩张阶段。「内容是核心,但制作、投流、运营的闭环必须打通,内容加策略,才能复制成功。」周培金说。
先是高薪引入了擅长调度情绪的剪辑师、掌握镜头节奏的导演,与原本拥有「付费钩子」设计能力的编剧团队形成内容「铁三角」。
山海星辰的部分爆款短剧作品,图源:官网
投流是另一大块工作。
付费短剧时代,投流成本普遍占总成本的80%~90%。山海星辰没有投流基因,交给外部团队周培金又不放心,于是他从深圳、广州高薪挖人,手把手教团队做。
「只有自己的团队,才能心往一处使,保证99%不被坑。」周培金说。2023年底,团队已经扩至近500人,月产能提升至10部左右。
2024年,山海星辰整体上稳步提升。在南宁之外,杭州、广州、深圳、北京等地先后开设分支机构,月产能提升至近30部,月均流水超过3.5亿元。
此时,周培金的「平台梦」逐渐萌芽。
2024年的市场状态是,付费短剧头部玩家各自割据一方,字节跳动旗下的红果短剧则靠着免费模式搅动战局。山海星辰尽管只入局一年,但增长势头凶猛,这给了他上牌桌的信心。「我们有自己的内容、投流,大家都是平台。」周培金说。
但国内竞对太多了,他先是把目光看向海外。在欧美等地考察后,他有了个初步判断,「海外市场是国内的6~10倍,而且是快速增长期。」在这个相对初级的市场,实现「平台梦」或许还有机会。
2024年6月,周培金正式启动出海战略,他押上了公司60%的资源。
「无论是前期的技术团队,还是内容生产和运营、投流团队,在市场上最起码要对齐水平。」他组建了专门的海外团队,招聘当地外国编剧做本地化创作,把国内成熟的内容方法论移植到海外,「国内验证过的『高密度情绪+强反转』,在海外同样适用,只是需要调整文化语境」。
山海星辰的部分海外作品,图源:官网截图
7月,旗下短剧出海平台Stardust TV上线,主攻欧美市场。进展超预期。它上线三个月,就拿下了App Store美国地区总榜、应用榜、娱乐榜的第一。
但压力也比想象中更大。他发现出海市场不是一片坦途——海外投流成本也高、本地化难度大。想要做前三,就要烧钱,还不一定能赚钱,想要赚钱,就只能「把量放低一点」。超60%的资源押注,换来的收益却不及预期。
上线一周年时,Stardust TV的用户下载量突破3000万,全球上线短剧超10000部,并在今年3月实现过海外短剧APP收入第一。但相比国内收入,仍不能算是大头。
他放缓了海外的扩张节奏,不再盲目追求市场排名,而是聚焦盈利。一方面,减少高成本投流,依靠优质内容自然增长;另一方面,平衡本土剧与翻译剧的比例,每周上线一到两部本土剧,同时用翻译剧弥补供给,降低成本。
「出海短剧一直到今天还在发展,一定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但我们积累时间比较短,肯定不能跟别人一样,有那么多钱烧进去。」周培金说。
得调头,先守住「老家」。
3.市场剧变
2025年初,周培金开始将战略重心重新转回国内。
可是此时,他发现国内市场似乎发生了剧变。随着红果短剧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行业从「多平台竞争」走向「红果主导」。
DataEye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12月,免费短剧的市场占比从11%攀升至近60%,红果短剧主导的免费模式快速取代付费模式,跃升为主流。
2024年10月,山海星辰推出多部付费短剧,但团队明显感觉到,增长势头大幅减弱——在内容和投流上几次优化之后,起效并没有预想的高。
对周培金和整个团队冲击更大的是红果短剧体量膨胀之迅速。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4年12月,红果短剧月活规模同比暴增551%,狂飙至1.58亿,距离优酷仅有一步之遥。
游戏规则变了。面对巨头入局,周培金仍然在去年底上线了山海短剧独立APP,他始终有一个做自有APP生态的「野心」。但他并不准备硬扛,「不如在红果的生态里把内容做到最好」。
2025年伊始,山海星辰启动免费短剧项目。
先是通过外招、内部转岗的方式,组建了30~50人的核心编剧团队。与飞卢、番茄、七猫等十几家小说网站达成版权合作,解决「子弹库」的搭建。
从付费短剧到免费短剧,编剧团队也需要调整逻辑,把重心从「付费点」改到「剧情爆点」,以适配红果短剧的平台规则。剧本重心就不能只放在前几集,吸引用户付费,而是需要更完整的剧作设计,追求更高的完播率。那个阶段,创作层面团队密集地通过对红果热门短剧进行「拉片」,讨论剧情节奏和人设。
红果短剧去年就向山海星辰投来了橄榄枝,对于这种有规模化制作能力的短剧公司,在平台方那里都是香饽饽。今年开启免费短剧之后,山海星辰很快成为了红果短剧的独家供应商之一。
截至7月底,山海星辰免费短剧业务比例已提升至60%左右。8月,厂牌化战略落地,精品女频短剧厂牌「桃花里」成立,周培金给厂牌作品匹配了超量预算,是常规剧1.5倍以上的制作成本。
「桃花里」厂牌负责人向《中国企业家》介绍,目前厂牌的生产规模为月均3~5部,未来的规划是在2026年初,实现月均10部的产能。「我们的目标是在跑通女频市场,积累了一些成熟经验后,再去落地更多厂牌。」她提到。
周培金也认为免费短剧对山海星辰的收益贡献会十分直接。付费短剧流水虽然高,投流成本占大头;而免费短剧则是分账模式,覆盖成本后,剩下的都是利润。「今年我们的目标是纯利往一两个亿上去靠。」周培金说。
从30人发展到如今的近1500人,山海星辰在两年内体量扩大了50倍。周培金也在转换思维,「整合和排兵布阵,思考怎么样去打赢未来的仗。」比如,他引入了智能化办公系统、资深人力专家对公司进行初步的体系化建设。
先要让山海星辰逐步找到自己新的生态位,稳住国内短剧行业前列的水平,继而探索垂直品类的厂牌孵化、演员经纪、AI漫剧、IP衍生品开发等多种商业模式,以实现更大的盈利规模。只是周培金这次选择慢慢来,等待机会。
「最终的目标,还是搭建自己的生态。」周培金最后补充了一句。
一起聊聊
你看过短剧吗?对短剧的印象如何?
你怎么看未来长剧和短剧的竞争?
来源:冯仑风马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