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起年代群像剧的魅力,往往藏在“时光流转与命运沉浮”的交织里——既有时代浪潮下的悲欢离合,又有个体在岁月中的成长与抉择。
说起年代群像剧的魅力,往往藏在“时光流转与命运沉浮”的交织里——既有时代浪潮下的悲欢离合,又有个体在岁月中的成长与抉择。
从《人世间》里周家三代的跌宕人生,到《乔家的儿女》中乔家兄妹的烟火日常,观众总在“时代与个人”的共振中,触摸到岁月的温度与生命的坚韧。
如今,爱奇艺、腾讯视频双平台携手掷出“年代王炸”:年代群像剧《足迹》官宣定档,9月4日在爱奇艺、腾讯视频播出。该剧由张思麟执导,王宛平编剧,童瑶、丞磊、刘奕君、林允、王鹤润实力主演,杨玏友情出演,宁理特邀主演。
以上海法租界一幢百年西式洋房为核心场景,串联30年代、50年代、90年代三个时期的叙事,在时光更迭里,剖开几代人在家庭、事业与爱情中的抉择迷局。
单看阵容厚度与故事野心,已透着“复刻年代剧经典”的底气!
故事扎根于上海法租界的百年西式洋房——这幢房子如同一个“时代容器”,在不同时期承载着各异的故事与人生:
30年代初,洋房被改建为妇产医院,见证旧时代的人情冷暖与隐秘心事;
5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它变身为工厂车间,承载工人与技术人员的奋斗热忱与互动博弈;
90年代,又转型为商住两用房,映射新时代背景下的人物变迁与社会脉搏。
每一个时期的流转,都藏着无数家庭的命运震荡,也让“一幢洋房,三代故事”的设定充满吸引力。
童瑶(饰 易弋):跳出标签的“时代女性成长史”
童瑶饰演的易弋,彻底跳出“单一标签”:她不再是某类固定印象的女性,而是被不同时代推着成长的“命运载体”。
30年代的医院里,带着旧时代的羁绊与挣扎;50年代的车间中,承载新社会的希望与迷茫;90年代的浪潮里,直面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一个眼神的沧桑感、一种姿态的时代适配度,都在诉说角色跨越时光的成长弧光。
丞磊(饰 程敖):时光里的“多面质感”
丞磊的程敖,自带“时光蜕变”的张力:从年代厚重感里走出,角色在不同时期与洋房、与他人产生联结,气质也随之变化。
或许是30年代的隐忍克制,或许是50年代的热血奋进,或许是90年代的开拓敢闯。丞磊用表演勾勒出角色在时光里的“轨迹感”,让人物与时代背景深度绑定。
刘奕君(饰 文朴):戏骨的“年代精准度”
作为老戏骨,刘奕君对“年代感”的把握堪称精准。无论是哪个时期的文朴,他都能通过细节(语气的缓急、神态的轻重、动作的幅度)传递人物状态,让角色仿佛是“从那个年代里长出来的”,与时代背景融为一体,自带戏骨级的叙事张力。
此外,林允、王鹤润的青春气息,杨玏的友情出演,宁理的特邀加盟,也让不同年代的人物群像更加鲜活丰满。
导演张思麟拍年代剧向来“细抠时代质感”:为还原上海法租界的百年风情与不同年代的场景,剧组在置景、服化道上狠下功夫。
30年代的复古家具、旗袍纹理的精致感;
50年代的工装样式、工厂车间的布局细节;
90年代的服饰风格、商住空间的生活气息。
每一处都透着“被时光浸泡过”的真实感,力求让观众一秒代入不同年代。
编剧王宛平更是“年代叙事高手”,将三个时代的故事脉络编织得丝丝入扣:人物命运缠绕在时代变迁中,家庭恩怨嵌在社会发展里。
没有刻意的戏剧冲突,只有“时光洪流”下的自然铺陈——如同洋房里流淌的岁月,看似平静,实则暗涌着时代与人性的故事。
《足迹》最打动人的是这句核心表达:“洋房会见证时光,但记忆不会被磨灭;足迹所至是岁月,也是人心的温度。”
从个人命运到时代群像,从家庭羁绊到社会变迁,《足迹》讲的不仅是“一幢洋房的时光叙事”,更是一群人在时光长河里,努力活出自我的挣扎与成长。
30集的故事,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也是几代人的成长史诗。
你觉得《足迹》能成为年代剧新标杆吗?
那么,你怎么评价这部剧?
本文分析基于公开信息,具体以剧集实际播出为准;图片来源于网络,观点仅作参考。
来源:鱼记娱