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TVB剧集市场近年略显疲态的背景下,一部名为《麻雀乐团》的自制剧悄然突围。这部由罗永贤监制,谭俊彦、李佳芯领衔主演的轻喜剧,以“麻将馆+交响乐团”的混搭设定,斩获较高评分,成为港剧迷口中“近年最治愈的本土剧”。当麻将的碰撞声与大提琴的悠扬旋律交织,当市井烟火
在TVB剧集市场近年略显疲态的背景下,一部名为《麻雀乐团》的自制剧悄然突围。这部由罗永贤监制,谭俊彦、李佳芯领衔主演的轻喜剧,以“麻将馆+交响乐团”的混搭设定,斩获较高评分,成为港剧迷口中“近年最治愈的本土剧”。当麻将的碰撞声与大提琴的悠扬旋律交织,当市井烟火与艺术理想碰撞,TVB用最擅长的“人情味”配方,熬出了一锅温暖人心的老火汤。
一、反套路设定:麻将馆与交响乐的“不搭嘎”美学。
《麻雀乐团》的故事始于湾仔老街的“大龙凤麻将馆”。第二代传人司徒久(谭俊彦饰)是个守旧却重情的老板,他每日穿着褪色唐装,在雀馆里与老顾客们用麻将声维系着半个世纪的邻里情。然而,这个充满市井气息的空间,却因一支濒临解散的港湾乐团闯入而泛起涟漪——司徒久为寻找失散多年的女儿、乐团大提琴手沈家明(郭柏妍饰),毅然斥资收购乐团,由此开启了一段“土老板”与“艺术家”的奇妙共生。
这种设定看似荒诞,实则暗藏港剧特有的生活智慧。剧中,司徒久将麻将馆的“碰”“杠”声比作乐团的节奏训练,甚至用算牌技巧教团员理解乐谱结构;而乐团成员则用交响乐知识帮雀馆设计灯光音效,让传统麻将馆焕发出现代艺术气息。当第7集司徒久带着乐团在雀馆天台排练《卡农》,楼下街坊们随着旋律打麻将的场景,恰如其分地诠释了“艺术源于生活”的港式幽默——没有高高在上的阳春白雪,只有扎根市井的烟火美学。
二、群像戏的胜利:每个角色都是生活的主角。
该剧最打动观众的,莫过于对“家”概念的多元诠释。司徒久与养子程朗(黄庭锋饰)、养女程晴(胡敏芝饰)组成的非血缘家庭,用“饭桌战争”演绎着中国式亲情的含蓄与炽热:程朗作为警察总因执行任务爽约家宴,司徒久便偷偷往他碗里多夹一块叉烧;程晴开快餐店失败,全家人连夜帮她重写菜单,连乐团成员都自发成为“试吃员”。这种琐碎中的温情,让观众惊呼“仿佛看到自己家的影子”。
李佳芯饰演的张铁则是全剧的“定海神针”。作为司徒久的得力助手,她既能穿着西装与商人周旋,又能系着围裙在厨房煮姜茶。当她发现司徒久收购乐团的真相后,从反对到理解的情感转变,被李佳芯用微表情演绎得层次分明——第12集她独自在乐团仓库擦拭大提琴时,指尖轻抚琴弦的特写,让观众瞬间读懂了这个外冷内热女性的柔软内心。
老戏骨姜大卫的加盟更为剧集增添厚重感。他饰演的德旺集团主席欧阳宗,表面是与司徒久对立的商业对手,实则因年轻时的一场麻将恩怨背负着愧疚。当两人在第15集的“麻将决战”中,边打牌边回忆往昔时,姜大卫用颤抖的手指和泛红的眼眶,将“宿敌亦是故人”的复杂情感诠释得淋漓尽致。
三、制作革新:TVB的“新保守主义”实验。
在合拍剧充斥市场的当下,《麻雀乐团》选择回归TVB最擅长的“小成本、高情感”路线。全剧没有豪华取景,却通过精心设计的细节传递质感:司徒家斑驳的木质饭桌、乐团成员手写的谱子、雀馆里挂了几十年的“童叟无欺”牌匾……这些充满年代感的道具,构建起令人信服的香港本土叙事空间。
监制罗永贤更在剧中埋藏大量港剧迷的“彩蛋”。第3集程朗追捕嫌疑人时,背景音突然响起《刑事侦缉档案》的经典配乐;第18集司徒久教家明拉琴时,模仿了《壹号皇庭》里欧阳震华的标志性台词节奏。这些穿越时空的呼应,让老观众会心一笑,也让新观众感受到港剧文化的传承。
最令人惊喜的是该剧对“吃饭戏”的创新运用。据统计,全剧25集共出现47场聚餐场景,从雀馆后巷的大排档到乐团排练室的便当会,从司徒家的家常菜到欧阳宗的私房宴,每顿饭都承载着角色关系的转变。第22集的“团圆饭”堪称经典:司徒久终于与女儿相认,却因多年缺席不敢相认,只能躲在厨房偷偷看家明吃饭;张铁默默把家明爱吃的菜换到她面前;程朗举杯说“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镜头扫过每个人欲言又止的表情——没有撕心裂肺的哭喊,却让观众集体破防。
四、市场反响:港剧温情主义的回归。
《麻雀乐团》的成功,折射出观众对“纯港味”剧集的渴望。在短评区,高频词是“舒服”“治愈”“有以前的感觉”。有观众写道:“当谭俊彦不再演面瘫霸总,李佳芯放下女神包袱,他们就像我楼下的阿叔阿婶一样真实。”这种对平凡生活的诗意化呈现,恰恰是港剧黄金时代的核心魅力。
该剧也引发行业对港剧创作方向的思考。在警匪、律政、医疗等类型剧扎堆的当下,《麻雀乐团》证明:只要扎根生活、讲好人情故事,小成本剧集同样能获得市场认可。据TVB官方数据,该剧首周收视即突破23点,大结局当晚更带动翡翠台整体收视上涨15%,相关话题在社交媒体阅读量超2亿次。
五、结语:在麻将声里听见香港心跳。
当《麻雀乐团》最后一集,司徒久带着重组的乐团在维多利亚港演奏时,背景是璀璨的夜景,前景是街坊们随着音乐摇摆的身影。这个充满象征意味的镜头,仿佛在告诉观众:香港的魅力,既在于中环的摩天大楼,更在于老街巷里的麻将声、饭香和人情。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麻雀乐团》为我们保留了一方可以慢下来的精神家园。它让我们相信:无论生活如何喧嚣,总有一些温暖的东西值得守护——就像司徒久始终珍藏的那张泛黄全家福,就像张铁每年都会去祭拜的前任老板墓碑,就像每个香港人心中那间永远热闹的麻将馆。这或许就是港剧最珍贵的遗产:用最朴素的方式,讲述最动人的中国故事。
来源:尘境心影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